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四合院】投机倒把,拉全院下水>第249章 魔鬼藏在细节中
  谭富海知道了自己处境后,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立功!

  谭富海之所以处理细节特别好,是得益于他的一个特别的习惯,记笔记!

  他会详细记录他看到的和知道的一切,因为他知道仅凭自己的背景,他永远也拼不过别人,如果他没有过人的本事,也不可能脱颖而出。他发现任何人都会有遗忘和忽略的事情,如果他能够把别人遗忘或者忽略的事情做好,那么他就会超越普通人!

  在这个认知的推动下,他开始记录,记录一切!

  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记录的效果则越来越显著,他的工作优势也越来越突出!

  笔记做的多了,涉及的内容极其繁杂,他就开始总结,如何分类,如何更好的整理,甚至通过分类和整理,又提高了他的记录水平!

  仅仅是在他为郝军服务的两年里,他记录的各种笔记就攒了足足五大本!

  记录几乎都是和郝军及他涉及到的人有关,既有工作内容,也有平时的生活和行为细节。

  当然,这些记录是严格违反规定的,所以他一直是偷偷记录,自己常常偷着看,并以此方式来加强他的记忆!

  李海洋从谭富海的指出的地点,抄出了这些笔记!

  他仔细地阅读!

  “1963.3.21,郝局长组织召开培训会议,会议培训老师是叫做李海洋的人!”

  在这条记录中,不但详细的记录了李海洋的所有的观点,连李海洋在当时现场时候的喝了几次水,间隔多长时间,做了哪些不显眼的动作等都记得清清楚楚!包括李海洋当时穿的衣服,鞋子的款式等全部都有记录!这些事情连李海洋自己都不记得了,看了笔记一下子都想起来了!

  “1964.5.20,好局长叫陈进去,安排了外出任务!”

  这条记录在众多的记录中并不突出,但是由于是不显眼,目标也并不清楚,反而更加说明了问题!

  “1964.5.26,陈回来,向郝局长汇报,带进去材料,并未带出来,陈也未提及任何信息。”

  “隐隐听到“四合院”,“绝妙”或是“绝密”的话!”

  看了这几条记录,李海洋完全可以确定,当时郝军派陈去做了调查,而且是绝密的!

  可见李海洋的怀疑是正确的,可是既然是绝密,陈又拿回了材料,那么最后材料去了哪里?

  材料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这对李海洋来说太重要了!

  李海洋仔细的回忆了那段时间自己的主要活动!

  已经在轧钢厂上班,是在家属厂成立之前的事情,他和秦淮茹的关系还没有开始!

  当时投机倒把的活动开始了没有?已经开始了!

  不对,李海洋发现自己记忆有点错乱了!

  第一次和郝军接触,他和秦淮茹关系还没有开始!但是郝军调查是几个月之后!

  那时候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开始办家属厂,投机倒把的事情也已经开始了,中间还经历了很多事情,好像搞许大茂的猎狐计划都已经有了行动!

  在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什么?李海洋在努力的回忆!

  对了,好像还有和李抗美冲突的事情!那是冬天过年时候的事情!

  那么,郝军到底知道什么?

  又知道了多少?

  李海洋想,如果是一次调查,至少需要一个调查动机!

  这个动机应该是一个触点,这个触点一定比较显眼!

  在自己那段时间的行动上哪些是比较显眼的?

  和李抗美打架的事情算一个,但是这值得一个市局的局长去调查吗,而且还是绝密?

  另外当然是投机倒把的事情,可是当时已经过完年,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

  如果是调查投机倒把,应该最合理的入手点是从外围人员开始,而自己的防火墙一直做的很好!

  许大茂!

  许大茂案,自己隐藏的很深啊,甚至都没有直接出面!

  李海洋隐隐感觉到许大繁的案子,似乎更符合这个触点的特征!

  那个案子中,自己到底是在哪里出了纰漏?

  ……

  许大繁案子的卷宗,上次被许大繁扯了进来,已经在郝军案子里了!

  李海洋赶紧把许大茂案的档案找出来,仔细的阅读!

  现场照片、群众证词、现场民兵证词、马书记的证词!br>
  另外就是基层机构立案说明、轧钢厂的处理意见、内部讨论的材料!

  方方面面都很全面,没有看出李海洋的涉及啊!

  书面材料非常完善,而且证词的格式都很完美!

  最后处理意见上是郝军的批示:物证证据不足,基本定性为工作事故,建议赔偿单位损失,并承担事故责任!

  物证证据不足?

  这显然是受到了李海洋证据链学说的影响!

  培训——证据链——物证不足——

  李海洋突然想起来,贾梗的案子也被牵扯进来,也是因为许大繁!看書溂

  他马上快速的查找贾梗案档案!

  贾梗案档案!找到了!

  他打开档案随便翻了几下,就明白了!

  贾梗案的材料比较少,最突出的就是他写的那份材料!

  格式、风格、行文特征!都和许大茂案极其相似!

  如果再把当时培训证据链的一些内容结合起来看,简直一眼就能看出是他的风格!

  原来李海洋没有想到,这个年代,具有这种行文风格的人,几乎是没有的!

  所以他自己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在郝军的眼里就很独特了!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

  郝军,人才啊!

  心细如发!这么一点蛛丝马迹,就触动了他一次绝密调查!

  这么看来,郝军是知道,或者是猜到了许大茂是被李海洋设局冤枉了!

  这对于郝军来说,当时应该是深入调查侦破的,可是他为什么没有进行下去?

  而郝军的这种对李海洋的认知,为什么没有体现在现有的档案里?

  他调查的那些档案里,具体有些什么内容,现在又在哪里?

  这些对于李海洋来说,都是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