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骄奢文豪【完结】>第112章 玫瑰旅馆(2)

  ===============================

  曼哈顿, 第84街(东)和公园大道交汇点,有一家画廊即将开业。

  如果是小打小闹地开画廊,其实没什么, 但一家开在曼哈顿的画廊,而且是在公园大道和第84街交汇处这样的地带, 肯定不能是小打小闹了。

  事实也是这样, 这家名叫‘裂口’的画廊是由罗文思家的女继承人蕾切尔开的。原本的建筑物是一栋始建于19世纪的历史建筑,当时就是非常出名的餐厅了。20世纪初有很多文艺界名流喜欢在这里用餐, 这里也就多次出现在当时作家笔下。

  光是建筑物本身租金就不菲了, 是每年8位数级别的。另外还请了最顶级的设计师进行改造装修, 以符合‘画廊’的地位和品味。找到了最好的餐厅开设内部餐厅...还有艺术品,作为画廊,当然要有最好的艺术品!

  这些都被搞定了, 就有了当下这所非常受关注的艺术殿堂。大家都认为,这里很可能成为纽约名流新的聚集地——这类画廊就是这样的,本质上就是有钱人的俱乐部。

  蕾切尔能够开这样一家画廊, 其实也是罗文思家对她的支持...长女想要做一些事,而且真的拿出了非常详细的计划, 看起来也确实是可行的, 罗文思家只要不是没钱,又或者奇葩, 选择支持才是正常的。

  而恰好罗文思家有的是钱,而且头脑清楚,没什么不正常的。

  “真是大手笔,画展开业用的酒都是150美金一瓶的, 鲜花也是‘路易夫人’供应......”画廊外红毯拍照区旁边,已经有不少摄影师等在这里了, 他们都是报纸杂志的摄影记者。

  “这是当然的,这家画廊格调摆在那里,绝对不会担心花钱太多...反过来,花钱少了,boss才要生气——那样或许顾客就要担心画廊的档次了。”旁边另一名摄影师,一边说话,一边眼睛盯着车上下来的‘名流’,随时准备拍照。

  “我听说会有好莱坞明星过来,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但不确定是谁...除了那些大明星外,其实还有一些真人秀明星。但不多,而且有也是那种本身就有一些地位的真人秀明星,是他们的‘自己人’。”有记者立刻回答。

  “啊...对,最近有很多富人也喜欢上真人秀炫富,炫富赚钱两不误,对吗?我刚刚好像看到了......”

  “最重要的是,‘艾普莉·海多克’会来,她和这里的主人,蕾切尔·罗文思是好友。主编在我来之前,强调过一定要拍到她的照片...其他人的照片都可以漏掉,只有她的不可以!”有人笑了笑,提到了艾普莉。

  “你也是这样吗?我也一样...大众真是太好奇那姑娘了。虽然我承认她很迷人,但她深居简出,只偶尔被拍到,放出一些照片,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吸引力啊?”

  “想想那些出名的‘名媛’,我以为她至少要在媒体上,上演一些抓马情节,再上个真人秀什么的。现在这样,没什么事可报导,难道不觉得无聊吗?”有人是真的想不通很久了。

  “这是个问题,但如果你了解的足够多就会知道,有的时候并不是反复刷存在感,大家就会关心,相对的,大家关心的,也不见得是总出来秀存在的...‘艾普莉·海多克’正是这类特例。”

  “而且她还有个优势不是吗?”一个女摄影师笑了笑,提出自己的观点:“她并不是那种只能靠在媒体上反复秀存在感,来维持热度的女孩儿,她是有作品的,记得吗?这一点她其实和一些深居简出的好莱坞演员相似。就算没有作品出来的时候就隐身,也有很多人知道他们。”

  艾普莉的作品就是她的小说,小说火了,一直在制造新闻,大众就不会忘记她。而且某种程度上,她的作品补足了她基本不露面,‘人设’不足的问题——大众会根据她的作品去猜想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然,之前伊丽莎白电脑里泄露的那些东西,在这上面也起了作用。

  大众已经在脑海中描摹出了一个形象了,美丽、燃烧自我式的才华横溢、不被理解的孤高、天真的艺术家、女版彼得潘......

  或许正是因为了解的太少,很多都是侧面‘证据’,留给大众想象的空间就格外大——很多人眼里的‘艾普莉·海多克’其实是不一样的,很多其实已经和艾普莉本人没有太大关系了。

  甚至有人想象中的艾普莉,是那种会为一朵花开而驻足、为一片雪落而落泪...就是文艺电影里的女主角,那种多愁善感的女艺术家。

  ‘艾普莉·海多克’正在形成的主流印象,其实是带有传奇性的...这是一个传奇远去,一切其实都很庸俗无聊的时代,这样的形象能引起大众注意,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如果时光倒转五十年,艾普莉生活在一个思潮涌动、壮志凌云、理想主义不死的年代,或许她就不会这么受关注了。

  就在记者们讨论艾普莉的时候,艾普莉的车正好开到了,她是和罗拉一起来的。下了车之后,立刻有摄影师对着她狂拍一通。现在正好是傍晚,光线有点暗了,又不全暗,拍人的效果不算很好,但拍艾普莉没有这个问题。

  是的,拍人不是很好,这样的光线、环境下,总会显得很‘粗糙’,拍不出高级感。虽说可以后期修图,但后期修图也解决不了全部的问题——可是这都是对普通人来说的!

  如果看上世纪,包括本世纪初的那些红毯照,就会发现,凡是被认为是‘里程碑时刻’‘经典时刻’的著名照片,其实都不会是那些经过精修的。

  这或许是因为照片出来之后效果已经够好了,经手人都觉得不需要精修。也可能是和同批照片一起精修过了,只是精修过了之后反而没有了原本的惊艳,就没有原照有名...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还是原照。

  这些照片不少乍一看也会觉得粗糙——这不是红毯上明星颜值也不行,明星的颜值肯定是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但拍照有一个上相问题,而且拍照出来效果好不好,受太多因素的影响了。同样的条件下换普通人去,出来的照片只会更糟糕。

  但即使粗糙,也掩盖不住一瞬间的风情...难以描摹,就是惊艳。

  对于摄影师来说,艾普莉大概就属于是自带buff加成的摄影对象。拍她的话,不管怎么拍,只要不是拍坏了的那种,就保证能张张有那种‘经典时刻’的神韵...这其实也是早期艾普莉‘玛丽·伦敦’这一身份没有暴露时,她只靠照片就让大众一直追逐的原因。

  ......

  艾普莉今天穿的衣服很像职场‘套装’,其实也确实是以职场套装为灵感设计的,不过肯定不适用于真正的职场就是了。比如巴宝莉的晚礼服,很多都是解构风衣设计出来的,也不可能再当风衣穿了。

  白衬衣、黑窄裙,白衬衣是一种半透明,又很挺括的硬纱制成的,撑起了套装的棱角,有宽肩、有马蹄状袖子——艾普莉很喜欢这种材料,穿上之后,会摩擦出‘沙沙’的声音,这和羽绒服摩擦出来的‘索索’声不一样,很轻快。

  她的朋友们知道她对这种布料的喜欢,也知道为什么喜欢,就觉得‘啊,果然还是个小女孩’这样的。

  艾普莉还穿了丝袜、踩了高跟鞋、戴了一顶黑色的宽檐帽,配合这身‘套装’。

  当这样的她拿着一只小手包出现的时候,几乎没怎么停留,摄影记者们也只能尽量多拍几张,等之后再选合适的。

  记者们等她迅速消失在画廊门后,才放下照相机,翻过去看之前拍的照片。啧啧称奇:“她几乎在发光了!所有人都该意识到,不能站在她身旁拍照。”

  “我爱死她今天的风格了,优雅又直率...你们谁拍到她的全脸了吗?”之前那位女摄影师说。

  “没有,那顶该死的帽子...”

  “我接近成功了,但也没有拍到全脸,眼睛只拍到一点点。”

  “可我觉得只拍到鼻梁以下部分,也是另一种美...很神秘,不是吗?”

  “是的、是的,另一种美,这姑娘有纤细笔直的鼻梁,还有漂亮的嘴唇...她完美的下巴是第一次被发现吗?”有人嘀嘀咕咕的,像是在自我安慰。

  他有一张侧面照片里,因为角度问题,艾普莉的鼻子都几乎看不到了,只能清晰地看到嘴唇和下巴。也因此,注意力完全在这上面了。除了她原本就很有名气的‘心形嘴唇’,大家好像第一次发现她有一个线条如此优美的下巴。

  让这张照片里的她显得格外神秘优雅。

  艾普莉和罗拉走进画廊时,就有工作人员过来对她说:“海多克小姐,我们boss在二楼。”

  艾普莉点了点头,就和罗拉一起上二楼了。到了二楼人少了一些,主要是二楼还附带了一家餐厅,以及四间VIP室、一间员工休息室、一间经理办公室,留给画廊的公共空间就不那么大了。

  艾普莉在其中很顺利就找到了蕾切尔——就算因为是画廊,故意做成了比较曲折的空间,不能一眼看到全场。但空间就那么大,从头走到尾也很快。

  “...‘Slash(裂口)’,这其实是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风服装的特色装饰。那时的人们在衣服上特意破开裂口,露出里面白色的亚麻内衣,裂口本身就是一种图案装饰外,还能让内外衣颜色形成对比。这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风尚,据说起源也来自一个巧合......”

  “我希望‘裂口’能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斯拉修’一样,成为纽约的新风尚,所以为画廊如此命名......”

  面对着来宾和一些被邀请到内场的‘名记’,蕾切尔侃侃而谈,精英范十足,权威感拉满,看起来完全符合大众对豪门千金的想象——美国人对豪门千金有一种刻板印象,总结起来就是‘power bitch’,即‘权力碧池’。

  雷厉风行、说一不二,而且强力、激进可能更超过他们的兄弟,另外,真的很不善良。这种形象在影视剧里非常常见,一般来说,豪门剧里必出。

  艾普莉远远地站着,没有过去打扰。过了一会儿,蕾切尔说完了一大堆话,给了记者足够的报导内容,也给了其他人谈资。这才结束了发言,立刻朝之前就看到的艾普莉走来,亲热地抱了抱她:“怎么样,亲爱的?我为这个准备了一年多,到现在真的非常担心...”

  “我觉得很好,我是说,这里很有品味。”艾普莉也只能从这个角度来说了。在艺术方面她受过相关训练,所以还知道一些。但一家面向上流社会的画廊,到底能不能成功,应该还有商业上的考量,那就不是她能弄懂的了。

  “真好,亲爱的你这样说我就不担心了。”蕾切尔是真的紧张了,所以才格外重视一直以来都不会说假话的艾普莉的话,另外,她也确实相信艾普莉的艺术品位。

  其实艾普莉在艺术上的品味,在同样有钱去浇灌的豪门子弟中,只能说中等偏上,但她好就好在有自己的态度。不管品味高低,有自己的态度很重要——反正不管别人怎么认为、评论家怎么认为,她是什么想法就说什么想法,都敢说,不畏惧。

  另外,她读书很多,大学又没有虚度,是认真攻读了历史的。读了足够多的书做积累,艺术品位不管什么样,做评价的时候都是有东西的。

  至于其他人总觉得艾普莉艺术品位非凡,大概是某种误区吧...觉得她是诗人,是作家,看起来就是大艺术家的样子,艺术品位怎么会差呢?

  蕾切尔和艾普莉说话的时候也很注意二楼的情况,随时准备应对。正好看到二楼上来一个需要特殊招待的宾客,就对艾普莉说了声抱歉,然后转身迎了上去。

  艾普莉无所谓,罗拉就更无所谓了,两人就结伴一起看画——罗拉是学服装设计的,这是一个对艺术要求很高的专业,她自己就学了不止一门艺术相关课程,看画展对她可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能看出一些东西。

  她还给艾普莉说一些自己知道的事:“现在的市场,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好像特别受欢迎呢......”

  艾普莉点了点头,顺口就说:“因为新兴富豪很喜欢通过买艺术品的方式炫耀财富、结交人脉,打入‘老钱’吧...虽然大众认为新兴富豪是不学无术的暴发户,这是刻板印象,但他们在艺术、人文上的修养不足,这其实是真的。”

  “现代艺术家的作品解读起来,不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人文,相对容易理解。”

  新兴富豪除了真正白手起家,从底层爬起来的,也有不少本身来自于中产,受过很好的教育。比如硅谷那边的新兴富豪,人家能做信息技术产业,就不可能是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门外汉!

  但他们往往不是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无用之学’的,加上从小又没有相关积累,在品鉴艺术品的时候和那些底层起来的富翁相比,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相比起需要结合历史理解的过去的艺术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对他们来说就友好很多了——就算再‘个性’,再‘奇怪’,也是现代的‘个性’和‘奇怪’,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习惯了之后其实是很容易的。

  “咦,是这样吗?”罗拉有点意外这个论点,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

  艾普莉摆了摆手:“我妈对我说过的......”

  罗拉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如果是莫妮卡做出这样的总结就不奇怪了——作为‘泊世’的CEO,莫妮卡一惯以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前瞻性闻名。九十年代的时候关注俄罗斯和华夏市场,千禧年后就让她大大地赚了,利润率让同行眼红!

  现在估计她也提前买进了很多当代艺术品吧,而且按照她的习惯,肯定是尽量买最顶尖的了...莫妮卡的生意秘诀,要买就只买最好的!只要是最好的,就一定会持续涨价!

  毕竟,不管经济如何变化,始终会有一批最有钱的人,而他们别的或许不会要,但最好的东西怎么会不要呢?

  罗拉和艾普莉说话的时候,索菲亚也来了,还上了二楼。看到她们就走了过来,打了招呼之后,索菲亚提到楼下看到了个人:“...玛雅也来了,莉儿你还记得她吗?”

  艾普莉茫然思索,索菲亚笑了笑就说:“你没有印象也很正常,你们只见过一次面,就是2010的夏天,你也在摩纳哥的那次,在保罗的游艇上......”

  艾普莉总算想起来了一点点,是有这样一个人,但是名字、长相她都不记得了。

  索菲亚和玛雅当初也只是普通朋友而已,对方是欧洲来的女继承人,具体的来头都不是很清楚的。后来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玛雅渐渐淡出了她的生活圈子...索菲亚倒是知道玛雅依旧活跃在纽约上流社会的圈子,只不过和她没什么交集了。

  毕竟纽约上流社会的圈子还是挺大的。

  刚刚在楼下看到玛雅,她都有点儿意外。

  “...玛雅之前是学画画的,结识了埃文,埃文是‘新视觉画廊’老板的儿子,也是玛雅后来的男友。他认为玛雅很有天赋,她可以继续画画,由‘新视觉画廊’来捧她。后来玛雅和埃文闹翻了,好像是因为新视觉画廊宣传玛雅时,将重点放在了‘欧洲豪门千金’这个人设上,而不在乎她的画?”

  “我只大概知道这些...”索菲亚和艾普莉、罗拉说起了‘八卦’——艾普莉不记得玛雅了,罗拉更是从头到尾不知道这个人,也只能当‘八卦’听了。

  “哈...”说到最后索菲亚忽然笑了一声,见艾普莉和罗拉都看自己,才说:“我是觉得,新视觉画廊的选择可能没错,玛雅其实没什么实力。称赞她有天赋,大概也只是埃文为了泡她说了谎。”

  “因为是朋友,肖恩当时买了一幅她的画,花了4000块。以一个‘新人’来说,这已经很贵了,是很被看好的年轻人才能得到的定价。很多已经很出名的大画家,如果不是代表作,一幅可能就是一两万块。”索菲亚还解释了一下。

  虽然艾普莉的母亲莫妮卡经营着‘泊世’,但索菲亚很怀疑艾普莉对这些‘常识’根本不知道。

  “肖恩是个真正的败家子,之前他父亲留给他的遗产就是很短时间内被挥霍完的。他总有手头紧的时候,后来有一次他就想要将玛雅的那幅画卖掉。当时画廊依旧代理着玛雅的作品,画作是维持着价格的。但肖恩去艺术品市场卖,无论如何也卖不掉。”

  “再后来大概是几百块卖掉的吧...最后肖恩和玛雅爆发了一次争吵。”

  “并不是因为钱的原因,肖恩再怎么穷,在意的也是大钱...只是,肖恩觉得玛雅骗了自己。”肖恩就是当时在摩纳哥,同在游艇上的那个败家子,其实当初艾普莉也见过,只不过同样也不记得了。

  “所以是玛雅骗了肖恩吗?”罗拉好奇地问。对于这种上流社会内部的抓马,她是很感兴趣的。

  “我不是当事人,我可说不好。而且艺术品的估价嘛,很多时候就是无法说准确的,我倾向于没有谁有问题,只是他们都站在自己的视角了——而且玛雅为什么要骗肖恩?为了几千块吗?”

  “不过,之后我和玛雅就渐渐疏远了,同一个圈子里的朋友也是...不管怎么说,肖恩和我们要更亲近,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这就是玛雅淡出索菲亚的圈子的重要原因。

  肖恩和索菲亚甚至说不上‘朋友’,但在关键时刻,索菲亚选择了站队他,而不是已经可以算是朋友的‘玛雅’...只能说,这个圈子里的朋友关系,有的其实就像是海滩上的沙堡,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