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骄奢文豪【完结】>第34章 游龙戏凤(3)

  ==============================

  亚当有钱创业吗?当然是有的。

  他的16岁成人礼收到了一辆福特GT, 一年之后中学毕业,当然也有毕业礼物——戴维斯送了他总共2000万美金的创业基金。正是因为知道亚当对创业兴趣浓厚,戴维斯才会选择这份礼物。

  不过, 2000万美金的创业基金不是让他一次性挥霍的,他的每次创业最多只能动用200万美金。

  戴维斯其实并不指望亚当能一次成功, 事实上, 亚当浪费完这笔钱也没有成功,他也一点儿不奇怪...如果创业真的那么容易, 那世界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出于希望这笔钱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的想法, 同样也是为了让长子一开始就明白什么叫做‘止损’, 戴维斯规定每次创业的资金极限是200万美金。200万美金花完还没有成功,那不管怎么说都要结束了。

  其实对于他们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最需要培养的就是孩子的止损习惯。一个会止损的继承人, 不需要问他哪一天能成功,只能说他总会成功的——超级富豪的巨额财产保证了继承人可以错一次、两次,很多次, 这么多次里面只要有一次成功了,那就成了!

  当然, 前提是继承人会止损, 不然的话,就算是超级富豪的家产也是扛不住的。

  在戴维斯看来, 年轻人的创业,200万美金扔下去还不能得到一个结果(无论是直接成功,还是获得融资),就没什么希望了。与其半死不活地坚持, 还不如重新开始,再开一次创业。

  多次的创业经验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相当宝贵的呢...戴维斯看起来像个平易近人的工程师或者医生, 但其实心里的盘算也是很清楚的。

  “200万已经花完了,还不肯认输吗?”伯特莱姆百无聊赖地扔着手上的三个橘子,耍了一会儿橘子掉了,他看向正在玩亚当那个游戏公司出品的游戏的尼克勒斯:“怎么样?你觉得亚当那个小公司的产品怎么样?”

  亚当那个游戏公司一开始也是挺务实的,做了几个价钱很便宜的小游戏,其中大多数都很平庸,最后算账还亏本了。但也有赚钱的游戏,获得的评价也挺好的——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脉,这个小小公司也有了足够的人手后,亚当就想做一个像样的游戏。

  嗯,第一次失败了,那款游戏在复活节发售了,销量惨淡。然后亚当和他的伙伴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现在尼克勒斯在玩的游戏...其实只是游戏第一章 的内容,而且主要是体现一些玩法、美术上的东西,离成品还远着呢。

  “试玩的部分太少了,能下判定就太扯了...难怪找不到投资人。”说到这里,尼克勒斯停了一下,又说:“不过要我来说,他要是第一次正经做游戏就是这个,结果肯定比复活节那个好得多。”

  “至少玩法上还不错。”不是多惊艳,而是很舒服,达到了主流游戏该有的水平。

  简单来说有点儿俗,第九艺术的艺术性是不用想了,但商业上是有保底的。

  “这大概是第一次失败带给他的宝贵财富,从第一次到第二次总是会更成功一点儿,我们的兄弟也不例外——这么说的话,我可以把钱投给亚当喽?”其实伯特莱姆就是这么一问,不管尼克勒斯试玩之后什么评价,他都已经让自己的投资顾问准备好投钱了。

  海多克家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账户,也有自己的投资顾问,即使他们能够支配的钱其实不多(家里有钱是家里的,就算长辈们送昂贵的礼物,那也是礼物,总不能把礼物卖了换钱)。

  管理金钱什么的,其实是为了让孩子有这个意识,会分配资产,并不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理财高手的意思。事实上,无论是艾普莉,还是双胞胎,和投资顾问的交流都少得可怜,基本上处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状态。

  “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决定。”尼克勒斯关掉游戏界面,回到邮件界面,发现自己的投资顾问发邮件回他了,顺手就点开了。

  伯特莱姆又安静了有几分钟,忽然笑了:“其实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吧?亚当最需要引入的投资人应该是莉儿...莉儿现在是我们中最有钱的那一个啊。”

  “难怪他陪莉儿画画去了,看来创业的经历确实锻炼了他,他都知道要讨好投资人了。”

  “你们在说什么?游戏试玩了吗?”不知道什么时候,亚当和艾普莉来了,亚当看了看双胞胎的状态,随口问道。

  “尼克试过了,我还没有,现在就去——我们刚刚在说,莉儿才是唯一靠谱的投资人,她可是很富有的——顺便一说,我还是和尼克一样的看法,你的想法我们真的完全不能懂啊,总做多余的事。”

  找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找自己爸妈的熟人有什么不一样吗?说到底就是矫情。

  “伯特,我想我也说过了,这不一样,至少对我来说不一样。”亚当再次郑重地对自己的弟弟说道,说着还摇了摇头。

  人就是擅长绕弯子、自欺欺人的,很多时候还必须绕弯子、自欺欺人。很难说这是矫情,或者为了自我满足...但亚当需要这样才能面对自己。

  之后伯特莱姆和艾普莉先后试玩了这个未完成的游戏,艾普莉很爽快地答应注资100万美金,获得20%的股份。

  艾普莉如此有钱当然不是因为戴维斯和莫妮卡偏心,只给了她这么多现金,随便她使用。事实上,这都是她自己赚到的。小说《玫瑰战争》在商业上的成功让她的个人账户迅速鼓了起来呢。

  100万美金只是小意思而已。

  写出畅销书来的作家是真的很赚钱...当然,像《玫瑰战争》这样成功的流行小说,也是一年出不来几个的。

  在《玫瑰战争》已经完结的当下,一笔笔收入都在往账上去,积累出的数字相当可观...即使在海多克们看过的账户里多的是数字巨大的,那也不能说是一个小数字了,特别是对于一个还未成年的女孩儿来说。

  用戴维斯的话来说,他没想到家里第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会是艾普莉——赚钱当然不是成功唯一的标准,但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绝对是标准之一。

  “我和尼克更喜欢单机游戏,但莉儿更喜欢网络游戏吧?这样没关系吗?”亚当不在场的时候,伯特莱姆就凑到姐姐的耳边:“因为是亚当,所以莉儿才决定投资的对吧?其实和游戏没什么关系呢。”

  亚当那个游戏公司做的都是单机游戏,包括这个还在酝酿期的游戏。

  艾普莉不说话,翻了翻游戏杂志,好像没有听到伯特莱姆的话。

  “我记得去年统计的娱乐时间柱状图,莉儿你花时间最多的单项娱乐是《魔兽世界》......这么喜欢吗?”

  “嗯...挺有趣的。”艾普莉似乎想到了什么,虽然回答了,但明显心不在焉。

  “我只是在想...‘副本’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副本’是冒险游戏里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并不是从网络游戏开始的。

  事实上,很久以前的纸上冒险游戏就有类似的东西了,只不过确定‘副本’这个名称,给与明确的玩法概念,是从暴雪的《魔兽世界》开始的(这是个有争议的概念,暴雪在开发《魔兽世界》时放出了概念,但第一个呈现出成品的并非《魔兽世界》,而是另一款游戏。考虑到一款大型游戏的研发周期,也不能说这是人家听了暴雪的发言后抄的)。

  “副本很有意思...?”伯特莱姆下意识重复了一下艾普莉的话,但他没跟上艾普莉的思维。

  不过他已经习惯这种‘跟不上’了——别人跟不上双胞胎的思维,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逻辑太理性,太深奥了,就像一辆行驶在轨道上的列车,你知道它的行驶路线,也知道目的地,但就是跟不上。

  但艾普莉的思维完全是另一回事,她是玩空间跳跃的。

  艾普莉飞快地看了弟弟一眼,比平常要有耐心很多,解释了一句:“我在写一个故事,用到了副本的概念。”

  “新的小说吗?”尼克勒斯也走了过来,坐到了艾普莉另一边。

  艾普莉的《玫瑰战争》双胞胎也读过,不是很痴迷,但也不是读不下去。这不是他们会喜欢的读物类型,但因为写的很好,所以也不拒绝就是了——总有人以为男孩子会很抗拒爱情小说,其实这是刻板印象。

  故事写的好的话,都是一样的,只是相对没有那么追捧。

  而且退一步说,这是莉儿写的小说,那肯定是要支持的...在双胞胎看来,亚当那些无聊的小游戏他们都挨个玩了,莉儿的小说怎么可能不看。

  现在家里还有《玫瑰战争》的精装版呢,家庭成员人手都有——不同于普通的流行小说,会先出精装版,收割等不及且有钱的读者,一年后再出平装版,赚大多数读者的钱。《玫瑰战争》是先出了平装版,几个月后再出精装版的。

  普通的小说一般不会这样,因为平装版都出了,会极大影响到精装版的销量。但《玫瑰战争》算是超人气小说,每册的全球销量在两三百万册这个规模。都到了这个规模了,死忠粉丝数量就大了。即使先出平装版有一些影响,精装版依旧能赚不少。

  艾普莉其实有出版社赠书,但家庭成员都要支持她的事业的,所以都有自己花钱买书收藏。

  “是什么样的故事呢?冒险故事吗?”因为艾普莉说和‘副本’有关,尼克勒斯还真有点儿好奇呢。如果是冒险故事,他倒是挺感兴趣的...虽然她最喜欢的是科幻故事,但哪个男孩儿没听过几个冒险故事呢?

  “或许...”艾普莉犹豫了一下,又摇了摇头,她好像自己也说不太清楚。

  新写的故事很难分类,当然,要说是冒险故事似乎也可以,那可是发生在主人公身上一场伟大的冒险。

  艾普莉说不清楚就更加好奇了呀!双胞胎一边一个,纠缠着姐姐,终于看到了才写了几章的新故事(是欧美流行小说常见的章节长短,20章就可以出一本普通厚度的小说了)。

  艾普莉的写作速度是非常快的,简·哈茨看过她怎么在文档上敲出1章的内容——她不知道别的作家是怎么写作的,只敢肯定,大多数都做不到这样行云流水。

  “大概这就是天才吧,灵感和才能都没有枯竭的时候,想要写作,文字就会像流水一样顺流而下。”简·哈茨曾经和自己的同居室友形容过。

  所以才写出几章内容,真的就是才开始了。

  伯特莱姆和尼克勒斯的阅读速度都很快(就像大多数天才那样,他们会速读),所以很快就读完了几章的内容...然后就陷入了沉默。

  “接下来呢...”忽然伯特莱姆看向自己的小姐姐,眼睛闪闪发亮。

  艾普莉眨了眨眼睛,不说话。

  “接下来呢...我是说,莉儿,你得更努力啊!快点儿写出接下来的内容。”伯特莱姆推着艾普莉在电脑前坐下:“你这样有天赋的作家,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创作中,这样才算不浪费自己的天赋吧?”

  尼克勒斯没有说话,但是下意识点了点头,露出了赞同的表情。

  和之前的《玫瑰战争》完全不同了,双胞胎对新的故事有着无限的热情。

  新的故事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具有庞大世界观、宏大叙事,以及各种新奇有趣设定的故事。

  在艾普莉的笔下,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安德鲁·罗德里格斯’的大学生,他是个天才,但不是大众印象中的那种天才——他学的东西并不精深,而是博杂,什么都能来一些,而且动手能力极强。

  他的父母是一对人渣,因为从事犯罪活动早早下了地狱,他是一个孤儿。但他并不缺钱,在故事的一开始,他就连私立大学的昂贵学费也不放在眼里...对于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天才来说,在不犯罪的前提下,想要发大财或许有一些难度,但挣个十万级的学费还是不成问题的。

  故事没有大篇幅写他是怎么挣到钱的,只顺手提了一句,他曾经在改车店打工,也曾经参与过一些寻宝活动(寻宝是有合法的)——之所以如此简略,是因为开篇故事就切入主题了。

  事实上,主角遇上了一起校园谋杀,这起谋杀的诡计水准比不上市面上最好的推理小说,但也达到了主流水准。关键是,主角没有拖沓,三下五除二就破了案子,把推理小说要写20章的内容,一章以内就解决了,这样就显得很利落,节奏很快。

  更关键的是,在第一章 的结尾,主角安德鲁重回了犯罪现场——他有一个疑问,虽然最后凶手找到了,证据链也很清晰,凶手自己也承认了犯罪,但是,有一个地方是说不通的。

  因为破案的顺利,而且并不妨碍整个推理,大家都忽略了。直到安德鲁在第一章 末尾点出,大家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由这,故事的叙述急转直下,由天才少年的大学日常转为了超自然展开。

  安德鲁追寻那一点儿‘说不通’的地方,最后得到的是一个资格,一个参与‘游戏’的资格。

  ‘游戏’只是一个参与者普遍理解的说法而已,它的本质其实是文明的一次机遇,智慧生物的进化机会——生活在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其中一部分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得到游戏资格,就像是‘游戏账号’。

  得到游戏资格之后,就会在游戏本身的安排下,去完成任务,有的任务发生在现实世界,有的任务并不在现实(或许是幻想世界,或许是平行时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解释),大部分任务都不在现实。

  完成任务当然就能得到奖励。

  安德鲁通过‘游戏系统’询问了很多问题,虽然大部分都因为‘权限不足’而被拒绝回答,但有那么几个问题还是得到了回答...这个过程中也补足了小说本身的设定。

  首先,安德鲁就知道,‘游戏’已经进行了三个月了...也就是说,第一批进入游戏的玩家已经走在所有人前面了。好在时间还不长,来得及追赶——这其实也是大众还不知道‘游戏’的事的原因。

  了解了能够了解的情况之后,安德鲁并没有立刻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游戏’。

  ‘游戏’规定,每个玩家必须每个自然月至少完成一次游戏下发的任务,具体任务时间由自己决定。当然,也不是说想完成多少次任务就能完成多少次任务,‘触发’类任务没有次数限制,向游戏申请下发任务则只有一次,再想参加任务就只能通过一些道具或者特殊机遇了。

  他选择了先收集情报。

  已经进行了3个月的游戏不可能一点儿痕迹都没有,事实上,大的组织,包括国家在内,肯定都知道了!并且为了应付新挑战,或者说‘新机遇’,组织起了人力物力,建立了相应机构......

  为了维持大机构的优势,也是为了社会的平稳过渡(完全平稳是不可能了,但能拖一天是一天吧),一开始应该是对公众隐瞒的。

  过去安德鲁也是不知道的人之一,但他现在都知道了,等于是拿到答案再去倒推过程。再看近三个月发生的事,想要找出一些问题就很容易了——一些他原本忽视,或者不以为然的事件,很多可能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搜集情报的过程中,‘安德鲁’的形象进一步建立。一个古怪的天才,思维缜密而冷静,遇到‘游戏’他没有退缩,但也没有冲动就上...说起来,这样的人设在文娱作品里也不少见,问题是作者怎样将这个形象塑造的讨人喜欢,又有说服力。

  只能说艾普莉做到了。

  她的笔下,安德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古怪’,这种古怪并不是科学怪人的那种古怪。如果真的是那种,这个人设就未免太老套了。从‘福尔摩斯’将这类人设推向高峰之后,就太常见了!

  安德鲁的古怪会更时髦一点儿,是年轻人的那种‘怪’...大家在生活中总会又那么一个同学,奇奇怪怪、不合群、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说笑话的时候别人都跟不上他的思路。

  安德鲁就是这种怪,还要更极端一点儿,并带着一点气死人的特质。而因为他是个真正的天才,而不是想吸引他人注意的普通青少年,他的这种怪就成了天才的怪癖...顺便一说,这很利于制造笑点。

  “安德鲁让我想起了《生活大爆炸》里的天才们,但他还是有点儿不一样的,行动力超强,也没有‘博士们’的那种单纯,他显然很熟悉人情世故,只是很多时候不在意......”伯特莱姆显然很喜欢这个故事,一边催促艾普莉动手写,一边还点评起来了。

  在写好的几章内容里,安德鲁搜集够了资料,分析出游戏玩家身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想也知道,不断完成任务,越来越强力的玩家们肯定能做到很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当下防范犯罪的社会体系,真的能防的住他们吗?

  而玩家在相对弱小的时期被地下世界的组织,甚至日光下的大组织、大财团控制,被压榨,被当成试错的消耗品,这有什么奇怪的?

  与国家合作是一条路,但就像每一个美国人一样,安德鲁其实是不太相信国家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肯定属于秩序侧,但为了达成这种秩序,‘个人’不见得不会成为牺牲品。

  虽然与国家合作能够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应该更有利于完成任务,但安德鲁还是决定了先隐藏身份...静观其变。

  在玩家身份暴露之前他都有选择的机会,一旦暴露就没办法重来了!他意识到身份保密也是很重要的一张牌。

  而在他下定这个决心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游戏任务。

  ‘游戏’将他传送到了一个类似恐怖电影的场景,‘他’是身陷怪谈杀人的倒霉蛋——故事的展开相当快,也就在第一时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结束游戏之后,安德鲁获得了高分通过任务后相应的奖励,包括可以提升自身各类素质的‘点数’,也包括一些‘游戏币’,据‘游戏’所说,游戏币可以买到各种道具,包括药品,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了。

  有的任务应该还可以获得一些‘游戏任务’(或者更形象地说‘副本’)相关的道具。

  不过安德鲁第一次任务并未获得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