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扶苏拯救大秦>第11章 试验
  李斯回到府里,屏退了侍从。

  “若朕在某个地方,朕出意外,扶苏不在身边,朕还未明诏时,卿该当如何?”

  这是嬴政对他的问话,当即炸的李斯里酥外焦,恐慌不已,吓得他伏地请罪。

  之后,直到赵高提醒,李斯才发现他已汗流浃背。

  而嬴政早已离开。

  “出了何事?”赵高关心地问道,他真的很想知道,李斯为何如此模样。

  “斯,有罪。”

  李斯可不敢告诉任何人实情。

  “哦?”

  赵高不信,都是老狐狸,谁也奈何不了谁,赵高无从得知,很是抓狂。

  ……

  “翁,饿了没?飘儿给翁带食饭了。”一妙龄少女,提着一饭盒过来,笑嘻嘻地。

  “来,让吾瞧瞧。”

  飘儿乖巧地跪坐在一边。

  “皇帝给你赐婚了。”李斯忽然抛来一句话。

  “啊?”飘儿惊呼,太突然了,她都没有一点准备。

  “公子扶苏,如何?”

  “是他!”

  女子都有幻想的对象,就和现在追星族差不多,扶苏无疑是当时少女心仪的对象。

  扶苏形象很好,还是未来的大秦继承人,年少有为,为人仁和,谁不喜欢。

  阿飘的思绪乱了。

  然而李斯发话了。

  “莫非,不愿意?”

  “啊,不是,全凭翁做主。”说完就红着脸跑了。

  望着女儿逃离的方向,李斯一叹。

  “翁的身家性命全系于你了。”

  ……

  民以食为天,扶苏自然先攻略粮食生产。

  可惜扶苏学习知识时间太短,还不能熟练掌握。

  光是旅行包里装的书籍,内容扶苏都理解不了。

  他把带来的物品,全部分类好。亲自整理,就连打扫都不假借于人。

  赵乾宇留下的字迹,第一句话就是儒家不能强国富民,换成任何一个学派都适合,等全民都能吃饱饭再考虑其它的。

  当时扶苏本想反驳,从小到大耳目濡染,儒家思想深入记忆中了。让他放弃,肯定不会答应的。

  有了未来的短暂生活经历,以及原有的三观尽毁之后,扶苏明白了自己的路。

  赵乾宇写下来的留言,全是关于未来发展的大致路线,还写出了几十个技术分科。

  扶苏看完之后,大多数都是陌生的词语。

  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表面看本质。

  秦始皇要求扶苏最近搞出一个,可以堵住外界干扰的东西就行,按现在说法就是创造热点,转移关注力。

  那些高产种子可以说是最好的,但是量少,光靠嘴说,这个粮食是多么的高产,没有见到实物,民众怕是不接受的。

  老师,嬴政亲封的国师,提到了农业是第一首要目标。

  解放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率是当前主要任务。

  根据内容指示,扶苏找到了一本关于农业指导的书,翻到了记载唐朝时期曲辕犁的这一页,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后面还有改进版的耕犁。

  一人一牛就能做到,比秦朝时期的二牛直耕,耕地效率快了几十倍,还解放了生产力。

  妥妥的神器啊,说是祥瑞也没错。

  正好拿这个为老师正名。

  从少府里调来几个大师级工匠,纳入自己的制造坊,专门从事生产新技术实物。

  制造坊建在上林苑,嬴政特批的,胜在地大,安静又安全。

  “参见公子!”

  几个身穿麻布衣的工匠齐齐拜见行礼,工匠们都是头发发白的年纪了。

  皮肤黝黑,身形消瘦,看上去生活勉强的样子。

  “免礼,扶苏见过诸位。”

  扶苏弯身回礼。

  “不敢当,不敢当。”

  扶苏的做派,吓呆了几位工匠。

  他们哪里见过身份尊贵的人,给贱职之人行礼,慌忙地跪地请罪。

  扶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老师说有些技艺的工匠比大多数官吏还重要。思想上的转变怕是难了,任重道远啊。

  “扶苏请诸位,打造一物,事关重大,不得不谨慎。”

  “多谢公子厚爱,吾等尽力而为。”

  扶苏不再废话,拿出来几张早已翻译好的纸张,还带画图,是扶苏自己画的,起码模仿的很像。

  几位工匠接过,先是惊叹纸张的薄与白,接着才去看内容,好在都是识字的工匠。

  几位看完之后,讨论起来,推断这是一种新型犁。组成零件不多,好在画图都标记了名称,还有各个结构的数据,实在是太详细了。

  他们是工匠,自然知道是制造这个的,讨论了一会儿便结束了。

  “回公子,问题不大,可以做出来。”一位老者出来说道。

  “彩,那就拜托诸位了。”

  很快,到了下午,样品做出来了。

  不愧是大师,做出来的样品几乎是复原物了。除了犁铲需要的铁器要造模,花费了不少时间,对于铁器只要求够硬耐用就好。

  扶苏围着曲辕犁转了一圈,很满意,和画里的东西很像。

  “走,诸位一起看看效果。”

  这些老工匠也很好奇,纷纷应诺。

  很快到了一块田地,早有人准备好了的耕牛,旁边有一位耕者牵着。

  安装很简单,耕者也早已听到了扶苏的讲解,就等着实践了。

  耕者一手扶着犁,一手挥动细枝条,轻轻打在牛身上。

  牛动了,带动犁,几乎没有停顿。除了开始哞叫一声,似乎表示这活小意思,之后摇尾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前行。

  犁地速度全看耕牛心情。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久久不语。

  “天佑大秦!大秦万年!”

  一人跪地大喊一声,之后所有人跟着伏地齐喊。

  “来人,去掉牛,换人拉,先上两人。”

  扶苏也很激动,心情澎湃,发现了自己要寻找的方向。

  找了两个体型魁梧的大汉,一人一条绳索拉着。

  果然,只要不是犁地太深,两人还是能拉动的,如果轮换或者多人拉,犁地速度能飞起来。

  以前两人两牛一日耕三亩地,现在一人一牛能耕十亩以上。

  先进的工具,提升的效率如此之大,可见技术的重要性。

  这一次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扶苏身边人纷纷祝贺。

  “各位辛苦了,有赏。”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