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屯村大路口,小董子下了马车。

  八年前跟着村里的大人去盛京,爹娘眼泪汪汪的送他,弟弟妹妹抱着他不让走。

  是他推开了弟弟妹妹,坚持走出了这一步。

  原想着自己这一条命换回银子能让家人活下来就行了。

  自己是死定了。

  只是,没料到新帝上任后的皇宫居然能容得下他。

  不仅能吃饱还能穿暖,也没有说动不动就挨打挨骂。

  只要你好好当差,没有人为难你。

  而且得了上头的看重还可以出人头地。

  要不,他一个打杂的怎么会调到大殿去当差呢。

  都是因为自己努力。

  小董子怎么也没料到,有朝一日还能回乡来。

  跟着他来的还他的管事向公公。

  此次奉命来宣旨赏他百亩良田的。

  “公公,奴才的家在前面六里跑远的地方,马车去不了了,委屈公公了!”

  “无妨,你小子有运气,走吧。”

  向公公得了来福大总管的提醒,这小董子是个可造之才。

  种地的人那么多,当年小董子才八岁却能将这些情况记得一清二楚,可见是有心之人。

  宫里不缺人,缺的是有心的。

  所以让他来好好看看。

  没准儿,以后还能得重用。

  “多谢公公。”

  小董子带着向公公和其他两个内侍就往家的方向走。

  有道是:近乡情更怯。

  八年没回来了,家乡的一切都变了样。

  昔日一片荒芜的田野这会儿到处都是庄稼,村子里房子似乎多了起来,还有几户是瓦房。

  “公公,奴才觉得家乡变化好大,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小董子期待着自己家也有变化。

  “差不多吧,自从皇上登基以来百姓的日子就一天天好过起来了,咱家时常出宫,看街上的人脸上也越来越有笑脸了。早些年,愁都愁死了,哪还笑得出来哟。”

  “皇上英明。”

  “是啊,咱们万岁爷真是天下少有的好皇帝。”

  向公公赞叹道:“小董子,以后好好当差,好日子在后面呢。”

  “是,公公,奴才一定听您的。”

  这小子,不错。

  走了好一段路,田野里挖地的庄户人家看着小路上过来的陌生人都很好奇。

  有些干脆就停下了手上的活计。

  “几位贵人是打哪儿来呀?”

  向公公和小董子相视一眼。

  是了,他们着装干净整洁,白白胖胖的,一看确实像有钱人。

  乡下人喊这些有钱的老爷都是贵人。

  “咦,走在后面的那人有些面熟。”

  “董老二,你面熟啥?莫不是你家亲戚?”

  人群就哄堂大笑起来。

  有这样的亲戚,董老二家怎么着也不会是全村最穷的。

  住的还是茅草屋,大家都能吃上饱饭了,董家还还要添野菜杂粮。

  董老二今年十四岁了,到了快相亲的年纪了。

  没有一个媒婆上门。

  为啥?

  太穷了呗。

  出不起彩礼,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你。

  媒婆都怕他家给不起谢媒钱。

  “不是,我就是觉得看面相有点熟。”

  董老二想的是,看起来像自己的爹。

  眉眼好像,爹如果再年轻二十岁,再长胖一些,就是一模一样的。

  乡亲们嘲笑董老二的声音很大,路上的小董子顺着笑声看过去。

  一看也愣住了。

  “柱子?你是柱子?”

  小董子大名董石头,二弟董石柱,家人都喊柱子;三妹董石英,四弟石岩。看書溂

  但是村里人都会喊董老大,董老二,董三妹,董老四。

  只有自己家人才会喊小名。

  “你是柱子吗?”

  眼前的少年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一张脸又黄又瘦,个头也不是很高还在在里挖土。

  “嗯,我是……你是……”

  “柱子,我是你哥石头啊。”

  啊?

  石头?

  董家的董老大回来了?

  董老大是有出息了!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全村人都跑来看热闹。

  最主要的是,亲眼看见的人都说董老大一行四人穿得很好。

  他们记得当年董老大是自卖自身进宫当了太监的。

  都没有那玩意儿,还像个男人吗?

  这不,都好奇得厉害呢。

  董家,长年多病还有吊着一口气的董家夫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儿子不仅没死,还活着回来了。

  “爹娘,皇上恩典让儿子回来伺候你们几日,对了,皇上还有赏赐。”

  赶紧的,一家子爬起来摆上香炉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

  董家人激动得泪水长流磕头谢恩。

  外面看热闹的人听了圣旨则是暗暗砸舌!

  良田百亩!

  这一下就成了董老爷了啊。

  有闺女的人家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就将闺女许给董老二了。

  现在应该还来得及。

  小董子掏了银子塞给向公公,向公公笑了笑收下了。

  “好好陪同你爹娘几日,记得按时回宫当差。”

  “奴才省得,奴才恭送公公。”

  送走了向公公。

  董家人都还感觉是在做梦。

  “他爹,我们当真有百亩良田了?”

  “是呢,皇上金口玉言,有良田了。”

  这良田就在上河屯口边上离董家只有两里路,那是一个犯事的官员家的庄子,直接就划给了董家。

  “石头啊,爹娘对不起你……”

  想着大儿子受的罪,夫妻俩又眼泪长流。

  “爹,娘,儿子是自愿的,您们不要这样想。”

  幸好,他回来还来得及。

  虽然苦了点,瘦了点,但是一家子都还齐全。

  “柱子,去请大夫替爹娘好好看看病,该抓什么药就抓什么药,不要怕花钱。”

  家里有百亩良田,佃一些出去收租子也够一家子生活了。

  更何况,他这次还得了皇上的赏银百两。

  给爹娘看病,给家人修房子。

  “一定要修,修大一些。”

  想了想,小董子建议爹娘将房子修在上河屯口自家的良田边上去。

  村长听了这个消息竭力的挽留。

  “董公公啊,这住家要讲究风水,你看你家在这儿住着多好,人丁兴旺风调雨顺,还发了大财……”

  村长的劝说小董子不在乎。

  结果,自家老爹却听进去了。

  怕新的房子屋基不合适,坚持在原屋基上盖。

  “盖大一点,以后柱子、石沙都要成亲,石英出嫁后也给她留一间屋子,想家了就回来住些日子,陪陪爹娘。”

  “大哥,您真是太好了。”

  十二岁的石英眼泪不停的留。

  对大哥的印象其实不深,就只记得当年大哥抱着自己说要听话,要好好活着,他去给她挣钱买饼子,吃。

  果然,大哥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