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时候,小皇帝一宣布这道令,全朝堂哗然。

  大臣们忿忿不平,个个有本上奏。

  “皇上,此事万万不能。”

  “皇上,金银乃是流通之物,这货币券有什么用?”

  原本是敢怒不敢言的,这会儿有人挑头自然也就跳了出来。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都对皇帝意见大得很。

  这小皇帝到底是信了谁的?

  左右二相是知道这件事的,他们也是不赞成的。

  奈何皇帝要一意孤行。

  “货币券就是金银,拿着货币券就能买东西。”

  小皇帝信誓旦旦,事实上昨天他还很担心。

  直到白素素给他透了一个底,在京城的大小商行至少有三十多家能当金银使后,小皇帝才稍稍放了心。

  没错,在京城,从粮行到布行到酒楼茶馆药铺甚至红香楼,货币券都能正常使用。

  为什么?

  因为,这些都是肖大夫经营下的产业。

  朱开元临走之前将这些商号的掌柜名单都给了她,也告诉了她遇上什么问题找肖大夫。

  白素素原以为没什么问题。

  结果没料到这是一个大问题。

  肖大夫得到她的命令后哭笑不得,这位主步子迈得太大了些啊。

  用货币券代替金银,听起来好像有点吃亏。

  但是接下来呢,店家收到的货币券可以去朝堂的开设的大通钱庄兑换真金白银。

  这是白素素从户部强留下来的硬货,悉数运送到了大通钱庄。

  大通钱庄就是国有银行了。

  这东西从京城慢慢的铺开,白素素有信心花上一两年时间就要让货币券代替金银实物了。

  毕竟,成千上万两银子的实物太招人眼,如果揣一叠的货币券是没有知道的。

  对行商之人来说特别是的方便快捷安全。

  小皇帝不顾朝臣反对一意孤行。

  结果就是文武百官在户部怄得要死。

  “皇上有令……”

  每发一人的俸禄,孙大人都担出皇帝来压压他们。

  没办法啊,不是他做事不厚道,是他不得不这样搞。

  金银都被运到大通钱庄去了,总共发放两万两的俸禄就变成了一箱子的油纸片。

  “孙大人啊,你说这东西当真能当金银使?”

  “黄大人,皇上不是说了吗,京城有三十多家商行都能流通,要不,你们去试试?”

  试试吧,不试怎么成?

  “还有一点忘记告诉你们了,你们要是不缺这点钱花,也可以存进大通钱庄去,回头要用的时候再去取,没准儿还能取到真金白银。”

  将俸禄存到大通钱庄去?

  怎么听怎么都像是下套的。

  他们不傻!

  买米买布买金银。

  对了,那周记银楼收不收这样的货币券?

  收啊,照样能买首饰的。

  得,就将这货币券交给夫人去花吧。

  第三天,各家夫人发现,用货币券也没什么不好,挺方便的。

  “当真能买东西?”

  “能呢,还差零。”

  “那我就放心了。”

  最早的时候,京城只有三十多家商号能使,其他的商号都不敢接手。

  可是他们发现一个大问题:不敢接手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一批客人。

  而这一批客人恰恰又是最有钱有势的。

  原本和对门红香楼生意都是不相上下的,结果这货币券一搅和,人家也不看咱家姑娘漂亮不漂亮了,径直往街对面的门里走。

  这事儿不对劲儿!

  很快,别的商户也同意收货币券了。

  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发现其实也不用怕,收了就存到大通钱庄去,然后过段时间再去取,还可以提取实物黄金白银,而且,还有利息。

  一来二去,不到半年时间,原本不看好的货币券成了京城的流通物。

  就算是普通百姓手中都有两张这样的货币券了。

  “回主子,情况良好。”

  章大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主要是觉得主子搞这个风险很大,一个不好怕引起连锁反应,他们造反了咋整?

  “如此就推广开去,大通钱庄收的货币券是可以兑换金银的。”

  四大家族不要脸抵制她,她就是要趁这个机会抢业务。

  朝廷官员从上到下全都变成了发放货币券,事实上也是节俭了很大一部分。

  为啥?

  以前朝廷采购粮食和布匹中间也有猫腻,而且还很多。

  这样一来,直接就断了不少人的财路。

  对实施这个政策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没办法。看書溂

  “启禀主子,国债券也卖完了。”

  章大人意外的发现,货币券流通后居然带动了国债券。

  “卖完了自然是好事儿。”

  可是,章大人担心还不上啊。

  这是白素素考虑的问题。

  统一了货币政策,白素素又拿盐商开刀了。

  历朝历代,盐商那可是最富有的。

  在这个鸡犬相闻老老不相往来的农业社会很多东西都是自给自足的,唯有盐和铁是需要购买的。

  除了产盐区外,其他产盐的地方价格都贵出很多倍。

  食盐专卖无异于垄断,盐商其实都是地方官员的包税人。

  哪一个盐商的背后不是站着一群的人。

  没道理富了他们穷了朝廷。

  白素素知道这一动作会引起轰动,也会令很多人不满。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海盐外还有井盐!

  恰恰白素素又知道在西南有个地方出井盐,据她让兰风查到的消息是:没有开采。

  所以,朝廷这边就去开采井盐了。

  白素素打的主意是两条腿走路,待井盐能大量供应的时候再和盐商算账。

  怎么着也得剥一层的皮出来才行。

  加到税收,海盐盐商就算想涨价也有井盐撑着,到时候他们也没办法了。

  这样也不至于苦的还是百姓。

  白素素派人查了产盐区,产量,盐商等具体情况。

  虽然早知道这是一条暴富的产业链,但是富的程度让她暗暗咂舌。

  国库都空了,盐商的银子简直可以买下数个城池。

  真不知道,那个昏君是怎么坐稳的这二十多年的龙椅。

  估计着朱开元不起事,那些盐商时刻能够代替吧。

  这样一想,白素素又忍不住多了一个心眼,派人去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还真怕事情一闹他们就造反。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