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从总旗开始>第255章 被迫站队
  “免了吧,头一次来,再说我也不是指挥使,不过是个五品镇抚使而已,在这应天府,算不得什么。”

  这声音再次传来,易武才收了自己的见礼,抬起头看,只见屋中坐着一个身材魁梧,足足能把他装下一圈的大汉。

  看模样也有四十岁上下了,一身官服显然遮不住他魁梧的身材,此人发髻略微有些散乱,颔下是浓密的胡须,面色黝黑,目光凝实,正打量着易武。

  稍微看了一眼,易武就知道此人应该是刚刚从战场上下来不长时间。

  结合刚刚完成的锦衣卫大换血,多半是被朱元璋从不知道哪个边疆调遣回来的猛将。看書溂

  锦衣卫之前给人太多见不得人的感觉了,所以这一次不管是指挥使宋忠还是现在易武见到的这个镇抚使,都是武将出身,这已经是朱元璋对朝廷上那些言官们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多谢镇抚使,今日前来,全凭镇抚使安排!”

  易武也是军户出身,他知道自己的资料这位镇抚使应该已经看了,都是军户。

  他相信自己只要不做过分的事,此人应该不会为难自己。

  他才刚到锦衣卫衙门的话,很多之前锦衣卫的毛病他也应该是还没有沾染上才对。

  “哼,好话倒是都让你小子说了,到了这,不凭我安排,难不成你还要直接去找指挥使?”

  他这一句话,竟然让易武无言以对,只能是讪笑着等着他的下一句话。

  习武之人,读书少,说话自然也不会考虑那么多,这倒不至于就说是他在针对易武了。

  不过在对方对自己的态度不明确的情况下,易武自然也不能多说。

  “北平府来的,陆远的人,你爹就是为咱们大明而死的,顺着他总旗的位置,短短的几个月就到了百户,怪不得能被选上来,咱们锦衣卫里面,向你这么年轻的不少,但做到了总旗的,还真不多,但愿你当真有两下子!”

  大汉一边说,一边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绕着易武走了两圈,之后上下的打量着他。

  此人名叫李东辉,其实是宋忠从自己麾下的副将中带过来的,不然就算是大换血之后的锦衣卫,他也掌控不了。

  而李东辉在宋忠麾下的时候就以直率真性情著称,并且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要不是性情的问题,绝不会混到了现在才是一个五品的武将。

  宋忠带着他到锦衣卫,本来是给自己当副手的,但朱元璋却只给了李东辉一个镇抚使的位置,是锦衣卫核心人物里最不行的一个了。

  当然,这些易武现在并不知道,他只是静静的听着李东辉的话,目光坦然的跟他对视着。

  来之前他已经知道了,既然李东辉主理缉凶和廷仗,那自己今后也就只能在这两样事里面选择了。

  虽然不是最核心的镇抚司,但也比巡视皇城不知道强了多少。

  巡视皇城也是锦衣卫一直以来的一个核心职责,这的确可以发现很多皇宫之中的辛秘,但想要真正知道一些自己想知道的,就得靠运气了。

  而且巡视的活计实在是有点绑人,循规蹈矩,并非是易武想要做的事。

  缉凶就不用说了,是锦衣卫除了镇抚司之外最为自由的活计了。

  抓人这种事,几次能抓住,能不能抓住,那都不是确定的,抓不住也十分正常。

  绝不会因为一个锦衣卫两次没抓住人就治他的罪,只能是让自己的上司觉得自己无能罢了。

  而廷仗这件事,锦衣卫的可操作空间就很大了。

  廷仗之下,有的人当场死去,有的却回家养了一阵子就恢复如常,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这两个差事,都算是易武到锦衣卫衙门的前期能接受的,所以他很坦然。

  “你的履历上说的很明白,你刚刚世袭了这总旗之位的时候,曾经被你麾下的小旗诬告,此后孤身潜入瓦剌,找回了证人,自证清白,这一条,在我这看来,就能体现出你很大的能耐了,瓦剌那种地方,让我去我都得提心吊胆的,你能全身而退,让你去执掌廷仗就屈才了,你去缉凶吧!毕竟镇抚司现如今人手也不够,查出来了邀功了,剩下的事人家就不管了,缉凶这等凶险又没多大功劳的事,就得咱们干了,但咱们这人手也不够啊,总旗,有的时候得当小旗使唤,小旗就更不用说了,念你是军户出身,满门忠烈,我把你分在黄千户麾下,给你一个小旗、五个校尉,平日里就驻扎在城里黄千户卫所的衙门,有事的话,他会知会你的,他跟你、我还有指挥使一般,都是行伍出身,刚被调遣到这锦衣卫衙门,你只管听他的,别的卫所人的话,要少听,如今至少在锦衣卫衙门里,还不是太平时候,军户出身的人心眼少,别被人坑害了,这是给黄千户的文书,上面有地方,明日你再去吧!”

  李东辉不是个太有城府的人,更不喜欢拖拉。

  一番话下来,已经把易武接下来的任务和锦衣卫的情况都说明白了。

  当然,易武也看出来了,李东辉这是让他站队呢。

  在这个阶段,就算是站队,他其实也没太多选择。

  能到这个都是新来的军户组成的队伍里,也算是他的一种幸运了,不然的话,能受待见就怪了。

  冲着李东辉的这番话,易武也知道就算是现在站在锦衣卫指挥使位置上的宋忠,多半也是没能完全掌握住全部的锦衣卫衙门。

  至少镇抚司他就没掌握,皇城的巡察他很可能也没掌握住,缉凶和廷仗,都是看似拉风,其实不过是边角料的活计。

  锦衣卫内部的复杂程度,的确是有点出乎了易武的预料。

  但他转念一想,倒是觉得这样也算是正常,锦衣卫数千人,能面见朱元璋的又有几个?

  顶层的博弈,底层想要最终得以保全就得站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不站队不光不能保全自己,还得第一时间成为两方斗争的炮灰。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