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从总旗开始>第164章 瓦剌人怎么了
  燕王朱棣做事雷厉风行,果敢坚毅,这些是陆远告诉易武,而易武也是相信的。

  对于朱棣这个大明皇帝中可以独树一帜的人,易武绝对是有了解的。

  虽说如今的朱棣也不过才三十三岁,但这三十三年的人生中,说他在马背上度过了二十多年,也是没人能提出什么反驳来的。

  按照易武前世所看史书中的记载,从洪武初年开始,七岁的朱棣就已经开始在朱元璋的要求下接受了严格的训导。

  在刚刚打完仗的老朱的眼里,包括朱棣在内的七个儿子“宜习劳”。

  他直接下令,朱棣与兄弟们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

  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朱棣等人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朱棣也就不到十岁而已。

  不光习武十分严苛,同样是自洪武初年,老朱就在宫中建造了‘大本堂’,他广集藏书、延请名儒,所为的正是让朱棣等人饱读诗书。

  这样的训导持续到了洪武十五年,当时不过二十岁刚过的朱棣就到了北平府就藩。

  在北平府磨砺十数年,期间参与的对北方异族的战事可以说是无数。

  这样的成长环境练就的皇子,就算是说他不行,易武都不会相信的。

  而且就藩这么多年来,真正跟异族打仗打的最多,战绩最好的,也就是燕王和他的三哥,在太原就藩的晋王了。

  易武在后世也是看过不少明初的文学作品甚至是影视剧,但其中大都粉饰了老朱和皇子们的关系,更是粉饰了大明藩王们之间的关系。

  在洪武之初的二十多年,长子朱标的太子之位的确是相当稳固。

  但朱标和藩王中比较出挑的晋王和燕王之间的关系,却绝非和睦。

  最开始的时候,太子朱标和秦王、晋王以及燕王这三位弟弟还能做到兄友弟恭,但当燕王的功勋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平衡也就随之被打破了。

  在三年前的洪武二十三年,朱棣立下了一件比之前都大的功勋,那就是在牧迤都招降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

  朱棣招降乃儿不花后,晋王自然开始忌惮朱棣的功劳,到太子朱标处发告朱棣不听自己的约束“劳师冒险”,使朱标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

  当朱棣入朝跟晋王相见的时候,晋王又凭借着自己兄长的身份用言语冒犯朱棣,还派人在燕王府内监视,搜集朱棣的“国中细故”。看書溂

  不光是晋王,朱棣从那之后每每入朝,太子朱标也是有好几次都对朱棣恶言相向,他们几个之间剑拔弩张之势在洪武二十三年之后的这几年已经是十分明显了。

  直到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忽然离世。

  朱元璋竟然没有在自己的儿子里挑选储君,反而听从了当时已经年近八十的老糊涂鬼刘三吾的建议,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其中的理由竟然是防止众皇子觊觎储君之位。

  晋王和朱棣之间的矛盾没了支点,这一年间关系也算是缓和了不少。

  原本俩人以为朱标没了,这储君肯定在他们俩和秦王之间。

  秦王虽然年长一点,但功勋没有晋王和燕王多,所以他们俩曾经都觉得自己是可能性最大的,谁料想朱允炆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然成了闻所未闻的皇太孙。

  朱允炆成了储君之后,晋王和燕王在北平府和太原一直都没什么动静。

  现如今他选择第一个来北平府巡视,已经足以说明在朱允炆心中,自己这个四叔才是自己最忌惮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依靠着自己的能耐,最终把皇位硬生生的带到了自己这一支上的人,易武当然是好奇的,也想要快点见到朱棣,看看真实的他,到底有多大的威势。

  三人跟着燕王府的侍卫,走进了偌大的燕王府邸。

  随着这几年藩王在各自的领地上权力的增大,不管是知县知府还是卫所指挥使,几乎都得受到藩王的节制。

  所以这燕王府在北平府地界上就是山大王一样的存在,自然得有些规模才行。

  光是寻找朱棣见他们的那个厅堂,他们就穿过了三进的院落。

  “燕王就在屋内,陆千户、吴知县,易百户,请。”

  三人对着那人深施一礼,之后陆远和吴守正并肩而立,易武跟在陆远的后面,叩响了朱棣的房门。

  “进来吧!”

  屋子里传来了一个还很年轻的声音,听起来倒是也没什么压迫感。

  三人答应了一声,打开房门进了屋。

  只见这个厅堂中的布置像普通人家的书房一般,只不过面积要大了不少,在一侧的一个长条形的桌案后的长椅上,坐着一个一身黑色长袍的人。

  除了颔下留着一圈短须之外,他的样貌十分年轻,身材匀称,面目清秀,丝毫看不出整个北平府都掌控在他的手里,而且已经有十年以上了。

  “既然来了,就过来坐吧,长椅都给你们备好了。”

  三人施礼之后,按照朱棣的指示,坐在了距离他不远处的三把长椅上。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就已经能够证明,朱棣的确把这次私下的相见当成了一次私人的召见,并不是在的节制之下汇报那么简单。

  “如此时刻,你们身为这大兴县城的知县,身为千户,不是应该准备迎接皇太孙的到来吗?本王这里,这几天也是安静的很,不然可能都没法安排出时间来听你们说案件的事啊!”

  朱棣没等他们开始说正事呢,倒是先发出了一声感慨,至少看似是在自己感慨。

  “燕王说笑了,我们身在这北平府,自然是以燕王为主,至于皇太孙,他来不来,北平府都是一个样。”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吴守正,就言语和才学来看,陆远自然是比不上他的,所以陆远也就识趣的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只是跟着点点头。

  朱棣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看似随口问了一句:“瓦剌人,到底怎么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