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清穿之我的倒霉儿子们>乾隆继后36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金銮殿之上,一个十四五岁长得俊朗非凡的翩翩少年,身着黄袍威严的坐在龙椅上。

  永安帝永璂,如今登基已经将近十年。

  自五岁登基,朝政由四大辅臣把持。

  分别是宗亲代表和亲王。

  满洲八旗勋贵富察傅恒。

  太后心腹和珅和大人。

  还有最后一位,由大臣们挑选,由皇上钦定的第四位代表汉人的刘统勋大人之子,刘墉刘罗锅。br>
  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少年不断长大,而在所有大臣心中主少臣强,皇上备受压制不同。

  这四位辅臣不但真心尊敬皇上处处帮忙,还十分耐心教导。

  没有一个有逾越之心,更没有一个有犯上之举。

  要知道当年顺治帝六岁登基,不但有太后哲哲大玉儿,在后垂帘听政。

  更有前朝摄政王多尔衮总领全局。

  皇上被压制的也是作天作地。

  后有康熙八岁登基,鳌拜犯上作乱,三番蠢蠢欲动。

  大清的江山,风雨飘渺。

  如今同样是五岁的永和帝,永璂不但得到朝臣的敬重和认可。

  就连所有人以为的,位高权重争权夺利的形式都未发生。

  四大辅臣竟然真的守住了,自己的底线,镇压了所有有异心的臣子与外敌。

  这是所有人都不能相信,却又真实发生的。

  金銮殿之上,皇上虽未大婚,可却早早亲政。

  早在皇上十二岁之时,四位辅臣就已还政于皇上。

  而这位帝王也没让所有人失望。

  英明仁慈,有谋略,有手段,最重要的是有些君子风范,对人温和御下宽容。

  当然并不意味着人家好欺负。

  众所周知,和亲王是史上最嚣张的亲王。

  谁要是让他的侄子不痛快,谁也别想,痛快。

  这两位爱新觉罗家的嫡系,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镇压了无数想要仗着年纪捣乱的大臣。

  俗话说得好,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咱们这位和亲王为了自己的哥哥和侄子,这一辈子都没娶妻不生子。

  谁要是给他这位皇帝侄子找个痛快。

  有仇当场就报,有事儿当场就打。

  大权在手,皇上对这位长辈也是颇有宽容,一时之间竟无人敢惹。

  至于咱们的太后娘娘。

  皇上去世之后生下龙凤胎,后来被和亲王这份为国为民的忠心所感动。

  也怕后来的小皇子对皇上造成威胁。

  与宗亲大臣商量之后,决定将孩子过继给和亲王。

  只不过继续教养在宫中,等孩子长大了再送到和亲王府上,继承和亲王的亲王之位。

  这种操作让不少大臣们反对,毕竟哪有皇上把自己的儿子过继出去的。

  不过后来云落举例了雍正的三阿哥,又以和亲王对大清劳苦功高。

  却不能眼看看着其孤独终老,断子绝孙,过继给了和亲王。

  所有人都以为云落此举是为了拉拢和亲王,让其支持自己的儿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少人为太后的慈母手段,感觉无奈又心酸。

  却也有不少人觉得,用一个儿子换自己大儿子,皇位的安稳确实是值得的。

  自此之后朝廷进入了诡异的平和。

  而此时此刻,永璂坐在金銮殿上,望着满朝的文武百官,脸上露出三分威严,五分柔和。

  “臣有本要奏。”

  和珅站了出来,自从皇上亲政之后,这四位辅臣,都回归了自己原来的位置,当然了,加官进爵还是要有的。

  只是再没有辅政之权,但是谁也不敢小觑。

  历史上辅政的大臣,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多尔衮,鳌拜遏必隆之流,前车可鉴。

  为国为民的万历皇上的张居正,为当时的朝廷了多少事儿,最后又落得个什么下场?

  这辅政大臣无论是干的好还是不好,无论是有没有外心,最后的结局纵观历史,竟无一例外。

  可是,大清永宁帝,竟然造就了这样一场君臣佳话。

  将来足以名传千史,君明臣贤,君臣相宜。

  所有人有谁不羡慕这几位辅政大臣呢?

  当初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谋反。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仗着权力去干一些乱臣贼子之事。可他们没有。

  然后所有人又以为,皇上定然容不下这些辅政之臣。

  可惜他们又错了。格局心胸能力,底线。这场君臣神话,让所有臣民由衷赞叹。

  可谁又知道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其实只有刘墉一个人。

  其他三个谁不是心怀鬼胎,各自得了好处。

  不过有些话不足以外人道哉,历史上自然会留下这一段。足以载入史册的历史发展。

  “和大人,有何高见。”

  永璂坐在最高处,静静的俯视着站在台下,身姿阔朗,容颜如玉,翩翩风度的和珅。

  心中不禁感慨,不愧是大清第一美男子。

  若论容颜,比自己还要强上三分。要知道永璂可是传承了,满蒙第一美人云落的美貌。

  纵使如此,仍比不上和珅俊郎,怪不得皇额娘喜欢。

  “回禀皇上,皇上亲政已有一年多,如今正是最好的时候。按照规矩也是时候该选秀了。

  这后宫无主,天下难安,是时候该为您挑选一位皇后娘娘来母仪天下绵延子嗣,以安臣邦。”

  永璂心中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自己刚十四,说到底还不是他皇额娘,实在忍不住了。

  说这皇宫里闷的要命,非要下江南说江南好,到处都是,风流才子俊俏佳人。

  这后宫那些太妃们,整日里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明明他们的夫君已经去世了。

  她们一个个好像焕发第二春似的。

  闲着没事儿了,就要开一场服装展示大会。

  用自己的俸禄参加什么时尚秀。

  这后宫让这堆女人们都玩出花来了,但凡长得俊俏点的小太监那是供不应求。

  当初的令太妃,如今可是云落的心尖儿尖儿。

  俩人整了一个什么老年模特队,烦死了!

  弘昼站在台下,忍不住挑了挑眉。

  心中有些期待,这人日后要出来了,可不就狼入虎口了,落进他的手里了。

  在宫里怎么还有忌讳,在宫外他可要不客气了。

  于是也拱手上前慢悠悠的说道。

  “此言正是,皇上如今确实该选一个贤内助了。

  当年先皇去世,皇后心痛不已,怀着遗腹子主持的那场葬礼。后来还伤了身子,这些年身子越来越不好了。

  太后早就有意去五台山拜佛静养,只是后宫一日无主,太后心中难安,只能强忍着疲惫的身子。

  皇上就是为了太后,也该早早成婚了。”

  “臣等附议!”……

  满朝文武的赞同,气得永璂恶狠狠的看向了弘昼。心中暗自腹诽。

  “该死的阿玛,就想带着额娘和弟弟妹妹们跑!把我留在这紫禁城!五台山!我信你个鬼!你们要在五台山呆一天,我把和珅的头拧下来,给你们当球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