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清穿之我的倒霉儿子们>雍正的皇后46
  胤禛静静的立在一旁,仿佛喧闹的人群都无法将他感染。

  他与世隔绝,却又自成一派孤独,却又并不觉得孤独。

  偶尔有大臣路过四爷身边的时候,心中都忍不住的赞叹。

  雍亲王虽是孤臣,可也是能臣,短短几年,除了直亲王,其他的兄弟们最多是郡王或者是贝勒贝子。

  如今的老八还只不过是个贝勒,更别说底下那些兄弟们了。

  就人家雍亲王靠着自己实打实的实力,当上了大清,除了皇上太子之外最尊贵的亲王。

  主掌户部大权,为人正直不阿,在民间饶有美名被称为当代包青天。

  多次赈灾利民,用的都是自家钱财,虽然有人说老四收揽人心,意图不轨。

  可这些年冷眼看来,四爷除了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对于大阿哥和太子理都不理。

  除了偶尔会教导自己的亲弟弟十四,也只有十三阿哥因为养在德妃名下,所以和老四亲近一些。

  这般不融入人群独自生长的模样,被所有人看在心里。不屑者有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可是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老四走到今天真的是因为他自身非常优秀。

  “请诸位大人入殿!”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这大殿的门一开就意味着到了上朝的时间。

  众位大臣们熙熙攘攘地朝着大门走,远远看去,这鱼贯而入的大臣们就好像被一个巨兽吞入口中。

  向死而生,心甘情愿…

  胤禛默默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他的位置在太子身后,老大旁边,就连老三都要站在老四身后。

  没办法,老三现在没什么能耐,仍然还是郡王。

  倒是老大与太子斗的旗鼓相当,凭借军功早早就封了亲王,与老四倒是不相上下。

  老三虽然是兄长,可是这也是朝堂,没有大的功绩想要往上提一提,也要等些时候。

  对此老三非常不满,却无可奈何,百无一用是书生老三,身后虽有些许文人支持,可说到底永远不是掌控户部的老四都有对手。

  “皇上驾到!”

  太监尖细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所有人闻言低头肃穆恭敬的行礼。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满脸肃穆的坐在大殿之上,虽然每天都在这金銮殿上指点群臣。

  可是每每坐在最上首,看着芸芸众生尽在他脚下,这种感觉是永远忘不了的震撼。

  八岁登基被鳌拜掌控大权很多年的康熙,心中最看重的就是手中的权力。

  此时看着满朝文武,康熙还是忍不住感觉舒服。

  万万人之上焉何能不让人着迷。

  “众卿平身。”

  康熙声音倒是不大,不过一旁的太监可是相当于现在孩子们上学的班长。

  “起!”

  一个字出来,满朝文武整齐划一的站了起来。

  紧接着小太监又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大殿沉默了片刻,终于有大臣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要知道大清的国土十分广袤,每日发生的大事,能传到皇上身边的自然屈指可数。

  可是大大小小的加起来也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作。

  这也是为何每次早朝,都要忙上两个小时的原因。

  胤禛站在一旁默不作声。静静的听着每一个大臣的奏报。

  心里思量着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助那些百姓。

  同时又在迅速计算着此事,背后涉及着哪位朝臣的利益,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完美解决?

  不同于老四的默不作声,太子和大阿哥多有表现。

  二者针锋相对,经常在朝堂上忍不住互怼起来。今日同样是如此。

  “皇阿玛,黄河水患年年泛滥,年年修补却不能治标治本,儿臣建议不如换一批人,每次都是那波人,却每次都没有效果,岂不是掩耳盗铃。”

  大阿哥说话毫不留情。甚至故意挑衅地看向了太子。

  朝堂之上太子身后多是文官,直亲王身后多是武将。

  所以黄河河堤修建一事,大多都是太子一党的人。

  这自古以来,官官相护,每每有什么功劳贪污者无数。

  更别说黄河修建这种大事了。太子手下的官员每年都利用此事赚得盆满钵满,丝毫不在意那些老百姓的死活。

  大阿哥如今发难说的也不无道理。

  倒是太子皱起眉头,直接说道。

  “大哥此言差矣,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那些大臣们每年经历黄河汛期一事,早就已经对一些形式烂熟于心。

  黄河之事自上古以来,便年年都有,那么多明君那么多能臣知理,为何还到如今仍然会发生水患。

  此乃天灾并非人祸,就是换成谁来也未必有这些大臣们处理的好。

  更何况这些大臣们都是经过千挑万选选出来的,对此最清楚,最精通之人,大哥随手就说要换人。

  难道要换那些对河防之事,一窍不通之人。在那儿不懂装懂,胡乱指挥,那只会造成更多的损失。

  儿臣这里十分不赞同大哥之言。根据这些年的统计,虽然黄河经常出事,可每每受灾的百姓却越来越少。这也是在说明,大臣们每年都在进步,都在努力的进行着,对百姓的保护。

  怎么就不是进步了,难道困扰整个黄河,两岸百姓千万年的问题,随随便便就能在咱们手里解决吗。”

  太子还没说完就听见大阿哥冷笑一声。

  “太子可真会说,是啊,黄河两岸百姓年年受灾的越来越少,那又是为何?太子还真敢把功劳往自己脸上贴。看書溂

  明明是老四,每年在黄河汛期都会派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救灾。这些东西都是老四自己掏的钱,也是老四媳妇儿组织商队,组织各种人力去恢复灾后重建。

  所以这些年黄河两岸受灾的百姓才越来越少,这跟太子手下的官员有什么关系?难不成老四倾家荡产是受太子的命令。还是太子爱国爱民给了老四多大的支持不成。”

  大阿哥的冷哼与嘲讽,让所有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听得一清二楚。

  就连坐在最上首的康熙都脸色有些难看。

  朝廷受灾,百姓受累,最心疼的其实也是他这个皇帝。

  可如今这两个孩子,不思考怎样能让百姓过得更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这争夺。甚至牵扯到了老四,真是让他有些愤怒。

  这些年他对老四的感官很复杂。复杂到除了公事之外,私底下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如今明晃晃的,让老大当了这么多官员的面,说出了老四干的事情,康熙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