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万能空间助我在古代种出高产粮食>第417章 皇上和太子一同殿试
  太子生日的第二天,就是三年一度的会试。黎明,学子们带着篮子,在考场门前准备入场考试。

  今年的学子们有福气了。为了让考生们更专心做好文章。每天,由考场服务人员,统一提供给早,中,晚,夜,四顿餐食。

  同一时间吃饭有个好处,就是不会影响周围的考生。否则,一会飘来一股饭菜的味道。考生们会受到干扰。

  太子亲自下过场,知道考生很苦,家庭条件不好的,可能吃不饱,吃不好。他觉得,考生们生于贫苦人家,本来占据的资源就非常稀少。好不容易熬到会试,一步登天了。却因为吃不饱,吃不好,拉肚子之类的情况,错失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太可惜了。

  虽然,考取了举人,会得到一些钱粮,当地的乡绅可能会支持他,可是也有那家境贫寒,多年读书欠下不少银子,举人得到的那点银钱,除了还债和给家里留下生活费,也不剩多少银子了。

  对于富家子弟,也是一件大好事。平日里都是下人照顾,在考场里,九天都要靠自己热菜热饭,也是手忙脚乱。苦不堪言。哪里能静下心来写卷子?

  太子和福德公主商议的结果是,空间里直接拿出热饭菜。菜品每餐有四十多道,各地口味的菜品主食都有。学子们可以选三荤两素一道汤。这个菜单在餐前,发给学子们。他们自己在单子上打勾。然后,空间里由主考官监督太监们,给学生们配餐。一次性麦秸浆压制的饭盒,装好饭菜。都装好后。统一由太监按考号分发套餐。吃完饭后。太监们统一收饭盒。

  饭后每个考生得到一个大肚保温杯,里面是热茶。够半天喝的。福德公主怕考生考试时不能动,一场考试三天两夜熬下来,胃肠都会有问题。于是,给每位学子发了促消化的山楂片。学子们吃着酸酸甜甜的山楂片,消食片。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太子和福德公主,每一个细节都为他们想到了。还不止这些。就是如厕问题也考虑到了。每人发了一包湿巾,一大卷卫生纸。这个东西太方便了。

  还有,往年都会有倒霉的考生,挨着厕所,被熏得头晕目眩,根本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答卷子。

  叶蓁蓁出主意。每个考生发一个恭桶,是那种带盖子的。里面套上油纸袋。用完后拧紧,上盖子。太监每天收饭盒的时候,更换新的油纸袋。

  这样的做法很公平,既能尽量减少考场的环境污染。又能减少考生在考场上为了如厕来回走动,影响别人。而且清理方便,油纸袋很容易分解,直接拉走做绿肥。

  这样的做法,也减少了监考人员的劳动量。被考生和看官们连连称赞。太子和福德公主每一个细节都想得那么周到。

  为君者,最难得的品质就是心系黎民百姓,设身处地为百姓和手下官员着想。

  太子和福德公主以为人父母的心态,去关心他们这些考生。他们如果将来做了官员,也应该用这样的心态,去对待黎民百姓。

  考生们用完美的答卷,回报太子和福德公主的关心。

  这一届考生的答卷,令考官们非常满意。因为去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考生们都能安心答题。同时也是因为心中多了感恩之心和善良之心。福德公主和太子他们的团队,这几年的时间里,做了太多让人感动和崇拜的事情了。

  国家渐渐富强,人民生活渐渐变得富裕了。朝廷出银子雇佣劳力。大兴土木,建设的不是宫殿庙宇,而是有利于百姓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

  每个村的孤寡老人,孤儿寡母都得到了照顾。愿意居家的,国家出银子,里正负责安排人照顾。愿意去幸福之家的,国家出银子,包吃包住,有人专门照管。

  令百姓们感动的事情太多了。学子们被这样的大爱包围着,引导着,增加了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国家的强大,文人学子们有义务去担当重任。只靠太子和福德公主的庇佑,只能延续一代人。如果这样的德行被承传下去,那得到庇佑的,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

  主考官将写得好的卷子送到了太子案前。太子觉得,大凤朝的疆土会越来越大,归顺来的国家,我们不能只收税粮,不去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因此,需要大量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父母官,去更好地执行朝廷政令。

  朝廷的政令无论制定的多么完美无趣,下面的执行者的言行和能力,决定了,政令是否能有效地执行和发挥作用。

  太子想扩大人才的培养。这一批学子的学识和品行都不错,可以考虑增加录取进士的名额。

  太子的想法一说出来,大臣们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想要扩大人才培养,可以今年秋围加恩科,给天下学子公平的竞争机会。

  一派认为,既然这些考生也是层层公平考上来的,多录取几名学识都不错的进士,也是公平的啊!

  争论不休的关键,不是公平与否,两种增录进士的方式都是公平的。而是既然增录进士,要不要给下一届学子这样的机会。有些官宦家的宗亲族人,也想达到这样增录临时的机会,却还没考到这一科的举子,因此,据理力争,要加恩科。

  太子的回答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这一科增录进士十名,同进士十名。明年加开恩科,是否增录,就看学子们的学识和品行再做定夺。”

  太子的回答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大臣们也就不在朝堂上打嘴仗了。

  宁德二十年这一科,会试录取贡生六百二十名。叶岚之考取头名,得了会元。

  在殿试之前,皇上和皇后回来了。这殿试可是非常热闹的事情,皇上决定回来凑个热闹。他要和太子一起主持殿试。这倒是大凤朝独有的特色,其它朝代都是皇上主持,所以,所有的进士,都被称为天子门生。

  大凤朝今科,不止有进士科,还有明经(经义),明法(法律),明算(算学),明(文字)和武举。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考取官员的举人进士,还要考取一些专业人才。

  今科状元又是不出所料,被叶岚之拔得头筹。第二名榜眼被一个三十多岁的寒门学子取得。点探花郎的时候,皇上说:“探花郎可不好点,不止要学识渊博,还要人才相貌出众。我们的状元郎就是一位俊美无双的公子,探花郎可不好找啊!”

  皇上的话音刚落,一众大臣就说:“皇上,贡生里文章写得精妙文采斐然的有五人。若论容貌身材,那就当属叶家的四郎叶秋辉莫属了。

  可是,叶家已经出了一位状元,不会又点一位探花郎吧?”

  还有的臣子说:“何止状元和探花,叶家的叶峻之和叶屹之,也不出二甲前几名。这‘叶家四杰’可是名不虚传啊!”

  皇上看着被点名的几个学子,除了叶家几个孩子,都是四十多岁的老生员,先说身高,在一米八九身高膀阔的叶秋辉面前,都是又瘦又小。

  再说这容貌,叶秋辉是长得英气里又带了点秀气的容貌,细白的肌肤,粉嫩的嘴唇,笑起来让人觉得特别温暖可亲。

  皇上说:“叶家人杰地灵,福德公主的福气太旺,叶家各个都是才貌双全。这个探花非叶秋辉莫属。”

  皇上一下拍板了,三鼎甲新鲜出炉。入翰林院。

  大臣们一番探讨,叶峻之第六名,叶屹之第七名。也要通过考试进翰林院。

  叶家一门四翰林,成为了大凤朝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也出了一个“叶六元”。林长青的遗憾终于结束了。教育出两个“六元及第”和“叶家四杰”的“林五元”,也创造了大凤朝的一个奇迹。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