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最后一份报表送了上来。

  水稻平均最高亩产,在堂叔叶夏虹他们村。那个村在临水县,名字叫上沃村,土壤条件好,水利方便。平均亩产四百一十六斤。

  水稻亩产王正是大河村的石立诚,亩产四百八十斤。

  粟的最高平均产量出在叶家村。亩产王正是石家村的张诚,亩产谷子六百六十七斤。

  黄豆最高平均产量出在宋一山任职的锦城县。那里有个黑牛村,最适合种黄豆。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九斤。

  亩产王也出在黄牛村,亩产王二百三十二斤。超出历史最高亩产记录,八十七斤。

  玉米全国种的不多,因为从来没见过。

  平均亩产最高的,在方德贤所在的临江县黑土岗村。因为当地土壤是肥力最好的黑土地。适合种玉米。

  亩产带棒重一千八百九十斤。亩产王也是他们村的,带棒重两千一百一十斤。

  所有的数据出来了。叶蓁蓁交给了苏太尉,让他和户部尚书宋玉卿沟通一下,在合适的时机,在朝堂上递折子。

  最近,地方关于粮食收成的折子会很多。叶蓁蓁想在皇上最高兴的时候,递上这个大礼包。

  皇上看到这个折子,一高兴,万一封她个郡主什么的,那以后办事就容易多了。不用再顶着舅舅,外公和爷爷苏太尉的名头了。br>
  不出所料,各地种植良种,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折子雪片一样飞向京城,向皇帝报喜。

  就在皇上指派户部,把这些折子里报告的内容整理一下,评出平均亩产最高的地方,和亩产王。然后给予封赏。

  户部尚书高唱:“启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皇上问:“爱卿,有何要事,快快讲来!”

  户部尚书将叶蓁蓁的那个折子递给太监,太监把折子递给皇上。皇上一看龙颜大悦。

  让宣旨太监,将这道折子上的内容读出来。

  等读完之后,大殿里低声议论纷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皇帝的脸上浮现出傲娇的小表情。

  然后说:“我在地方送上来的奏折上,已经看到了高产良种的产量报表。

  各位爱卿听到的,都是真实的数据。

  这个良种推广项目,是由一位九岁小女娃叶蓁蓁与她的表哥十三岁的林沐风一起实施的。这两个孩子,想必大家早已经如雷贯耳了。

  这两个孩子,亲自一路去农村推广良种。而且一路免费发放粮食给农民。让他们能吃饱饭。

  今年北康之货,掏空了国库,也掏空了农民的米袋子。叶蓁蓁做了本该朝廷做的事情。

  她发图册,指导农民种植技术。设计奖励计划,鼓励农民精耕细作,提高产量。

  收粮时,叶蓁蓁和林沐风派人去各地方,与衙役配合,监督粮食的称重和统计。数据真实有效。

  如今,我们大凤朝可以种出这么高产的粮食,国富民强指日可待。现在我们要商量一下,如何奖励这两个孩子?

  众爱卿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苏太尉美得心里开花。直夸自己眼光独到。有先见之明。苏太尉用目光,扫向后面的同僚们。

  这些大人都是人精。知道,今天皇帝高兴,这是关于江山社稷的大功劳,一定要歌功颂德。大胆提出奖励方式。

  苏太尉的眼神已经警告大家了,谁敢唱反调谁就要承受他的怒火。

  别看苏太尉已经老了,可是他的脾气,只是由表面转成背后了。谁敢得罪他,必然会遭受他的惩罚。

  谁也不愿意得罪皇上面前的红人儿。

  于是,一堆大臣纷纷上奏,请求加封叶蓁蓁县主封号,加封林沐风侯爷封号。

  还有大胆一些的,请求加封叶蓁蓁郡主封号,加封林沐风郡王封号。

  那几位受了叶蓁蓁救女之恩的三品官员,咬牙请求加封叶蓁蓁公主封号,加封林沐风郡王封号。

  当皇上询问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时,竟然,都同意加封叶蓁蓁公主封号,林沐风郡王封号。

  皇上又问三公的意见。太师,同意封叶蓁蓁郡主封号,封林沐风侯爷封号。

  太傅说两个孩子还小,以后再有功劳,赏无可赏。应该给个叶蓁蓁封个从五品的乡君,林沐风封个从五品县男。以后有功劳再加封更高级别。

  最后苏太尉说:“叶蓁蓁已经是我上了族谱的孙女,我不便为她请赏。

  林沐风,是前太傅林长青的孙子,骠骑大将军的儿子。与叶蓁蓁一起推广高产粮食。做出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理应受到最高级别的封赏。

  估计各位还不知道吧,主帅林逸尘危在旦夕之时,是叶蓁蓁和林沐风救了他。

  我的满身病痛,也是叶蓁蓁治好的。

  还有当朝几位驻守边关的老将军,都是叶蓁蓁治好了他们的一身伤痛。

  北部边疆的全体将士,也在用她的药,恢复身体健康!

  这两个孩子在默默地为大凤朝做贡献。有人觉得一个公主封号高了,叶蓁蓁配不上。我觉得叶蓁蓁做的贡献比开国公爵都大。

  未来全国的良种都要由她和林沐风提供。良种只能维持一季高产。留种子再种植,仍旧是普通产量。看書溂

  而且是免费提供。超额产出部分,叶蓁蓁和林沐风只要两成分红。

  两个孩子做了这样不计得失,利国利民的好事,竟然都不舍得给个虚名。真是寒心啊!”

  太傅的脸一会红一会白,煞是难看。

  这时皇上笑眯眯地发言了,他说:“老大尉说的话太有道理了,两个孩子做出了这么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封公主,郡王也不为过。

  于是当场宣布封叶蓁蓁为“福德公主”封号,北部边疆三个府成为她的封地。

  封林沐风“嘉祐郡王”,食邑一千户,京郊五百里一万亩永业田。

  大家一听,这林沐风的封赏虽然少点,还算过得去。

  这叶蓁蓁的封地,看着地方大,那边粮食产量低,经常打仗,地广人稀,没有人,多大土地都是荒地。

  这公主还真是个虚衔。

  皇帝就是皇帝,站得位置高,看得比大臣就要远。

  皇帝心里窃喜,叶蓁蓁是个大宝贝,不给公主封号,我还无法让你为我所用。

  现在,叶蓁蓁就得心甘情愿地为我把边疆治理好,变成粮仓。

  一个好听的虚衔,换来一个最有能力的臣子。叶蓁蓁年纪那么小,来日方长。

  唯一可惜的是,要不是苏太尉那个老狐狸捷足先登,我就认叶蓁蓁当干女儿了。

  不过还好,我可以认林沐风为义子。

  皇上当庭宣布,认嘉祐郡王林沐风为义子。赐郡王府。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