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怕别人觉得我又土又俗。

  听辛跃说起这个, 项天泽挺感慨的。但更多的是回忆中带出来的甜。他在那时候怎么能想到,那个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孩子居然在十几年后成为了自己的伴侣。而且他们还得到了亲朋好友的认可。现在想一想,当初的相遇可不就是一种上天注定的缘分。

  “我在一开始就没想过做餐饮。是因为你的馄饨才让我又了第一个生意。所以那个店即便不赚钱了我也会一直开下去的。”

  辛跃纠正他的说法:“哪有不赚钱?!每年的收入也还是很好的。基本上跟汇新饭店差不多。对于一个那个大的小饭馆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不能用泽锋来衡量嘛。这对小饭馆不公平的。”

  项天泽笑着说:“我就是打个比方。其实那里现在也是二十年老店了。加上也都知道是我开的, 很多人都觉得那是泽锋的附属产业。其实也没太大差。肉类食材都是用的自家的。基本上去的都是老主顾了。之前那片就挺繁华的, 现在也已经是拥挤的老城区了。不过人流量还是老城区更多一些。说起来, 到现在你那配方的馄饨还是夜宵点的最多的。”

  “那你看,好吃这种东西到什么时候都是好吃的。再说, 这怎么也算是咱们的定亲信物呢。”

  「定亲」这两个字让项天泽仔细品味了一下, 还真是挺恰当的。亲情、亲事都是一样的。这一语双关真是妙极了。“不亏是我家跃跃, 真是会说话。”

  辛跃笑眯眯的:“我那是真情实感的。”

  项天泽没在京城留太久,绿海那边的马场有一笔大生意, 他肯定是要亲自过去谈的。而且兴阳那边也来了电话,说是请他过去参加省里的一个研讨会。这个事情项天泽也不能推辞,所以他这两件事少说就得坐在外面俩月的时间。

  好在两口子其实也早就习惯了各地出差的日子。不然辛跃也不会对有那么多顾虑。两个家长都常年不在家,孩子怎么得到家庭的温暖?这也不是靠保姆就能行的啊。

  不过看着李轩和胡九江两口子领养的那个孩子,他就想起了小平安。

  小平安的年纪太小还不能做手术。但专家会诊确定小家伙的情况并不严重,等到再大一点做过手术就跟正常人没有区别了。项天泽和辛跃给小平安请的保姆教会了平安的奶奶用手机拍照和用网络聊天工具。不过对她来说手机主要的用途除了打电话, 就是给辛跃发孩子的消息。

  老人家想的挺简单的。这孩子是人家救的,人家可怜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出钱出力的帮他们。他们对孩子也关心,那自己就得让人家知道孩子的情况。虽然有时候老人家也会想,那俩孩子烦不烦自己发的这么频繁。但每天看到辛跃的回复时,又觉得特别安心。就好像辛跃的回应已经成了她的另外一种寄托。

  这天下了班, 辛跃约了赵俊和孙青彦三个人去李轩那边吃锅子。

  四个人在楼上吃的, 聊着聊着, 赵俊就对辛跃说:“我跟我媳妇儿订好了十月八号办婚礼。你们可都得来啊。过两天我就给你们送请柬了。”

  “可算是等到你们办婚礼了。证都领完一年了。”辛跃吐槽。

  赵俊叹气:“我有啥办法。那不是老婆大人出国进修了这一年么。总不能因为结婚就耽误她进步啊。而且这次她回来直接就升职了。这婚礼晚一年多值啊。”

  孙青彦笑道:“你们两口子事业心都太重了。将来有了孩子都恐怕都闲不下来。”

  赵俊说:“没打算要孩子。我们俩都不喜欢小孩。头阵子跃跃和项哥不是助养了一个孩子吗?我和我媳妇儿电话里也说起这件事。她说我们将来也可以助养几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是为了祖国的未来, 谁的孩子都一样。反正我也不愿意让我媳妇儿受怀孕的苦。而且对女的来说,怀孕开始工作就得为生育让步。她那么有本领有抱负的人,我也希望她可以在职场上发光发热。”

  在做四个人,三个都是同。唯一直的还选择了丁克。辛跃想了一下,有些哭笑不得。

  说到孩子,辛跃就想起了小平安。又聊了一会儿别的,他有点忍不住:“其实我初一的时候捡到小平安,就一直觉得这孩子跟我有缘分。不然小区里那么多别墅,明显有人在住的也有很多,怎么就选了我们家呢。”

  一听这话大家其实心里就都有数了。都是辛跃最亲近的朋友,有些话他们不是当着项天泽的面,他们还是会说的。

  比如孙青彦这个人你说话就很直,他就问:“项哥对这孩子的感觉咋样?”

  辛跃回答:“他就是挺可怜这孩子的。其他的倒是没什么。我的确跟他说过领养孩子的话题。当时我姥提了一句,我就跟他说了说。他当时没说不行,但紧跟着孩子的爷爷奶奶就找到了。这话我们就没再说过。”

  李轩问:“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能怎么想啊。就当亲戚走动呗。两位老人家都是本分人。儿子儿媳都遭遇惨事已经很难了。让他们独立养育这孩子长大太有难度。而且孩子还需要做手术,所以我和项哥就助养了呗。其实想想这样也挺好,不用有心理压力。毕竟真的正式收养,就要对他们的一生负责。可能我是那种不愿意负责的人吧。”

  李轩摇头:“不用这么说自己。你只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做一个父亲。不过现在这样也好。孩子还是在血缘至亲身边长大才好。你们不但是他的救命恩人,还是养大他的叔叔伯伯,像亲戚一样走动挺好的。”

  赵俊就说:“我觉得吧,跃跃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我可能也是那种觉得自己没办法为孩子一生负责的人。我有时候一想起如果我有孩子,我能不能把他给教好?我会不会变成我自己都讨厌的那种家长?我能做好言传身教,让孩子以我为荣吗?真是想想都觉得头秃了。”

  李轩听完就笑了:“你这哪里是不负责任,你这是太负责了。”

  那天辛跃他们聊孩子的话题,他也一字不落的告诉了项天泽。

  项天泽说:“其实如果不考虑我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领养孩子的问题不大。而且我觉得长辈们会更愿意看到我们这样选择。至于我以前的阴影,其实现在也不算什么了。毕竟我们俩养大的孩子,是肯定不会变成项天恩那样的。”

  辛跃想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当时孩子在我怀里气息微弱的样子给我的冲击太大了。我就觉得,如果要说领养孩子,我还是喜欢小平安。毕竟是我们把他从死神手里救回来的。”

  其实项天泽之所以答应领养孩子,也是因为知道辛跃是真的喜欢小平安。当时他就已经做好了去办领养手续的准备。只不过紧跟着孩子的爷爷奶奶被找到了。他们俩就只能放了这个心思。选择助养也是挺好的选择。就当家里多了三个亲人,他们俩的收入照顾这一家三口根本不算什么。不说是不是做好事,就是孩子被扔在他们家门口,有这个缘分在,他们也觉得可以这么做。

  但他没想到这件事在辛跃心里还有这么多其他的念头。项天泽在心里叹了口气。他清楚,跃跃并不是一个喜欢孩子的人,他会纠结在心里,看来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孩子了。

  “那就把他当咱们的孩子一起照顾大。孩子姓什么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承载着我们和他爷爷奶奶的希望。”

  辛跃想想也是:“确实。叫不叫咱们爸爸又有什么关系,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做一个正直的好人就可以了!那等我们回家的时候,认小平安做干儿子吧!”

  项天泽笑着回答:“当然好。我想家里所有人都会高兴的。”

  留在京城一直到七月初。在一年中文新最热的时间段,辛跃回了家。

  项天泽这会儿还在兴阳,人就在梧桐镇的泽锋的食品厂。研讨会什么的是结束了,但梧桐镇这边的药材培育基地趁着他在,也邀请这位大投资人来「视察」一下。其实也就是希望他再对新的培育项目多一点资金上的投入。不然现在他应该也已经回到文新了。

  不过这种投资项天泽还是很看好的。接到媳妇回家给自己报平安的电话,项总笑呵呵地:“我今天这刚签出去三百万。估计要回本少说八年。”

  辛跃也带着笑意:“支持一下当地建设也是值得的。靠着梧桐鸡咱们都赚了多少了。”

  “那倒是。梧桐这个地方还是很旺咱们的。哦对了,我前天过来才知道李彩年初给付哥生了个大胖小子。我打算明天去村子里看看他们。你说给他们买什么礼物好?”

  提到李彩,辛跃还是反应了一下才会过味儿来。虽然当初李彩那表妹还干过那种智障的事情。但意料之外的是成全了付庆华的一段好姻缘。不过太长时间不接触了,他是真的都抛在脑后了。“当然是给孩子买平安锁啊!给孩子们的他们就没有理由拒绝了。记得买实心的,反正也不是给孩子戴。”

  “得嘞。我一会儿就去买。买个头最大的!我也不怕别人觉得我又土又俗。”

  辛跃咋舌:“嫌实心金锁土和俗的,那是东西没送到他们手上。不然你问问他们还土吗?还俗吗?”

  项天泽笑出声:“那是。钱财嘛,还是放到自己手上的最香。不过付哥是给咱们带来梧桐鸡的福星,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