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怡跟辛跃的担心是一样的。二姐怀孕当然是大喜事, 但两个孩子的心态她觉得更重要。所以她拉着两个孩子询问了他们的想法,得到他们开心的回答之后,她也放心了不少。

  小明说:“三姨,我和弟弟相信爸爸会对我们一直很好的。而且就算爸爸对我们没有之前那么好了也没有关系。我们有妈妈、姥姥、张姥姥, 姥爷, 太姥姥还有舅舅们的喜欢。所以我们也不孤单的。”

  辛怡摸了摸外甥女的头顶:“以后有什么不开心的一定要跟我说知道吗?不要觉得怕给我添麻烦, 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找我或者找你们的舅舅。”

  小明点头:“嗯。我们知道。谢谢三姨。我们现在真的很开心。以后我们也会好好保护弟弟或者妹妹的!”

  比起辛跃,辛怡多少能理解一些小明和小亮的心态。当初带两个孩子去做心理评估的时候, 她是在一旁全程听着的。

  两个孩子并不完全是因为喜欢弟弟或者妹妹。他们是因为真的觉得李靖义对他们很好, 他们就觉得为什么新爸爸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呢?这样对新爸爸不公平。所以他们才会说那样的话。这其实就跟他们觉得江怀中找了好几个, 他们的妈妈也可以给他们找新爸爸是一样的心态。

  这种心态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他们认为的「公平」对待。他们的亲生父亲完全忽视他们的成长,也没有满足过他们任何的需求。别人家的父亲都会待孩子如珠如宝, 他们很想拥有那样的亲子关系,但却没有得到。所以当李靖义让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父爱,什么是陪伴和真心关怀。他们也会用他们的同理心去看待李靖义。他们希望新爸爸也可以得到他们认为的「公平」。

  不能说这种心理状态不正常。但其实也跟普通小孩子不一样。他们被江怀中那个大傻叉影响,变得谨小慎微,不希望给大人带来麻烦,所以也会想办法去讨好大人。大人对他们越好, 他们就会越是乖巧懂事为大人着想。

  当回家的路上,辛怡跟他们三个说起这些的时候。辛跃依旧是牙根子痒痒。“说到底还是怪江怀中那个王八蛋!当初我真不该听二姐的饶了他!”

  余涛则更担心:“俩孩子这样,将来会不会吃亏?我好像前阵子在网上看到过什么来着……哦对,讨好型人格。好像是不太好。”

  辛怡是修过心理学的,所以这些她明白。“这种幼年时期带来的影响是很难清除的。但环境的改变也是会有改善的。不过目前看他们的情况还不错。就看这个孩子出生之后这两口子怎么处理三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吧。”

  这一年来,项天泽将梧桐鸡的养殖面积扩大了将近六倍。光是梧桐当地的养殖场面积就三倍。即便是这样, 这种出肉率高, 而且肉质细腻口感爽弹的梧桐鸡也照样是个永不应求。国内许多大的餐饮企业都是直接跟泽锋订购第一手货源。最开始他们以为的, 可以制作成冷鲜产品放到华逛超市到各地销售这件事还没能达成。

  不过有像梧桐鸡这样赚钱的, 就有像养虾那样赔钱的。倒也不是说赔得多严重,只是跟其他养殖基地的项目比起来,没赚钱那可不就是赔了。至少是赔了人工和时间成本。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只赚不赔的买卖。泽锋这么多年也有一些东西是亏了的。但因为生意越来越大,一两个地方的分厂出现了亏损,其他地方依旧大赚,总收益还是稳赚不赔的。

  而项天泽也没有对奶制品厂这件事放松关注。而且绿海那边的奶酪工厂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合作对象。虽然制作的产品量不大,但贵在品质好,可以根据客户的邀请订制不同类型的产品,所以价格不低。项天泽把这个小小的奶酪厂完全交给了那两个回过发展的人。光是这种信任他们就觉得难能可贵了。更不用说他们的薪水可比之前在国外高多了。

  其实这个奶酪厂更像是一个手工作坊。项天泽并没有打算在短期内扩张。他只是借由这个跟绿海那边又租了一片牧场和工业用地,专门用来饲养放牧奶牛和奶羊。如今的厂房和牛舍羊舍已经投入了使用。泽锋的奶制品厂也已经正式挂牌营业了。

  泽锋投入巨资在绿海城里了奶制品加工厂,并且为了保证奶源的安全,自己养殖奶牛奶羊。这个消息在财经刊物和媒体专栏里被报道了出来。为了给泽锋的奶制品造势,辛跃还给悦味的网络营销团队下了一个单子。

  虽然大家都觉得老板这是花自己的钱给自己打广告,最后花出去的钱还会流进自己的腰包。但他们加班工作有加班费,节假日开工有双倍工资,那大家就满足了。

  奶粉事件刚刚过去一年,很多人还对国产奶粉没有什么信心。当然这只是网络上看起来的情况。实际上不是发现问题的产品,虽然稍有减少收益,但还是比较稳定的。毕竟不可能人人都去买代购。而且有些人很信任本地产的奶粉。至少绿海那边是这样的。

  泽锋在国内的口碑是极好的。这十几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唯一那一次上了电视台的,还是被假冒伪劣坑害的被害者。这种情况下,泽锋出的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就是质量合格,安全性有保障。

  今年过年的时候,辛安在跟项天泽闲聊的时候感慨:“你们可真是干大事的人。说什么就能干成什么。我以为前年年底那个样子,你估计得再缓缓。没想到这厂房和设备都齐了。”

  所以从一开始项天泽就没有过半分犹豫,不光是奶制品的厂房和那么多条生产线。关键还有那么大的奶源基地。他看新闻的时候都觉得报道中说的投资数目震撼到他了。那可是他长这么大想都没敢想的数字,可做出这么大投资的人,居然就是自家的弟夫。也是自己二十出头时就认识了的朋友。

  项天泽接过辛安递来的烟。一边点燃一边说:“一开始也是大家来闲聊的时候说起来的。哪想到就发生了那种事。不过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彻底放弃整个行业。而且奶制品也有很多其他种类。鲜奶是必不可少的食材,本身泽锋的牧场原来也有奶牛,只是因为养殖面积不够,所以只能供应给绿海本地。我是早就有扩张的心思。”

  辛安感叹:“那也还是你有胆量。换做是我。我可能还得再等两年,等人们把那件事忘了再说。”

  项天泽笑了:“你说的是个稳妥的做法。但我这样能省些钱。虽然大体还不算太严重。但干不下去的小厂也有不少。我聘了不少有经验的技工。不然平时就需要挖人,现在是直接请人。”

  辛安没想到还有这一步。他愣了一下,随后笑了:“我果然不是做买卖的料。”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你现在在体育局工作,不是挺好的。”

  说到自己的工作,辛安点头:“这倒是。总有人问我为啥不去跟你们俩干,你们肯定不会亏待我。但我还是更喜欢我现在的工作。你们嫂子也说,一个人有一碗饭,别来吃锅惦记盆。我觉得真是这个道理。钱要多少是多啊?够花,能养活孩子孝顺老人,能想买点啥东西的时候不去借钱就行了。”

  如果这话是旁人说,项天泽可能还会想想,这是不是变相的想借钱。但辛安说出这话,项天泽知道他是真心实意的。“其实之前找你去管理梧桐鸡养殖基地的时候,你要是去了,现在也稳定下来了。到时候嫂子也可以跟着过去,带着孩子,三口人也不用分开。”

  辛安摇头:“我也不懂。去了还得要重头学。再说了,你嫂子的工作她自己也挺喜欢的。虽然一个月薪水没那么高。但这年头公务员可不好考。你们的好意我都知道,咱们就是追求不一样吧。”

  这时候辛跃到了阳台门口,敲了一下窗户:“你们俩这烟还没抽完?”

  项天泽赶紧打开门:“跟大哥聊一会儿。需要我们干啥?”

  辛跃走到阳台,虽然是封了塑钢窗,但还是比房间里冷得多。更何况俩人因为抽烟,还打开了窗户。“没事儿。就是刚跟几个孩子展示完我的超高战斗技巧,然后他们几个就把着游戏机去练习连招了。还说争取十五之前磨炼好战斗技巧,一定要赢我呢。你俩聊什么呢?”

  辛安说:“就是说奶厂的事情。我在这儿感慨呢。”

  辛跃笑呵呵的:“大哥,你要相信,只要肯干,什么都能干成。”

  这话辛安是信的。“说得对。有志者事竟成嘛。”

  辛跃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砂糖橘一人给塞了一个,自己又拿出一个开始剥皮。“对了大哥,我听嫂子说二哥的单位要有变?”

  说到辛全的工作,辛安连吃橘子的欲望都消失了。表情也跟着皱了起来。“估计是坚持不了太久了。这阵子也发愁呢。你们二嫂那工作有跟没有也没啥两样。全子的工作要是彻底黄了,他们那一家三口的日子可不好过。”

  辛跃说:“他那个单位是不是就在城东靠李家屯那片老厂区?”

  辛安点头:“对。就那片。其实剩下的老工厂也没有多少家还干着了。他们这木器厂就算不错了。头两年还搞了个改革,做那种高端实木家具的定制。结果折腾来折腾去也还是亏损。”

  辛跃摸了摸下巴:“我刚才听嫂子说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头阵子听到的消息。那片老厂区是要重新规划再建设的。如果是真的,木器厂也肯定在重建之内。这个节骨眼上,应该不至于就彻底不干了吧?”

  辛安忙问:“那要是他们拆迁,全子能拿到钱吗?”

  这个辛跃还不知道,于是他看向项天泽。

  项天泽说:“如果在是更改工作地点,厂子还干下去,那是动迁不动迁跟员工没什么关系。如果厂子跟工人解除了劳动合同,那就要有一定的赔偿。但也不会太大。何况二哥也没干太多年。”

  辛安叹了口气:“那这就还是得想想接下去换个什么工作了。”

  项天泽很直接:“如果二哥不嫌弃工作脏还累,养殖场那边有得是工作可以做。”

  辛安赶紧摆手:“不行不行。他也不懂。肯定也不会愿意重头学起。”

  辛跃笑呵呵的说:“大哥,别这么肯定嘛。如果二哥工作真的黄了,那就先到养殖场那边干着呗。不愿意跟鸡鸭住羊的凑一起,就到我那边,旁的他不会,门卫总可以吧?安保也行。反正到时候再说。总能找到他愿意干的。”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