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初唐异案>175 真相大白
  真人激烈的言语传入原本安坐于吟天殿中的每人耳中,其中最为坐立难安的,本该是圣人,可此刻显得更为如坐针毡的,却是刻意在大典开始前,命人将自己座位移至更左侧的韦后。

  在真人慷慨陈词,怒斥一众王族、显贵时,她曾屡次暗中示意武三思,要对眼下的混乱状况予以控制。

  即便武三思会意,这时看向席位末端那空荡荡的韦巨源坐席,也多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不过他自然还是冲高位朝臣一端,象征性地唤了几声,“怎无一人言语?!此时那真人……妖道道心大乱,胡言乱语,怎无一人请愿制止……”

  说着说着,武三思直直伸出的手弯曲了回来,放眼四顾,朝向自己的眼神几乎都来自于李氏皇族,以及少量几人高位却年迈,平日事不关己的复周亲信,这样的氛围任他如何想为韦后出头,也无人会真的响应。

  他尴尬地缓缓将直起的身子,陷回缎布铺盖的玉制坐榻中。

  “三思怎急躁起来,岂止皇后,你听真人言语间,岂非连朕也在那致万民于水火之人之列?且听真人说完,勿要急躁。”

  “只是不知真人这些言语究竟哪些是真,抑或全都为假,哼,实在不明……”

  圣人话里有话般地说罢,一脸轻松地啜饮起手中的茶来。

  一整晚都未与他交流的韦后,这时气也不是,怨也不是,只能静待事态发展。

  直到悬于半空的真人于眼下此刻停下言语,似一番言辞激动,又频繁施术,体力有些不支,可却为从空中降下,从吟天殿的高处看去,真人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微微蜷缩上半身立着,面容无法辨清,但以猜测也知,痛苦异常。

  真人就这么悬停在半空,两岸的百姓已经因方才真人那一番振聋发聩的言语,连赏灯、观吟天殿的心绪都无,同吟天殿中众人一样,直等后续发展。

  此时或许是大唐东都城内,少有的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以相仿的心情,共同关注一件事的时刻。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稍有区别的是,相比于吟天殿中的几番争执吵闹,百姓一方虽在真人始开声言语时,多有些错愕与不安,但都在短暂的考量后,放下心中的困惑,显出一如既往地平静。

  大多数黎民百姓与真人所见所想不同,他们大多都明白,自家一族几代百年,乃至数百年,能一直大抵安然无恙地在东都生存,便足以说明安坐于龙榻之上的是哪朝哪代,又是哪位国君并不重要,唯有太平时能让自己安居乐业、乱世足以使自己平安活下去的朝代、国家、国君,便算得上开明。

  因此眼下这一番神通道人与权势皇族的剑拔弩张,实则与他们这些黎民百姓并无太大关联。

  “这番热闹不知何时能了?”“我等一介草民何德何能,竟见一众上位与修仙道人当众争执?”

  “眼下这水祭大典究竟何时结束?”“早知今日有此般好戏,便将阿爷阿娘一同带来这洛水岸边看看。”

  众人的只言片语一字不差地进入已然身心俱疲的真人耳中,他愤恨地咬牙漠然冷笑,百十年来从未有过这般绝望,身体躯干也似不再能受意念驱使。

  真人只觉大限将至,但直到方才,有一件想要在这水祭上做,却因种种原因又一直犹豫不敢下定决心去做的事,在听到脚下东都洛水之上与两岸边,一国权贵与草芥的言语,知所有人皆对乱世不知因何而来,而对现状全无紧迫之感,便知道自己事先决定的那件事,势在必行。

  他再次指挥吟天殿二层浮台上舞剑女子,高举金剑,挑起身边河水,再由他施法将河水化为阵阵蒸汽。

  附近众人只见浓烟一般的白色蒸汽腾起,再一次于自己身边四散游离,蒸汽中映照出无数舞剑女子的身影,见她们手中的金剑忽而指向半空。

  无论岸边百姓,还是吟天殿中的圣人、韦后一伙,都随金剑指向之处望去,正是真人站立的地方——那处所在此时被一团莹白朦胧光亮笼罩,其间又透出些许荧荧碧光,这些光亮将真人真身藏于其中。

  塔读@-读小说

  “韦道友是言,东都城中异骨之症,是与贫道早先予阁下之‘灵晶石’相关?‘灵晶石’一事,圣人、韦后、静德王亦都知了?”

  从韦巨源的反应与心中,丘真人得知了结果,“既圣人不知,韦后又缘何如此担忧?”

  “早先予韦道友之‘灵晶石’,若依贫道给出的配方使用,必将不会于此时出现任何问题。”真人紧跟的这一句在韦巨源听来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韦道友!”

  真人一句怒喝将他唤出内心,韦巨源才敢方才关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念,尽数为真人察觉了。

  “彼时若非韦后携静德王前来,带有圣人手书,贫道又怎至于将灵晶石交于尔等!已过往一年有余,此时城中现此异骨疫病,又怎可怪于贫道与贫道所炼灵晶石之上?!”向来缓和的丘道人这时语气中出现了如常人般的愠怒。

  因无法亲眼确认脸上神色,韦巨源此时分不清丘道人是恼羞成怒,还是真的愤懑不已。

  “以韦道友以往所言,吟天殿中所用材料皆为寻常少见之物,又怎只有此一件灵晶石致病?”

  “丘道人息怒……”韦巨源竟情不自禁地说出话来,一边忙着捂嘴,一边心中继续想到,“凡吟天殿所用之物,确有相当数量稀有之物,乃至自外域番邦进贡、采买之物,可唯独以灵晶石取代‘精冥石’之后,洛水之上现荧荧绿光,渔获锐减,后又于城中发了异骨之症。”

  “且韦某未曾以此事相瞒真人,早先于元年秋季,东都城中现异骨之症时,就已与真人相商,彼时真人以偶见,未必作答,可如今洛水两岸已现数百具异骨尸首,想必此番裴某返程,数量还将更多,亦非偶见……”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贫道问你,彼时东都异骨症发,你与贫道所言为何?”这时真人的声音不加判断,也能辨出其中的愠怒,得丘真人此时传入耳中声音此状,韦巨源不禁想起当时的场景。

  那时还在神龙元年秋季,正是渔户从家中蜂拥而出,丰收之时,洛水之上甚为了这些渔户,单独以坚实的官制渔网与龟甲护栏封出特定区域,供来往客船、货船航行,其余区域全都交给渔户捕捞,后再以二二六分成——两成归官家,两成低价归于南北两市,六成自留,如此丰厚的条件,一时渔户情绪高涨,几乎倾城出动。

  也正是彼时,常有渔户、商贩报,自洛水中捕捞起的渔获,入夜后,身周竟发荧光,随着因荧光一事报官人数增多,大理寺与刑部开始协同调查。

  那时大理寺卿还不是裴谈,而是经韦后指派,武三思操作,往内部安插的一名复周朝臣,凡事皆以韦巨源之见为要,对于他定下的事,几乎不提出任何异见,甚有时直接称病就将指挥大理寺的权力尽数交由已成为刑部尚书的韦巨源。

  后那人被调去陇右道,做了名戍边的高阶军将,其中深意,只韦后、武三思晓,以至于那一人的名字,韦巨源此时都感模糊。

  也恰巧是因此人,自己这时才能想起那么多关于彼时异骨症的事,就在韦巨源带人彻查身带荧光之鱼时,常于宵禁前后也在洛水两侧巡视——正是彼时发现原本透黑、反射月光的水面,竟也带有和鱼身相同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