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初唐异案>118 孑然山野
  翠峰山里,凉风习习,附近窗外仍是一片清冷的寂静,平时即便有事压在心上,也醒得未必会是这么早。

  是实在有些不习惯,山猪在夜里轻拱小屋上那不牢靠的门,发出的声响如今还在耳边回响。

  陆礼昭胞妹年纪尚轻,在这山间才只住上一晚,便只觉脊背发硬;时节临近仲夏,却整夜都需紧盖被褥,即便如此,起身后仍是浑身潮湿作冷。

  好不容易生起的火,应是在后半夜自然熄了。

  前一日准备匆忙,连柴火都未来得及拾,这时生火只好用垫在铺盖下的草杆树枝烧燃,先行取暖,接着便坐在火旁等天放亮。

  虽然十分想往东都城中自家返,但联想前一日,阿兄当着众多武侯的面,为自己那般解围,还与他们缠斗在一处——只过去这一日,想必返回住处未必是个绝佳的主意。

  因此无论内心有多留恋向往,她还是果断地舍弃了昨晚的念头,开始盘算该如何在翠峰山中生活一段时间的事来。

  窗外野地中传出的声音渐轻,不只是面前的火堆,就连周围的温度也在回升,可见朝阳要来了。

  她开始做起了准备,天全亮之后,便要迅速取水、拾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此外,无论山菜野果、飞禽走兽,她都需要收集足量得以果腹的食料,翠峰山不大,但对于她一人而言,这些事项恐怕要花去一整日才能做完。

  想在翠峰山中落脚,并非一件易事;想在翠峰山中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她便更加洒脱地放弃了这几日回往住处的决定,认为安心在山中住下,或亦会有超出期待的结果。

  在怡然与危险并存的山中,当然她也不是完全没有思索过出现紧急时的退路,比如食水短缺、突发疾病后当如何。

  应对这些状况,翠峰山反而比别处更加令人安心。

  相熟之人中,不乏有对山顶的玄元皇帝庙夸赞有加的,敬伯父曾经就提及过居于庙内的那位真人,心慈德仁,颇有好生之德云云。

  回忆到此事,她觉得心安了些,但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悲伤与不安,想到敬伯父已被阿兄不知因何故,而以刀相杀,实在令她不解,而无可奈何。

  就在暗自神伤之时,窗棂下,一缕晨光逐渐向屋内推移,火焰的温度这时已经显得有些热了。看書喇

  她将半块胡饼以干净的瓦片盛好,置于火旁,确认各处门窗不会轻易有野物进入,便走出了小屋,预备在附近先寻些水和柴火。看書溂

  而相应的,在东都城中屋顶捱过一夜的陆礼昭,草草寻了一处卖朝食的,擅自取走些吃食,又在原处放置些铜钱,悄然离开。

  塔读-小<.>读!

  这一日,他仍希望以盗听,将源府了解得更为透彻些。

  对他而言,如今再无其它更值得去做的尝试,唯有于城中四处躲藏与环源府伺机而动。

  陆礼昭还错估了大理寺的执着,南城四处都能见到武侯拿着自己的画像寻人,而可从高处俯瞰全城的钟鼓楼也增设了望侯,是为全城搜寻他这名“贼人”。

  由此,行动受阻,可供活动之处也变得极为有限,他便只能在依先前的乔装,行走在各坊之内的窄巷中,行至坊与坊之间的大道,便尽量置身于往来行人中以藏身。

  前一日在韦府所见对他触动颇深,而早些时候于洛水岸边,也是与这位当朝大员,隔着人群有过几眼交集。

  彼时,他认为这位韦相,不过是大唐众多空有其名而从不行其实的官员中的其中一员,但经听闻多人口述以及亲眼得见后,发现身居高位的韦相却多行其实——且从表面上看,有关水上建物“吟天殿”的事项,几乎只由他一人施行与决断。

  这与昨晚在源府中盗听到的事情不谋而合。

  甚至在彼时当下,他还为当初没有遵照敬晖安排,进入吟天殿中成为暗桩而懊恼不已。

  只是眼下谈及一切与敬晖相关之事,都为时已晚。

  斯人已去,当初没能来得及去做的事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也无人在前指引,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首发:塔&读小说

  最初一步,当由从最困惑之处开始——即是韦府。

  陆礼昭藏身于韦府主厅的飞檐下,背阳处实无人留意,只需留意府内来往的人便可。

  太阳东升后,万物开始转而炽盛,一时之间他竟从这处阴凉觉出了些惬意,于是就倚靠在屋檐的墙边,坐着闭目养神。

  “谁道是敬诚在朝中提及此事,彼时言父亲为人所刺,不便他人登门拜访,这时又在朝中特特……”

  一阵窸窸窣窣的对话声中,才微微陷入浅眠的陆礼昭忽然睁开眼,他更加向后贴近墙,向谈话发生处靠近。

  “何人又言不是呢……”

  前后两句之中,有一部分陆礼昭并未全然听清,而正是因为有遗漏的部分,使他将身体更加倾斜,紧贴着飞檐的边缘朝主厅内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