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新的户籍,有了这张户籍,她就和赵家没关系了。

  能这么快拿到这张新户籍也是多亏了真真。

  写下放妻书的隔日,大忠和真真就带着她去了知府衙门。

  在进衙门之前,真真还特意的让她犹豫了片刻,做好决定了才踏进去。

  当日知府大人不在,是师爷出来见的。

  师爷对大忠和真真的态度很好,听闻来意后,只花了一炷香时间就把新的户籍办好了。

  最后还亲自把他们送出来。

  “招娣啊...”秦王氏在外面唤道,“准备复习啦。”

  复习这个词是大家跟叶真真学的,就是重温昨天学的字。

  王招娣忙将放妻书和户籍放好,拿出笔墨纸砚,“来啦。”

  其他人已经做好了,就等她了。

  “开始吧。”一上课,叶真真就变了脸,十分的严肃,“你们先把学过的文章背一遍。”

  千字文已经快学一半了。

  大家并没有摇头晃脑的背书,而是双手背在身后,目视前方,精神抖擞的背着。

  这是叶真真教的姿势。

  叶真真一一的扫过他们,注意他们的神情和口型。

  真的会背和不会背是有差距的...首先就是神情上会...心虚一点,口型也和其他人不同。

  总得来说,大家都背得不错,比如小轩,年纪小但是记性也最好,秦大忠的记性不太好,但是他努力啊,而且去府城的路上还有叶真真开‘小灶’,王招娣也很努力,几乎时时刻刻的都要在心里默认学过的东西。

  “好,背得很好,我们现在来写昨天学的字。”

  大家像模像样的铺开纸张,执笔蘸墨...

  小轩年纪小,力道不够,写的字就差点意思。

  秦大忠力道够了,但是写得慢太过板正...

  王招娣虽说比划得很熟了,但是拿毛笔写还是有些生疏。

  写得最好的是季封,他生性浪荡,不拘小节,字如其人倒是有几分神韵。

  吃过午饭,大家继续学习新的内容,秦王氏则根据叶真真教的,把回来就泡上的豆子给煮上了。

  然后又拿出二十斤面粉,分批放在陶罐里小火炒到焦黄。

  她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给炒糊了...

  等豆子煮熟了,扑到竹篾上晾凉,再把炒熟的面粉倒上去拌匀,最后盖上厚厚的稻草...

  “真真啊,这样行了吗?”

  叶真真放下自己的‘学生’过去检查了一番,没什么问题,但是她还的找机会给这些黄豆加点料。

  借口去茅房方便,她到空间里翻出了酱油曲精,按照比例拿了差不多两百克。

  回到黄豆面前,她趁大家不注意把曲精倒进去,然后再翻拌均匀...

  现在的气温本就高了,再盖上稻草,黄豆里面的温度基本上是可以保持在三十到三十八度之间的,这个温度是最有利于酱油曲精发酵的。

  教学结束后休息了一会儿,秦大忠他们继续去山上历练,秦王氏和王招娣留在山下做凉糕。

  王招娣也暂时的把赵同仁的事忘在了脑后。

  傍晚,叶真真下山了,趁着晚饭还没好,便去了朱家。看書喇

  因为她要开始育秧苗了,之前和朱家约好了要喊他们来看的。

  朱大叔带着朱全和朱良过来,看着她如何浸种、选种,然后选了一块秧田,把稻种撒下去...

  这些稻种可不是刚收的那些,而是从空间里取出来,但是却说是之前知府大人给的。

  刚收成的稻种要到明年才能做种,下半年是来不及的。

  “这样就行了?”

  “嗯,育苗的过程正常的照料就行了。”

  做完正事,叶真真佯装不经意的问,“今天我们从府城回来,看到赵同仁匆匆的去府城,赵家..发生什么事了吗?”

  朱大叔和朱全朱良一整天都在地里开荒,但是回来后,家里两个媳妇就把赵家的事说了。

  “那云姐儿也是个狠的...”

  朱大叔叹道,“她为了把孩子弄没了...竟然拿肚子对着床梁撞...”

  结果还真让她把孩子撞没了,可人也昏倒了。

  等赵许氏发现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

  赵许氏赶紧的让赵同仁去府城请大夫,可他们手上没钱啊,去了府城也没用。

  于是赵同仁只能找到方芝和方三娘借银子。

  方芝和方三娘本来拿不定主意的,而且也不想去麻烦自家男人,就在这时候赵许氏跑来了,说是赵云快不行了,还要跪在方芝和方三娘面前。

  赵许氏年纪那么大,要跪她们两个不足二十的女子。

  方芝和方三娘一下子就不知所措了,这又是人命关天的事,便每人拿了十个铜板给赵同仁。

  赵同仁许诺以后一定归还,拿上铜板就去了府城。

  可他到底也没请到大夫,据说是大夫要五十文才肯上门出诊,没办法,只能让大夫开了几贴药。

  “那赵云...没事吧?”

  “白日的时候昏倒了,刚才好像醒了。”朱大叔不由的又是一番感叹,“这孩子可真是...命大啊。”

  “苏家..”

  “苏家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扬言要让赵云偿命。”朱大叔摇着头,“不过还算有点人性,看那赵云半死不活的,暂且把小树带走了。”

  可他这话说早了,从秦家回去,还没到自家门口呢,就听到苏吴氏的声音了。

  “苏家知道赵云醒了...又闹上了...”方芝说。

  朱大叔拧着眉,烦躁的叹息,这大夏天的...真是让人厌烦。

  苏吴氏还真是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带着小树去府城了,说是要击鼓鸣冤。

  好巧不巧的,和叶真真他们遇上了。

  “哎呀,招娣啊,你真是聪明,那赵家就不是好人家,你现在命好了...”苏吴氏追着王招娣诉说赵家的不是。

  “你们这担子上是什么啊?怎么靠过去那么凉快啊。”她还试图从王招娣口里打探出一些东西。

  可王招娣根本不想理会她,最多就回答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你们前几日不是收割稻子了吗?收成怎么样啊?”苏吴氏又问,反正远远的看着那稻穗是很重的,都弯了,收成应该不低,起码得有好几百斤。

  “还有那些白色的花是什么啊?”

  问到最后,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是自讨没趣了,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