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她似乎又听见了爸爸压低着声音,指着草丛里,神神秘秘的叫她,“璐璐,快来快来,你快来看,我给你看一样好东西。”

  她以为是什么好宝贝呢,高高兴兴的跑过去,忙不迭的问:“是什么呀,什么好东西呀?”

  “哇,看,就是这个好东西。”

  璐璐眼前出现一条,圆滚滚胖乎乎的绿色的肉虫子,被爸爸夹在手指尖,两端身体还扭曲的摆来摆去,大家都叫它猪奶奶虫。

  璐璐吓傻了,闭上眼睛就开始嚎,她平时最怕这种肉嘟嘟的软体虫子了,看见他们都起鸡皮疙瘩,一时间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李国富一时间也呆了,他只是想逗逗她,他知道小女娃一般都怕这些,但没想到女儿这么怕虫子。

  有些心虚,又怕老娘骂他,连忙上前去哄,“哎哟,好了好了,不哭了,没有了,你看看,被爸爸扔了,扔老远了,不怕不怕哈。”

  璐璐不信,怕爸爸骗她,闭着眼睛不敢睁开。

  最后,还是李国富哄了好久才让璐璐睁开了眼睛,她看了一眼爸爸的手上,见虫子确实没有了,才松了一口气。

  狠狠的白了他一眼,气呼呼的离开了,她发誓,再也不要跟他好了。

  李国富理亏,屁颠屁颠的跟在璐璐身后,不停的说着好话,最后还是承诺她明天带她去河里摸鱼捞虾翻螃蟹才得到她的笑脸。

  弄得李国富哭笑不得,这孩子,脾气也太大了,跟他似的。

  就这样,璐璐跟在爸爸屁股后面,上山下河,啥都干,到最后,活脱脱成了一个黑小子。

  用奶奶的话说,就是好好的乖丫头,白白净净的,被她爸带了一个夏天,活脱脱成了一个皮小子,黑猴子了。

  想到这里,璐璐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她想起爸爸走的时候跟她说的,他不在家,要替他好好照顾奶奶,听奶奶的话,不要轻易哭鼻子,他的璐璐可是一个比男孩子还坚强厉害的姑娘呢。

  眼泪又硬生生憋了回去,她不哭,她要让爸爸看看,她答应他的事,她可是都做到了,她可厉害着呢。

  第二天,家里要开始打糍粑了,考虑到人手的问题,奶奶约定了和大伯家,三婶婶家三家一起合伙打。

  璐璐负责烧火蒸糯米,她和三婶婶家的小弟弟一起,坐在灶洞口,小弟弟叫李瑶,只有三岁,虎头虎脑的可爱的不行。

  李瑶坐在璐璐身边,一双眼睛紧紧盯着灶洞口,过了一会儿,小脑袋抬起来,看着璐璐,伸出一个手指头,指着灶洞里,奶声奶气的开口,“姐姐,栗子好了,我都闻到香味了,不信,你闻。”

  璐璐有些好笑,小馋样,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逗他,“是吗,我怎么没闻到啊,定是你想吃了,骗我的,是不是?”

  给他急的,连连摇头,还一个劲的朝里面指,“不是不是,真的熟了,香味都出来了。”

  璐璐怕再逗下去,小家伙憋不住要哭了,才装模作样的朝里面闻了闻,笑着说:“真的哎,真的有香味出来了,姐姐给你看看哈,夹出来看看可以吃了没有。”

  小家伙乖乖的坐在璐璐身边,专心致志的抱着手里的栗子啃,璐璐又忍不住逗他,“来,给姐姐吃一口,姐姐烤了这么久,还没得吃呢。”

  小家伙看看手里不剩多少的栗子,又看看姐姐,表情有些纠结,想给吧,自己又没有多少了,不给吧,姐姐又没得吃。看書喇

  最后,还是姐姐占了上风,将手里的栗子狠狠心一咬,成了两半,还认真比了比,将小的那一半塞入璐璐的嘴里。

  璐璐叼着嘴边的栗子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本来是想逗逗他的,没想到他真给啊,还是李瑶见她不吃,伸出手指头,将她嘴边的栗子一按,就塞进去了。

  璐璐……

  璐璐吃着嘴里的栗子,再看看又埋头吃栗子的小家伙,情不自禁的伸手摸摸他的头,怎么这么乖呢。

  这时候,糯米的香味也出来了,三婶婶拿着一个盆进来,一眼就看见儿子乖乖的坐在凳子上,嘴里像松鼠似的不停的吃着东西,笑了,“瑶瑶,你跟姐姐玩,开不开心啊,好不好玩啊。”

  李瑶点了点头,嘴里含糊不清的道:“好玩。”

  将蒸桶上盖着的盖子揭开,筷子哗啦一下,捏了一撮尝了尝,“嗯,熟了,璐璐,大火退了,用小火就行了啊。”

  璐璐应声点头。

  见三婶婶用手捏了捏,捏出两个糯米团子,递给他们,“给,吃吧,糯米不能多吃,吃多了不消化,肚子不舒服。”

  璐璐两个欢喜的接过,嘿嘿,每年这个时候,最最期待的事,就是这个糯米团子了,可惜,大人一向不准多吃,最多只能吃两个,多了就没有了。

  璐璐从来没有吃够过,小口小口的吃完了手里的团子,只觉得嘴巴里哪哪都是糯米的香味。

  望着高高的蒸桶,有心想再去捏两个吧,又想起大人的话,只能看不能吃,璐璐托着腮,不自主的叹了一口气,真好吃啊。

  李瑶吃完了手里最后一点团子,也学着璐璐的样子,双手托着腮,眼睛却放在蒸桶上,都不带移一下子。

  三婶婶再次进来的时候,就看见两人这幅馋样,一大一小,姿势一模一样,顿时笑得不行,“有那么好吃吗,眼睛都舍不得移开,摸摸你们的下巴,口水都成丝了。”

  璐璐下意识的摸摸下巴,干的,没有,又看看李瑶,小家伙口水是真的流出来了,提起袖子替他擦了擦。

  三婶婶又给两个捏了一个,嘱咐道:“好了,这是最后一个了,再想吃也没有了。”

  两个人忙不迭的点头,迫不及待的捧在手里吃了起来。

  蒸好的糯米盛出来,放在石槽里,拿着大木锤你一下我一下的不停的捶打,将糯米打成光滑的面团,就可以盛出来了。

  扣出来的面团子,由婶婶奶奶们揪成一个个大小合适的剂子,摆在桌子上,再用木板一压,糍粑就成了。

  待完全凉了,就可以一个个拿起来,装在盛水的缸子里。

  农忙的时候,没时间做饭,拿一个出来,或烤,或煎,还可以用来煮甜酒粑粑吃,可以吃到来年四五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