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天命医妃拽上天>第225章 明空的嫌疑
  “一股很奇怪的香味。”知意不大确定他们能不能闻出来,毕竟她的嗅觉要比常人敏锐一点,将手中的纸递给他们:“你们闻闻看。”

  周侍郎接了细细闻了闻,似乎是有什么味道,但是太淡。

  换了位置,站在无风的角落里,又认真嗅了嗅:“一股淡淡的香味,檀香……”自己先摇头了,“也不像檀香,似乎更重一些。”

  含庭这个闲散王爷多摆弄香料,一下就闻出来了:“是藏香。”

  本来没把这个淡的不能再淡的香味和藏香联系起来,被他们这么一说,江于淳突然觉得还真有那么点像。

  却不由奇怪道:“这种香料很冲的,大梁的僧人似乎不大会用,至少我走过的寺院里并没有遇上过有用藏香的。”

  含庭看向周侍郎,问道:“藏香气温浓郁,沾衣不易散,周大人最近走访了不少寺院,有问过这种香味么?”

  周侍郎皱着眉仔细回忆:“闻过,一定闻到过。”复又细细嗅了嗅,“但是、一下子想不起来究竟是在哪里闻到过。”

  知意懒洋洋支颐于窗台,肯定道:“确实闻过,我们都闻过。”

  江于淳一点都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闻到过:“哪里?我最近没去过什么寺院,为什么我也觉得有点熟悉?”

  含庭给出了答案:“宝华殿那位身上的味道。”

  周侍郎隐约的灵光瞬间被点燃,眼眸一震:“没错,是他!就是他!”

  江于淳也很震惊:“你们是说明空大和尚?”

  知意捏着纸扇了扇:“除非有躲在民间的和尚也用这个香。”

  含庭点头:“只是我们的怀疑。陛下多信重于他,要不要审,怎么审,周大人还是先进宫一趟,请个旨意才好。顺便把这些译出来的信件交给陛下。”

  周侍郎带着东西匆匆进了宫。

  皇帝对于他们查出明空有嫌疑,是十分震惊,且震怒的。

  要知道,这几年里他对明空的信任几乎与储长青一般。

  皇帝俊朗的面容上蕴满了风雨欲来的阴霾。

  手掌重重拍在御案之上,旋又扫落太监刚刚送来的滚烫茶水。

  惊的白壁如玉的茶盏在青墨地砖上飞溅撕裂,细小的磁片、清亮的茶水混着碧绿的茶叶飞落在丈外的门槛之上,滚烫的氤氲流泻出的宜人茶香在此刻闻来,有刀锋的凌厉,一刀一刀割在皇帝的胸腔之中,几乎闻到血腥之气。

  周侍郎跪地伏首:“陛下息怒。”

  皇帝站在御案之后,冷着面容似乎在睇着他,又似乎只是落了眼神。

  良久之后方满面收敛了暴怒,阴翳道:“你先把人带出去。”

  周侍郎知道他说的是谁,请示道:“是否还让郡主来审问?”

  皇帝对他从不自作主张的态度很满意,这也是他重用他的原因:“不必让任何人知道。”

  周侍郎对于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惊讶或者疑惑,拱手应了一声“遵旨”便出去了。

  待他离开,皇帝叫了肖元进来。

  想了想,决定亲自去宝华殿一趟。

  日子似乎越过越快。

  快得叫人把控不住。

  转眼间,便又是夕阳西坠时。

  辽阔的天际披上虚弱不堪的霞色,在头顶渐渐化为一片淡青,恢弘宫禁之中,屋脊飞翘绵延,在日光余晖下渐渐沉陷,成了深刻而冷硬的剪影。

  宫苑寂静,没有一处透出笑意来。

  随着他脚步的沉怒,有春寒料峭的寒气从地砖缝隙间涌出。

  整座宫禁,在皇帝的暴怒和多疑里,仿佛沉浸在化不开的阴翳中。

  宝华殿。

  处处可见经幡。

  春风不柔,经幡被风吹得作响,催魂似的,吵得人脑仁儿都要炸开。

  小太监说他刚走:“说是回万和归处了。”

  万和归处,是明空的住处。

  听着,仿佛颇有意境。

  皇帝站在宝华殿正殿的门口,看着神佛宝相庄严的面容在重重佛香笼罩里,变得邈远而神秘起来,佛祖的嘴角有对众生的悯然,在此刻皇帝却看到了讽刺的弧度。

  年轻时,他不信佛,只信自己。

  登基后,他依然不信佛,却愿意看着供奉神佛的人在自己跟前卑躬屈膝,以进宫侍奉为荣。

  而这样的荣耀不再是那个从不曾将自己放在眼里的父亲给的,也不是出身高贵高高在上的嫡长兄给的,而是他!

  是他赵映给的!

  即便是神佛的荣耀,也是他赵映给的!

  思及此,他的暴怒有了极大的平复。

  没有人可以挑战他的权威,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没有人可以从他手中抢走任何东西!

  谁也不能!

  肖公公躬身上前,小心道:“陛下,是否奴婢去传了明空过来?”

  皇帝一挥袖,说“不必”,直接去了万和归处。

  明空所住之处,极其简单。

  一眼便能将所有尽归眼底,所见,也不过经书几卷,一直乌沉沉的错金鼎炉,清茶一壶而已。

  皇帝到的时候,明空正在静坐冥想。

  门扉被推开而无人禀告,便知是谁了。

  听着脚步声沉沉入内,他缓缓吐纳,提前结束静坐。

  不急不缓地起身,微微躬身一比:“陛下。”

  错金鼎炉之中,一把藏香和缓得散着乳白的青烟,那气味十分呛人,乌油油的从人鼻腔钻进。

  皇帝负手而立,眼神沉沉:“大师这香,倒是与旁的出家人用的不大一样。”

  明空的嘴角似乎是笑的,又似乎只是习惯性的温和弧度:“藏香,大梁僧人确实很少会焚此香。”

  皇帝似乎只是随口一问:“听说奉恩每次进宫来,都会与大师探讨经法?”

  明空的回答平淡无奇:“县主孝心,每常与太后手抄佛经都会送来供奉佛前。”

  皇帝可叹道:“可惜了她的孝心掺了太多的杂念。”

  明空并不评价世俗中人,只是悯然道:“人生在世,活在人情世故之中,贪嗔痴念都是寻常。”

  皇帝似乎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复又叹道:“只为难了朕啊,她这般为儿女私情几次三番谋害新禾,如今新禾盯死了她,非要她性命,朕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明空悲悯轻叹:“痴念太重,终成杀念,阿弥陀佛。”

  皇帝轻轻扬起语调,似乎很希望能在他这里得到一个答案:“大师以为,朕该给她个机会改过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