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魂归明初>第三百九十一回 讨价还价(八)
  拜王国与默王国谈判代表团在商议对策,而顿王国代表团在外交大臣的率领下,来到明帝国驻阿鲁多多地方政府办事处,接待他们的是办事处副主任。

  顿王国谈判代表团不清楚办事处副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听完解释后才明白,办事处副主任就是明帝国驻阿鲁多多地方政府的二号人物。

  二号人物?那不是等同于顿王国的国防大臣,在北美的六个王国里,没有设立宰相或者**的职务,各王国都将军事放在第一位,因此,国防大臣算是王国里的二号人物。

  在后世,各国的二号人物是**,三号人物属于外交部长,紧跟其后的才是国防部长,像鹰酱家没有设**职位,国务卿就是二号人物。

  在顿王国代表团的内心,一致认定办事处二号人物就是明帝国的二号人物,由开始的轻慢,马上转变为毕恭毕敬,搞得办事处副主任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你们是不是对办事处副主任有什么误解?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副主任,在明帝国多如牛毛不值一提。

  这转变也太快了,当然,副主任不会解释,在明帝国,从穿着上根本看不出谁的官大谁的官小,不是景弘装(西装)就是便装,哪像这些愚昧的王国,一个个都在身上最明显处佩戴显示身份的装饰品,服装也有等级之分,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说明来意,办事处副主任笑着回答:“接近更高级的文明,接受更高级的文明是落后文明前进的捷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而我们明帝国恰恰愿意帮助落后的文明,至于你们提出请明帝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教官,我会将你们的请求第一时间反应给太平洋舰队,相信问题不大。”

  顿王国外交大臣:“那真是太谢谢副主任先生了,不知什么时候有结果?”

  副主任:“我想应该在你们谈判有结果的时候吧。”

  顿王国外交大臣:“副主任先生,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要是谈判没有结果,你们明帝国太平洋舰队就不会派出海军教官。”

  副主任:“可以这样理解,我个人认为,如果谈判没有结果,派出教官不是很合适,当然咯,最后的决定权在太平洋舰队。”

  外交大臣:“在我们与默王国的交战中,你们明帝国的教官一直都在,为什么派出教官到我们顿王国就不合适?”

  副主任:“真不一样,派到默王国的教官是在战争前,他们只是训练默王国的军队,也可以说是准备打仗,如果你们三方谈判没有结果,这个时候派出教官等于是训练你们打仗,意义完全不同。”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要是请不到太平洋舰队的教官,那舰队的存在还有什么必要,难道请海军都没有的玛雅王国派教官,又或者自己摸索,以其这样还不如不要这支舰队?唯一的办法是尽快促使谈判取得成功。

  想到这里,外交大臣开口请教:“负责人先生,不知阁下对这次的谈判有什么看法?是不是可以给我们提些建议,不胜感激流涕!”

  连不胜感激涕零都用上,就差跪下了,其诚意可见一斑。

  副主任:“我们明帝国一再表态,不介入到你们的谈判中,因此,我不可能给你们提建议,但谈判的普遍规律我到是可以说一说,具体怎么理解,怎么去做就看你们自己怎么样决定了。”

  外交大臣:“谢谢,同样不胜感激流涕!”

  有完没完?同一句话说两次有意思吗?也不怕把人听吐,对外交大臣的表现,负责人无话可说。

  确实嘛,还真怪不得外交大臣,他就学会了这句最能代表感激的话,不这样说还能怎么说。

  副主任:“谈判分很多种,比如商业谈判,外交谈判,以及你们现在的战争谈判等等,谈判是一门学问,有机会的话,可以派出你们的外交官到明帝国进修,现在嘛,其他方面的谈判就不讲了,重点谈与这次谈判有关的普遍规律。”

  顿了顿,负责人继续道:“也许你们会说这次的战争已经结束,不应该算战争谈判,其实不是,只要战争打响,不管是暂时休战还是实际上的停战,在各方没有签定停战协议之前,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结束。”

  原来如比,你这样说我们就理解了。

  负责人继续道:“作为谈判的特殊形式,无一例外,战争谈判都是在各方无法战胜对手,而各方又无力继续战争的前提下举行的,可以说各方都充满了不甘和无奈,打,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僵持,各方都难以承受,唯有坐下来谈,问题是,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当然咯,谈判中总有强势的一方,获得的利益相对会多一点,总之一句话,想要谈判取得结果,各方的退步尤其重要。”

  说到这里,负责人回忆起读书时的情景,在历史课上,当老师说到大宋的耻辱时,所有的学生都是义愤填膺,史上真的有这样软弱的朝廷,打了胜仗谈判不是不可以,但胜利者赔偿失败者则是闻所未闻,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没办法,大宋朝廷的脊梁骨断了。

  其实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后世的清廷更是离谱,当时在越南(清廷属国)发生了中法大战,清廷将领冯子材率领清军与法军进行了浴血奋战,取得了镇南关大战的胜利,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法军被歼灭了千余人,法国内阁**茹费里因此**。

  按道理,清廷完全有能力将法军赶出越南,哪怕不乘胜追击,也应该在谈判桌上取得强势,谁能想到,最后的谈判结果是清廷割地赔款,完全超出了人们的认知,只是这时代的明帝国人没有经历过罢了。

  外交大臣:“感谢副主任先生,我们知道怎么样做了,相信谈判很快会有结果。”

  第二天上午谈判继续,三方一上来便吵个不停,都表现出非常强硬,都不肯让步,但有一点改变带着文明的进步,不管怎么愤怒,都没有人再拍台椅。br>
  拍台椅不要命但要钱,那种心痛的感觉令三方代表记忆犹新,应了培训时明帝国教官说的一句话---有时候,道理讲一百遍还不如一张大明元好用,对此,主持人深以为然。

  吵架很正常,又不是商业谈判,都希望对方先让步,就看谁先坚持不住了。

  当天的谈判没有结果,三方看似忿忿不平的离开会议厅,其实心里都明白,想要谈判取得成果,各方的退步势在必行,只是希望对方退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