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魂归明初>第三百八十五回 讨价还价(一)
  一场大战,一场混战就这样偃旗息鼓,大出各王国预料,不信,不甘,不服充斥着各王国国王的心头。

  迪王国是一个佛系国家,整个王国都是那种不合作、非暴力的状态,只要来生有个好出身,苦点累点算的了什么,做牛做马又如何,更别说是其他王国在打仗了,总之一句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同样高高挂起。

  牛王国是这次冲突中,唯一感到心满意足的王国,在战事进入关键时刻,牛王国上下加强战备的同时提心吊胆,面对咄咄逼人的川王国,牛王国一边准备一边忽悠,牛国王心里清楚,不管是顿王国拿下了拜王国,还是两个王国相持不下,顿王国都会以各种理由出兵,或以帮助拜王国的名义,或以加入顿王国的名义加入战团,关键时刻出兵,总能够站在道德的一边。

  无论是什么理由,出兵都要借道牛王国和默王国,默王国肯不肯借道不得而知,但牛王国是无法、无力拒绝的,不借,失去道德高度,顿王国可以堂堂正正发起进攻,而一旦同意借道,很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发生在华夏的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扩张国土准备将相邻的虞、虢两个⼩国家吞并掉。

  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可以投其所好。

  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

  献公哪里舍得?那可是国宝啊!

  荀息道: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看書溂

  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接下来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

  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的战斗轻松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

  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也许川王国不会等到战争结束后才动手,随便找个理由就会动手,到时哭都找不到坟头,牛国王与众大臣忧心忡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得到默王国的承诺,一旦与川王国发生战事,默王国必定全力支援,至于这个时候派出军队,牛王国犹豫了,他们怕还没有拒狼又引进老虎,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好在这场战争及时结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毫发无损。

  而川大王听到战争结束是暴跳如雷,万事俱备却来了西风,白忙活一场不算,还让顿王国得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也不知道默国王的脑子是不是被门夹了,撤不回来不会一把火烧掉吗?真是的!

  这样一来,顿王国不但失去了进攻牛王国的理由,还要提防顿王国通过大河发起进攻,要知道川王国与顿王国之间隔了牛王国与默王国,两个王国同样雄心勃勃,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战终究难免,只不过要等其他王国灭了之后。

  现在好了,有了庞大的舰队,两个王国成了可以兵戎相见的死对头,而川王国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只要顿王国愿意,随时可以在大河上的任何地方发起进攻,想要取回主动地位,除了加强河防,剩下的只有发展自己的舰队了。

  在舰队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前,只能停下刚刚抬起的脚步,气人啊!

  默王国虽然实现了战略平衡的目的,但失去了整支舰队,而且是毫发无损的留给了顿王国,除了默王国没有流露出情绪外,其他大臣与将军们一个个愤愤不平,付出这么多仅仅得到战略上的时间缓冲,怎么看都是吃了大亏。

  说实在的,这样的事就算是放在明帝国,恐怕不理解的也不在少数,相当于变相的割地赔款,如果遇到有心人别有用心的蛊惑,出现动乱是大概率事件,好在默王国还处于原始的国家形式,默王国一言九鼎,其他人就算有再大的不忿也只能咽下,最多是发几句牢骚罢了。

  顿国王与众大臣同样不忿,眼看就要实现战略目的,没想到默王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了一个虎口掏心,逼得顿王国无奈撤兵,虽然得到了一支完整的、庞大的舰队,以及数不清的拜王国财富,但与吞并拜王国,最后统一北美大陆比起来,还是与预期相差甚远,这个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顿国王:“气煞我也,眼看就要成功了,想不到默王国不按常理出牌,接下来怎么办?”

  听到顿国王的提问,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要出兵惩罚默王国,就算不能灭了默王国,也要给默王国一个深刻的教训。

  听了众大臣发表的意见,顿国王蠢蠢欲动,最后将目光转向谋士,希望谋士能够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谋士思考了一会缓缓道:“大王,这次的战役虽然与我们最初的计划有出入,但我认为我们的行动是成功的,不但在各王国中竖立了强者的形象,而且检验了我们王国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军队是无敌的,我们的王国同样是无敌的。”

  谋士这样说有其道理,这个时候一是要冷静,二是要平息众大臣的怒火,三是要鼓舞士气,失败对军队的打击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对谋士的结论,众人疑惑不解,没有实现战略目的,怎么能说成功呢?

  谋士笑道:“我刚才说的是战略方面,至于具体得到的利益有目共睹,一是摧毁了拜王国的经济和军事设施,使得拜王国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富和时间才能得到恢复,而在拜王国军队的内心深处产生的失败阴影,恐怕永远都消除不去,其阴影面积大到难以描述。”

  好像是这样,应该是这样,众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谋士:“而我们呢,不但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还得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同时削弱了默王国的军事实力,没有了这支舰队,默王国再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啊,怎么就没有想到,有了庞大的舰队,到时候想把兵力运到哪里就哪里,想在哪里登陆就在哪里登陆,看默王国怎么防。

  由愤愤不平到欣喜若狂,这些大臣的角色转换都快赶上华夏的变脸艺术了,好在顿国王还算清醒,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没有海军,这支庞大的舰队形同虚设,能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