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魂归明初>第三百八十回 无奈撤兵(二)
  当夜,顿王国远征军在国防大臣的命令下,悄无声息的开拔,首先行动的是由国防大臣与谋士亲自率领的主力军团,集中了顿王国远征军最能打的部队,目的是截断默王国援军。

  这支大军将不分昼夜日夜兼程,选择路线几乎是没有人烟的草原,五万五千人的大军行动,想要瞒住默王国的耳目是不可能的,目的是希望默王国军队迟那么一点点发现,争取时间。

  计划不错,主力离开后,留下来的部队继续虚张声势,做出一副不管不顾破釜沉舟的态势,赌默王国援军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顿王国都城,继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拜王国,在没有证实顿王国主力已经离开之前,默王国援军是不可能撤退的,否则前功尽弃。

  三天,只要有三天时间,国防大臣率领的主力就有可能截断默王国援军的退路,也就有希望全歼这支孤军。

  最先发现顿王国主力开拔的,无疑是明帝国太平洋舰队特战队,他们一直在空中监视着顿王国军队的一举一动,不,应该是在空中监视着三方军队的一举一动,收到情报,太平洋舰队指挥部波澜不兴,已经决定由阿鲁多多地方政府出手统一北美大陆,各王国之间的战争变得无足轻重,一句话,爱咋咋地,战也好,和有好,总而言之,留给各王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没有得到顿王国撤军的情报,王向华的指挥部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时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当然咯,进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是虚张声势,但什么时间退关系到这支援军的生死存亡,说不紧张是假的。

  在计划里,顿王国军队应该在第一时间选择撤军,但现在的顿王国远征军不但没有任何撤退的迹象,而且做出继续进攻的态势,实在是令人不解,难道顿国王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不担心都城的安危?

  只要顿王国撤军,那么默王国援军将以最快的速度撤退,抵达顿王国顿城前弃船上岸,将整支舰队留给顿王国。

  对这个建议,默王国上下是一片反对之声,最后还是教官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默国王和众大臣。

  其中反对最强烈的要属援军指挥官和财政大臣,财政大臣的理由是将整支舰队留给顿王国等同资敌,是叛国行为,实际上财政大臣是舍不得失去这么多资产,想想就肉疼。

  而王向华反对的理由更多从军事上考虑:“先生,将整支舰队留给顿王国,顿王国不但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损失,反而极大加强了其军事实力,到时不但我们在边境上要面对其强大的压力,还要担忧顿王国通过大河从我们默王国防御薄弱的地方实施突击,这样做会不会得不偿失?”

  教官:“这只是事物的其中一面,表面上看是这样,但你们想一想,顿王国得到这支舰队是不是需要时间进行训练?是不是要分出兵力?而这些没有一到两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单从时间上看,就为默王国争取到最少两年时间,像顿王国这样强大的王国,不可能看着庞大的舰队置之不用,这是其中之一。”

  顿了顿,教官继续道:“对默王国来说,大河只是从远离都城的边境绕过,就算顿王国军队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登陆,也威胁不到默王国的生存,唯一的可能是在与默王国的战争处于僵持状态时实施登陆,打你们一个措手不及,战线的延长,困难的后勤补给限制了顿王国军队的行动,得到舰队的唯一好处是可以威胁另一个强大的王国川王国,这样一来,川王国将在被动的状况下发展海军,同样的,牛王国可以得到最少两年的准备时间。”

  教官:“第三点,将舰队留给顿王国,那么在接下来的谈判中,默王国将立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只要提出索回舰队,我想,顿王国将不得不在其他地方让步,至于一把火将舰队烧掉,看起来很爽,实际上是一种不智的行为,只能说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自杀行为,一把火烧掉不但对未来的走向毫无帮助,而且烧掉了大量的财富,实在可惜,谁又能保证这支舰队最后会不会回到你们默王国呢。”

  这支舰队只有两种结果,一是留给顿王国,二是一把火烧掉,想要绕过顿王国顿城根本无此可能,当时是将大船偷偷运到顿城的上游下水,而且经过好几个月的时间,没有船坞,不要说运了,就是抬上岸都做不到,教官这样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说服财政大臣,听到这支军队最终有可能回来,财政大臣立马表示同意,其财迷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直到第三天上午,王向华才得到顿王国远征军主力已经撤退的情报,看着地图,王向华出了一身冷汗,要是再迟一天,能不能安全撤退还得两说,最起码要经历一场大战,一场不想打又不得不打的血与火的大战,鹿死谁手还难说。

  当然了,作为一个铁血军人,最不怕的就是打仗,王向华相信,这支经过太平洋舰队教官训练的援军,有足够的能力突破顿王国远征军的拦截,但损失在所难免。

  王向华的主力大部分都在船上,上岸的只是造声势的小部队,一声令下,舰队立即掉头,好在是顺流,只要不出意外,应该可以在顿王国远征军抵达顿城前回到默王国。

  实际上拜王国在顿王国主力离开后的第二天就得到了情报,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没有将情报告诉默王国,其险恶用心不外乎是想让默王国援军与顿王国远征军拼个你死我活,最好是两败俱伤,不得不说,这种站在自己王国利益上的决策无可厚非,也只有达到了高度文明的明帝国可以做到。

  第三天,顿王国远征军的第二支部队开始撤退,留下一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断后,直到断后的队伍走了老半天,拜王国军队才战战兢兢的姗姗来迟,率领这支部队的是拜王国国防大臣,名义是追击拜王国军队,实际上是去接收被顿王国军队占领过的城市,看到满目疮痍的城市,国防大臣欲哭无泪,唯一完整的建筑和毫发无损的人民,全部来自于明帝国产业,以及在明帝国产业里务工的老百姓和其家属,至于城市里的财富,能够搬走的全部被顿王国军队搬走了,只留下毫无价值的断壁残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