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疯批首辅入赘了>第89章 按天算钱
    王婶叹了一口气,“这蚕呐,我还愿意再养一次,但婶儿可保不齐别人也还愿意养啊。”

    不为别的,就冲苏梓桑上次在自己赔了本儿的情况下还给大活儿补贴了钱,这次无论能不能挣到钱,她都得再养一次。

    但她不能保证其他人也还还愿意再养。

    吃过一次亏,任谁都得再考虑考虑。

    见王婶说得诚恳,苏梓桑也没藏着掖着,“婶儿,这个问题在来之前我就想过了,我都明白,不会让大伙儿白忙活的。”

    “哦?那你是怎么想的?”

    “别的都和之前一样,只有一点不同,这次我们不事后分账。”

    “不分账?”王婶疑惑地问,“那我们还怎么算钱?”

    苏梓桑解释道,“我请大家帮工,按天算工钱,这些都由子明哥记录在账册上,每月月底给大伙儿结算工钱,养的好的,还有额外奖励。”

    以前的方式是共同入伙,苏梓桑出本钱,她们一起养蚕,也一起承担风险。

    其他人虽然不会亏钱,但也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是为什么上次没几户人和苏梓桑一起养蚕的原因。

    怕没经验,白忙活一场。

    但这次的方式不同。在这种模式下,相当于苏梓桑是老板,聘请别人帮她养蚕,她给大家发工钱,一人承担所有的风险。

    但风险总与机遇并存,对她而言,利润空间更大了。

    对于乡亲/们而言,就算没有经验,只有好好干活,就能按天拿工钱。

    在这种模式下,乡亲/们能踏实的拿到工钱,她也能坐收利润。

    可谓双赢。

    苏梓桑相信,这次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养蚕的行列。

    但这一做法也有弊端,按照以前的分账方式,乡亲/们是为自己养蚕,肯定会尽心尽力。

    但按照现在的方式,那就是大家一起帮苏梓桑养蚕,一个是给自己干活一个是给别人打工,不用说也知道前者干起活来会更上心些。

    所以,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了防止有人偷懒耍滑,苏梓桑又另设了奖励制度,激励大伙儿好好干,干得好的多发银子。

    这法子,系统听后也不得不夸一句:去25世纪那一趟,真没白学。

    王婶听后更是喜出望外,“这法子好啊!肯定有很多人都愿意干!”

    在家养养蚕就能按天拿工钱,还不耽误做饭洗衣,这天上掉馅饼一般的好事儿,谁会拒绝呢?

    尤其她们女人,平时不能像男人一样出去做工赚钱,靠卖绣品挣的那点儿钱,还不够给孩子添个菜的。

    好不容易能有这么适合她们的差事,她们又怎么会拒绝呢?

    苏梓桑笑了笑,“有王婶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工钱每天八文,王婶觉得如何?”

    “八文?!”王婶惊叫出声,“这么多呐?都能顶半个工了。”

    去江水县做工一整天,算一个工,一般一个工是20文钱。当然,脏活儿累活儿工钱会相应高点儿,轻松的活计工钱就低些。

    出去做工又苦又累不说,还很不稳定,经常找不到活儿干。

    可养蚕不同,不仅没那么累人,还一养就是一两个月。

    那她们岂不是连着好几十天都能有工钱拿?

    而且还不耽误她们在家干点儿别的活儿,也不耽误带孩子。

    这么好的差事,每天还能拿八文钱?

    光是想想,王婶儿就美得不行。

    见王婶满脸都写着高兴,苏梓桑也不禁笑了笑,“不瞒王婶儿,我原本就是按半个工的工钱来算的。

    我先前说了,养得好的额外发奖金,出丝越多,奖金越高。奖金拿得多的人,工钱平均下来每天肯定不止十文,奖金低的那恐怕就没有。

    但总的合算下来,每人每天的工钱也差不多就是十文。”

    王婶憨憨一笑,她听得晕晕乎乎的,怎么算的也没太整明白。

    “我就听明白一件事儿,养得越好工钱越多,养得一般般每天差不多也能有十文钱,是这个理儿吧?”

    苏梓桑笑了笑,“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苏梓桑的肯定,王婶儿顿时又觉得自己的脑袋瓜子也没那么不好使。

    “其实你也不用这样,八文钱就已经挺多的了,还加钱做什么。”王婶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

    “这是奖励,一定要有的,养得好的人就该多拿钱。”她还指着大家多花点儿心思呢,不舍得花钱怎么行。

    听她这么说,王婶也大致明白了她的用意,“婶儿知道了,婶儿这就去和大家伙儿说说,晚点儿啊,我带着大家一起去你家一趟。”

    苏梓桑点了点头。“那就谢谢婶儿了。”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估计这个时候苏老二已经将苏子明带回家里了,苏梓桑便也准备起身回家。

    刚走到门口,又突然想到了什么,回过头提醒王婶儿说:

    “婶儿,这次您先帮我问下上次一起养蚕的那几位,要是她们愿再养,您再问别人,我这儿顶多就够20个人养的,最多20个人就够了。”

    王婶一拍脑袋,“你不说我都没想起来。”

    苏梓桑这条件一开出来,谁不愿意养啊?

    可这苏家村可有百来户人家呢,到时候一窝蜂都找上去了,那可不得乱了套了。

    想到这里,王婶儿不禁暗自庆幸,幸好上次的事情是她牵的头。这不,这回苏梓桑第一个就来找她了,还让她先问问上次养过的那些人愿不愿意养。

    笑话,不愿意养的是傻子。

    给钱不要啊?

    “放心,这事儿包在婶儿身上,婶儿肯定给你找些干活儿踏实的人来。”

    苏梓桑微微福了一身,“多谢婶婶。”

    她确实需要一些干活儿踏实勤恳的。

    要她先问之前的那几户也是因为她之前让人白忙活了一场,心里有些愧疚。

    而且这些人养过一次蚕,多少有些经验,苏梓桑肯定愿意优先找她们,这就和公司重整后,重新招人时优先录用原公司下岗员工是一个道理。

    王婶摆摆手,“应该是婶儿谢谢你,有什么好事儿还能先想着婶儿。”

    苏梓桑笑了笑,“咱们是邻居嘛。”

    王婶也笑,“是是是,桑桑说得对。”

    苏梓桑想着苏子明该到了,便向王婶告辞,“婶儿还有的忙,我就先回去了。”

    “诶,好好好。”王婶将她送到门口,自己也一起出了门。

    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