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穿越之空间农女>第60章 举人
  说夏天来得很及时,雨季一来公主殿下都不想出门了,鉴于小伴读表现良好,她决定把前世所学的内功心法传给她。

  这功法她给了身边的侍卫,毕竟她还想多活几年。

  李九瑾练武都已经很累了,最近在公主身边忙这忙那她只能晚上去空间收一收种一种粮食多的再没有了,主要是公主身边能人太多她怕消失时间太久会出意外,所以她每次进空间都是短时间的。

  她的蜜蜂还没找到,不是没找到而是没机会去找,这东西让飞羽去找也不现实,所以只有她自己动手了。

  她跟公主请示隔三天在外面住一晚,飞羽在京城买了宅子,她还是要过去安排一下,谁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住到京城,她对便宜哥哥的学识还是有所认识的,考上是迟早的事。

  公主这天也进宫了一趟,李九瑾跟着去了,自从皇后和公主私底下谈话过后明明公主还是以往的温和模样,她就是觉得公主殿下不高兴,具体为什么她也不好问。

  隔了两天她就知道了,赵嬷嬷进宫一趟就带回来了一大摞青年才俊的画像和资料,终于找到公主不高兴的原因了,要是她有那么高的身份还武力值报表都不会高兴家里逼着她嫁人,总算是找的公主不开心的原因了,不然公主府的侍卫被练死了都不知道咋回事。

  庞紫英是看不上这里放男子的,一个个五大三粗真是丑死了,这个世界女子反倒柔柔弱弱要是她手底下那些个好同性的来估计得乐死,换做是她就觉得女人和男人颠倒了,这些男人都没眼看,小倌和戏子倒是符合她得审美可身份也不合适,她是娶正夫又不是纳妾,最起码要身份过得去。

  从带回来的画像庞紫英从里面选了几张符合她审美的,挨着对比资料开始研究:“这个太胖。”

  赵嬷嬷一脸汗,听着公主的自言自语她想死一死,这是当下最受欢迎的书生,哪里胖了了?这不刚刚好吗?

  “这个太丑。”

  赵嬷嬷无力吐槽。

  “咦,这个还行,有通房还搞出人命了,不要不要脏死了。”

  庞紫英烦的不行,简直想把这些都丢掉和她的小马驰骋一番也比这个有趣太多:“这个性格太懦弱。”

  “这是…”庞紫英对照了一下手里的资料,被当做女儿教养了十二年,继母心思不纯,等知道自己性别的时候已经改不过来,生母早逝,没人帮扶还能在十二岁开始读书就拿下秀才功名,如今准备秋天一到就开始考举人,祖上是前朝国公,如今还有三品爵位在身,这个好。

  “就他了,仔细查一下。”庞紫英把资料递出,凭空出现一个人把纸张接走去查去了。

  安阳县

  李家李九清和李九默也要出发去考试了,府试在开封,跟着一起去的是大伯,李父要在家里打造家具,为了表示心意,侄儿考试之后就要成婚,他准备给侄儿房间里打一套全新的家具。

  所以送考的事情就交给了大伯,从这天开始家里的气氛就有些变了,整天紧张兮兮的,李母和奶奶还有大伯母就坐在一起说不了几句话就出神。

  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八月考试。

  下一步就是参加会试,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之后便是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

  一个月后李九清和李九默回家受到了空前的热情迎接,李九清中了举人,第四名,李九默没上榜,本来他就是去凑数的,夫子说也体验一下考府试的气氛,看書溂

  “这孙儿大喜事,老婆子你看是不是要摆几桌。”

  “能有人来吗?过几日你孙儿还要成婚。”

  “你说错了,他们肯定会来不说别的,现在我可是在村里教孩子读书呢!孙儿又是中了举人,不来沾沾喜气怎么行。”爷爷一脸骄傲的说。

  奶奶摇头失笑,老了老了还活回去了,还跟这里炫耀呢!现在的日子是好了,家里也有了鲜活气。

  “行行行,你是夫子,他们都要来巴结你,沾你孙儿的喜气!”

  “唉!老婆子,你这就说对了,但是咱有多少水平还是心里有数的,不能让这乡里乡亲的破费!这礼还真是不能收,请客吃饭就行。”爷爷摇头,在厅内踱步,他孙子考上举人这都能做官了他能不高兴吗?

  “哪有你说的那么复杂,请人吃饭还得做,借碗借筷的多麻烦,你要是想热闹一下,叫个戏班子来村里表演就行了,费那些事儿干嘛!”奶奶拿着一个绣花针和绣布摆弄起来。

  爷爷听了茅塞顿开,大笑三声去准备去了,就如老伴说的这个省事还热闹不必费心。

  李家就要在村子里请人唱大戏了,这个消息在村里疯传,连隔壁的几个村都得知了,都估计着自己时间腾出空来李九瑾她们村里看戏,村里竟然还比过年热闹一些。

  三天后,李九瑾接到消息的同时李家请来唱戏的人在村子里开始搭戏台了,村里人有空的都来搭把手了,热闹非凡。

  戏台完成了,李家人和里正还有隔壁的里正都在第一排,其余的就是村里人了,谁来的早就是在前面几排,来的晚就只有后面了。

  来唱戏的人在村里的空房子住着,这是老爷子找里正说的,早几天就打扫干净了,戏台子也搭在这外面的空地上,小孩子来回的围着戏台子跑,笑声不断。

  第一个唱的就是《天官赐福》,《财源辐辏》、《富贵长春》之后这些村民也打开了话匣子。

  “咦!你看看那个小生是不是特别俊啊!”

  “哎呀!俊是俊了,你看看他那个胳膊,都抱不起一个麻袋,腿还没我的胳膊粗,指不定谁养谁呢?”

  “哈哈哈!”

  “小桃叶你别害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常理,用不着不好意思的,怎么样?邻里邻居的,大家伙什么脾性,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小江这孩子你也是知道的……”就连媒婆都来了,还这么大庭广众的牵起线来了。

  “你看看,这村里条件也不错,你要是看上谁了,就告诉婶子!”

  有说闲话的,就有说李家人的。

  “你看这李家孙子辈的可真是有出息,个个读书还不说,还都能考出来,有出息呢!”

  “是啊!前几天回娘家,还看见一个五十岁的老童生,在哪儿唉声叹气呢!”

  “我看啊!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也不用羡慕他们!”

  “你们听说没有,李老大家的那个要成亲了!”

  “不可能吧!人现在刚考上举人,前途大了去了,怎么可能娶妻,要是我就不给孩子定亲等日后给他找一个官家小姐。。”

  “怎么不可能,这中举了,又不是当官了!”

  “还别说,顾家姑娘和这李老大家儿子,真是很相配!”

  这顾家就是李九清的未来老丈人家,姑娘排行老幺,顾云薇,能给女儿取名那基本上是读书人家,还特别宠爱女儿的缘故。

  其实在这个时代,女子一般都不会起名的,因为起了也不顶用,嫁人了就是跟着别人姓,比如大伯母族谱上就是写的:李徐氏,平时在村里,村里人都她徐氏或者徐老姐。

  更多的还是招娣桃叶这样的混叫,等嫁人了就只叫姓氏,有文化的还会给妻子取字,待字闺中就是这样来的。

  举人可以见县令不拜,朝廷每年都会有补贴,但是想靠补贴发家是不可能的,中秀才的时候就可以不交税了,现如今更安心了,家里出了这么一个读书人也不怕豪绅打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