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为民叹气道:“借给了方小梅。”

  江延愣了一下,“方小梅?她性格挺要强的,应该不会开口问你借这些吧!”

  “而且你们关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你会给她借这些东西?”

  “她是不会找我借,是我主动借给她的,”顾为民拿起桌上煤油灯旁边的两个大核桃在手里把玩着,在手心里转来转去。

  “前些日子,我看到她一直心事重重,做事也老出错,我也就是好心问她是不是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她说没有,我也就没有追问,人家不说哪能逼问啊!”

  “过了几天过后,偶然我在厨房外面听见她和常青,秀华姐她们借钱借粮票,好像是家里出了什么问题,她家里不富裕,她娘又生病了。”

  “常青和秀华姐也不是手头宽松的人,帮助不了她,我这手头不是有这些吗?知青点也有饭吃,就借给她呗!家里有病人那不得好好吃点肉补补啊!所以剩下的肉票也一块给她了。”

  随后又继续说道:“你也别把我说的跟个小气鬼似的,我还是很热心的好吧!她是遇到难处了,我这不是看在大家也是认识好几年的份上,不好袖手旁观啊!”

  “你也知道,她对我也不错,我平时嘴是挺馋也挺叼的,她没少给我开小灶,我挺感激她的。”

  江延挑眉,“听你这么一说,你这心还是挺善的,帮人是应该的,是好的。”

  “你这么帮她,可别让人家姑娘给误会了,你不知道她……”

  顾为民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哈哈”笑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是你别想太多,我只是帮人家救一下急而已,哪有这个那个的,我没有想这么多,我也没这么自恋。”

  “这点事,我想方小梅还是拎的清的,她知道我是纯友谊帮助她的,不会多想的。”

  “不过小爷我这么英俊帅气,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个人的魅力,我阻挡不了别人的想法啊!”

  江延握拳捶了一下他的胸膛,“还在跟我贫,说话就正经点好好说,你帮助人也没错,大家一块也好几年了,同甘共苦的,有能力搭把手没有错。”

  “你自己能处理好这些情感就好,可别引发了其他的问题,和平相处很重要,你既然知道别人对你有好感,你又不能给予一定的回馈,你就保持点距离就行了。”

  “女人是比较感性的,有时候和男人的想法有差异,你有时候离她太近,给她温暖的话,她会误会的。”

  顾为民嬉笑道:“你兄弟我是这种人吗?我心里有数的,别操这些心了。”

  “怎么处个对象,我怎么感觉你都变的婆婆妈妈了起来,以前你可不会给我上这种感情课。”

  “那是因为我现在有了喜欢的人,有了共情能力了,”江延从一个破旧的五斗柜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皮盒,打开盒子,从里面翻找了一下,找到票递了过去。

  “喏,你要的肉票,粮票还有没有了,要不要我给你拿一些。”

  顾为民接过肉票立刻呲牙咧嘴的笑了起来,“要要要,当然多多益善了,江延,你果然是我的好兄弟,还是你仗义。”

  江延又给他拿了一些粮票,看了一下腕上的手表,“行了,少耍嘴皮子了,早点回去睡吧!我这本来就够困的,还陪你闲扯了半个小时。”

  “得了,我是个识趣的人,我走了。”顾为民扬了扬自己手里的票,乐呵呵的离开了。

  江延看着他的背影,无声的笑了笑。

  他脱了鞋,用胳膊枕在脑袋后面躺在床上。

  脑海里浮现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真是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算是又惊又喜吧!

  想着想着,他嘴角带笑就这么睡着了。

  次日,知青点大家伙在吃早餐的时候,李佳佳没有出现在饭桌上。

  常青性格比较大大咧咧的,看到饭桌上少了一个人,开口问道:“李佳佳怎么没过来吃饭,她还吃不吃了。”

  其他人看过昨晚精彩的场面,此时听到李佳佳的名字耳朵也比较敏感,全部都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她又想到了什么,叹了一口气,看向斜对面的陈美丽,“美丽,你平时和她走的最近,多开导一下她,别让她再做糊涂事吧!”

  “不出来吃就不出来吃吧!等会你给她端进去吧!也不能躲着不见人啊!想开点。”

  陈美丽憋红了一张脸,脸色的肉圆滚滚的,吭哧着说道:“我…我们最近都没有说过话了…关系也不好,她不会听我的。”

  随后她低下了头,看得出来她有些难过。

  常青还准备说什么,被旁边的张秀华挡住了。

  张秀华说道:“美丽,没事,一会我给她端进去,你们也是好几年的好朋友了,整天一块进进出出的,是有感情的,会和好的,别难过。”

  “嗯。”陈美丽低着头应了一声。

  知青点早上发生的事情,另一边的赵念初也不知道。

  她此时正在去大队长家的路上,一路上村民们看见她,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热情的跟她打招呼。

  她有些奇怪,直到在路上碰到牛大婶。

  牛大婶看到她,就挎着篮子笑着走了过来。

  “赵知青,好巧啊!这一大早就碰到了你,你这是要去哪啊!”

  “牛大婶,我这要去大队长家呢?我向周章借点书看看。”

  “哟,赵知青还真是文化人,不仅人长得漂亮,还爱看书,咱村里这些孩子也就周章那小子爱看书,整一个书呆子,不过有文化好啊!多认识些字总是好的。”

  “我家大霜就是不爱学习,我和他爹就觉得女娃多念点书总是好的,将来不会吃亏,可这丫头就不是念书的料,小学念了两年就不去了,天天跟村里的丫头们上山打猪草。”

  “现在都十九了,就算想多念点书也没那心思了。”

  “不过幸好这丫头勤快能干,是个皮实的,没有念到书就没念到吧!将来就把她嫁到附近,我和他爹也能照顾她。”

  听到牛大婶这么一说,赵念初瞬间对牛师傅牛大婶一家的好感倍增。

  在这个偏僻的乡村,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想让闺女多读书的人家可不多。

  说真的,真的挺开明的,是很好的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