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念初站在一边问柴奶奶:“柴奶奶,就你和小宝两人住吗?没有其他亲人了吗?”

  柴奶奶摇了摇头,“就我和小宝相依为命,没有其他的亲人了,我也没有一儿半女,老伴在我年轻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我当年是逃难来到下柳村的,然后嫁给我老伴的,娘家人因为灾难全部都不在了。”

  “老伴去世后,我就奉养公婆,直到他们安详的离开人世,我就一个人在老屋里住着,本来柴家有一侄儿,但一次意外也在人世了。”

  “只剩下我守着老宅了,我想你应该也听村里人说了,小宝是我捡来的,八年前的一天早上,我去捡野菜,在一棵大树下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我被哭声引了过去,这不就发现了小宝。”

  “当时天已经很冷了,孩子冻的嘴唇都是乌紫的,哭声已经很微弱了,我急忙把他抱进了怀里。”

  “我通知了村长,也寻找了小宝的亲人,实在找不到线索,村里人家家贫苦,自家孩子都养不活了,也不会收一个来路不明的孩子。”

  “没办法,我就留下了他,我这孤寡老老太太也算是跟这孩子有缘,让我发现了他,我一生无子无孙,就当上天补偿我了。”

  “这孩子也是命大,当时都冻成那样了,也活了下来,他小时候也没喝过什么奶水,都是我用米汤和糖水一口一口的喂养起来的,偶尔放羊的老汉可怜我们,给送上一碗羊奶,就这样把小宝拉扯大了。”

  赵念初听完,心里很是有感触,“柴奶奶,你很善良,你救了小宝,要不是你发现了他,他还不一定能活着呢?”

  柴奶奶叹气道:“跟了我,可苦了小宝这孩子,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这些年全靠村里一些好心人救济,他也没少被村里的孩子欺负。”

  “我把他取名小宝,是希望他像宝贝一样被人呵护,哪成想活的比草还不如。”

  “也多亏了这个孩子,从小就懂事,这几年我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全靠他照顾着我。”

  “要说是我对他有恩,倒不如说他是上天赐给我的好宝贝,没有他,估计我早不在人世了,我现在还拖累着他呢?”

  赵念初连忙说道:“柴奶奶,你可千万别这么说,你在小宝的眼里,是她最亲的人了,他心里依靠着你呢?你的疼爱和关心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什么拖累不拖累的,有你在,他才会有家。”看書喇

  “小宝你把他教的很好,他是个好孩子,很招人喜欢,也很懂礼貌。”

  柴奶奶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也不敢这么早去了,我心里实在是放不下这个孩子呀!如果连我都不在了,他该多害怕啊!”

  “所以我这老太婆还想多活几年,好好陪陪他,等他再大一点,能下地挣工分的时候,我想我就放心了,现在他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了。”

  赵念初看着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柴奶奶,心里也是越发的不好受,世上苦命的人怎么这么多,有情义的人也多。

  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很多事情她没有体会过,外人很难明白其中的辛苦,说什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瓦片也不是很多,没一会江延就忙活完了,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下了梯子。

  柴奶奶给他打了干净的水洗手,笑着说道:“还是江知青你们好啊!这么关照着我这个老婆子,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我们祖孙俩这一个老一个小的,就是屋子漏水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下好了,我们祖孙不用怕下雨天了。”

  江延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这样你们住的也舒心点,我也就放心了。”

  “柴奶奶,以后有什么爬屋顶或者重的活,你就让小宝来知青点找我,这些活你们不方便干,我这年轻力壮的没有问题。”

  柴奶奶不好意思的说道:“我这平日里已经麻烦你很多了,哪能一直麻烦你。”

  “柴奶奶,那你就见外了,我是下乡来的知青,村里面的村民也帮助了我们很多,我帮你们点忙,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何况你们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这不麻烦的,都是顺手的活也累不着我。”

  “哎。”柴奶奶感动的说道:“你是好孩子,真好。”

  做好这些后,两柴奶奶挽留他们吃饭被两人拒绝了,粮食珍贵的很,他们哪能留下来吃。

  回去的路上,赵念初笑吟吟的打量着江延。

  江延被她看得发毛,摸了摸自己的脸。

  “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你怎么这么的看着我。”

  赵念初摇了摇头,“脸上没有东西,是我看着你整个人都在发光,原来做好事整个人都是金闪闪的啊!”

  “刚才你修屋顶的样子简直帅呆了,没想到你这个人面冷心热好,平时很少看你笑,但你的心是暖的,你对柴家祖孙真不错。”

  江延忍不住弯了嘴角,“我这当是你夸我了,谢谢夸奖,你也很好啊!毫不犹豫的就把自己粮食的一半给分了出去,挺大气的。”

  “那是因为我不缺钱啊!可以从村里买,但柴奶奶他们就不行了,没有钱没有粮怎么办,给钱她肯定是不会收的。”

  江延看了她一眼,“你就不怕知青点的知青们说你,你这么少的粮食怎么交差,你忘了上一次吗?”

  赵念初突然想到原主的手记里写着,半年前,自己挣的工分少,分的粮食少,遭到了知青点众人的一顿不满,除了几人保持中立,还有张秀华帮她说几句话外,其他人都在讨伐她。

  因为大家伙的粮食是一块吃的,要交出适当的粮食,有的知青挣的多,留下自己够吃的,分的多余的粮食,就自己寄回了家。

  其余的大家放在一块,像赵念初分粮食分那么少的,大家还是第一次见。

  都纷纷的指责她平时上工太懒,太不认真,弄得要占大家的便宜,大家的粮食如果匀给她吃,大家就会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