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玄幻奇幻>逐鹿>第207章 神武
  漫长的等待中,太虚宫的大门终于开了,一位年纪稍轻的龙虎山道士走了出来,念了几个名字之后,示意几人可以进入殿中。

  赵辅国一马当先走进殿内,杨淳此时斜卧在床榻上,气色极差,龙虎山一众道士则安静站在一旁,老天师一脸凝重,朝进入殿内的几人轻轻地摇了摇头。

  在看到老天师这个举动之后,众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心中一紧,该来的还是来了,已经回天乏术了。赵辅国走近之后先是向龙虎山老天师躬了躬身,后者微微颔首算是给了回应,赵辅国看着躺在床上的大隋天子,脸色悲戚,轻声喊道:“陛下。”

  杨淳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在人群中一一扫过,首辅夏言与吏部尚书徐潜,兵部尚书胡荃站在一侧,三人都心知肚明,今日的召见关系到大隋朝的未来,甚至将决定很多人的命运,那位镇守边关的国公大人原本是最该有资格出现在这里的人,但因为事发突然且老人远在雍州,已经来不及了。杨淳看了一圈却没有看到太子的身影,软弱无力的问道:“太子呢?”

  赵辅国应道:“太子本来一直在这儿,刚回东宫陛下就醒了,老奴已经派人去请了。”

  赵辅国此时心中焦急不已,早知道先前就该将太子拦下来了,从这里到东宫,再快也至少需要一炷香的时间,若是在平时也不算太长,然而此时躺在床上的杨淳呼吸无力,看得出来身体已经极为虚弱,等了片刻之后,估计是担心自己随时可能一睡不起,杨淳艰难说道:“不等他了,这些话你们都好好听着,寡人死后,由太子继位,遗旨就在太虚宫的大道自然牌匾后面,到时由夏言当着百官宣读。”

  夏言跨出一步,点头应是,接着退了回去与两位同僚并肩而立。

  杨淳说完之后便陷入了沉默,殿内一时间落针可闻,此时此刻,没人会自以为是的站出来说话,都在安静等待,杨淳视线微移,目光落在了一身大红蟒衣的白发老人身上,说道:“辅国一生为我大隋尽忠职守,先后伺候了几代帝王,这些年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先帝爷们没让你去陪他们,寡人也不愿让你跟着一起去,然而这些年能跟寡人说上话的人不多,倘若去了那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那也太寂寞了,等寡人死后,辅国你就来替朕守陵吧,守陵三年,三年之后,是继续留在那里还是出宫,都随你。”

  此言一出,不管是历经四朝的老宦官还是几位尚书大人,都感到了一丝意外,与此同时,众人也都听懂了皇上的言下之意,重点不在于让赵辅国守陵三年,而是三年之后,姓赵的要么继续守陵一辈子,要么就出宫,换言之,三年之后,这座皇宫就没有他赵辅国的位置了。赵辅国心中的惊讶实际上比其他几人要更重一些,因为他万万没有料到皇上会有这样一份旨意,不过老人的养气功夫早已炉火纯青,喜怒不形于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道:“谢陛下隆恩,老奴一定誓死追随皇上。”

  夏言等人冷眼旁观,平静的看着眼前一幕,大隋天子的这番话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来是将这位权倾朝野的老宦官禁足在了皇陵,二来也是在告诉众人,赵辅国不能动,杨淳估计心里也清楚,赵辅国这些年打着为皇家办事的幌子,得罪了不少人,自己死后多半会被秋后算账,可赵辅国好歹是忠心于皇家的人,杨淳此番安排显然是给了老人一张保命符,为的就是让对方能够安享晚年。不过大隋天子显然是多虑了,以赵辅国如今的修为,即便没有他的这番话,当今天下能动老人的也没有几个。

  杨淳接着说道:“寡人现在之所以还能跟诸位说话,完全是多亏了张天师,寡人虽未得道,但并不代表世上无道,今后龙虎山还当总领三山符箓,统领天下道门。”

  张维扬身为当世四大宗师之一的符宗,眼下已过古稀之年,老人不仅在武道上造诣极高,心境更是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此次千里迢迢赶来朝安为大隋天子续命,也只是在做分内事而已,平静道:“多谢陛下。”

  不过其余龙虎山门人就没有老人这般镇定了,龙虎山自开山立派以来,一直都与皇室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第六代天师开始,龙虎山开始总领三山符箓,无论是茅山还是阁皂山都唯其马首是瞻,至今已经有数百年之久,除此以外,朝廷每年都会将固定数量的香油钱送到山上,比起那些要靠自己挣香油的道观寺庙而言,龙虎山完全不需要担心哪天会断了香火。然而这些年龙虎山也并非一帆风顺,也碰上了一些烦心事,那就是冒出个与自己争道门祖庭地位的武当山,为此双方已经吵了好几回架,但令天下人感到奇怪的是,两边的当家人从未正面交锋,一直都是下面的人在唇枪舌战,到最后连那终南山都跳出来想要参合一脚,气得龙虎山上一个个年轻道士七窍生烟,此刻听到皇上亲口说出当由龙虎山统领天下道门之后,一个个都忍不住心中暗喜,看以后谁还敢跟自己争这道门祖庭的地位。

  约摸一炷香之后,等候在大殿广场上的众人终于等来了太虚宫的消息。

  道统十年初夏,大隋朝第四代帝王杨淳驾崩,享年四十七岁。

  太和殿广场上百官齐聚,在得知皇上驾崩的噩耗之后,乌泱泱的跪倒了一片,十分默契的开始嚎啕大哭,一些个家伙更是哭得撕心裂肺,仿佛比自己亲爹死了还要伤心,要知道这哭丧也是一门技术活,在没有任何感情的情况下想要哭得感天动地,感人肺腑,其中情绪还真不好拿捏,既要感情饱满又不能过于浮夸,否则会让人觉得做作,动静太小又不足以引起他人注意,不过有几位先后送走了两代帝王的肱骨老臣就将这份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老泪纵横,情真意切,看得出来之前的两位皇帝没有白哭,经验十分丰富,这比起身旁那些个只哭却没有眼泪的年轻后辈不知道高出了几个层次。

  哭完之后百官并未即刻离去,文臣武将分为两列,由夏言领头,陆陆续续进入了太和殿。殿内一片庄严肃穆,夏言手捧圣旨,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杨淳早就准备好的遗旨,由太子继位,没有什么意外。

  然而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异常,太子呢?

  大殿内开始交头接耳,一阵窃窃私语之后终于有人站了出来,向一直沉默不语的白发老人发问:“赵大人,太子呢?”

  赵辅国看了那人一眼,礼部给事中王仁才,是个平时连屁都蹦不出来的闷葫芦,今日倒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敢第一个跳出来,赵辅国淡淡道:“咱家不知,已经派人找去了。”

  刚才还在嚎啕大哭的王大人将信将疑,若有所思的退回了人群中。

  片刻之后,有人匆匆进入大殿,告知太子并不在东宫。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殿内再次躁动起来。

  “不知最后见到太子的是哪位?”有人突然问道。

  “据说正是赵大人。”众人循声望去,发声之人乃兵部尚书胡荃。

  众人齐刷刷望向背对龙椅不苟言笑的白发老人,后者视而不见,王仁才则再次走了出来,看着一脸淡然的赵辅国久久不语,赵辅国皱眉道:“王大人有何事?”

  王仁才等了片刻,忽然问道:“赵大人,不会是有人把太子藏起来了吧?”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心头一紧,齐齐望着赵辅国。

  赵辅国皱眉道:“都看着我干什么,难不成还是我把太子藏起来了。”

  碍于老人一直以来的权势熏天,众人纷纷收回视线,兵部尚书胡荃说道:“敢问赵大人,太子见你的时候,不知都说了些什么?”

  赵辅国看了一眼这个平时大大咧咧的兵部尚书,不以为意道:“太子说要回东宫一趟。”

  “就这些?”胡荃眉头微皱。

  赵辅国道:“还说很快就会回到太虚宫,只是没想到先帝爷突然就召见诸位了。”

  赵辅国见众人都看着自己,面露不悦,皱眉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找到太子,国不可一日无君,赶快让太子继位。”

  次日,百官再次聚集在太和殿内,就在众人茫然等待的时候,一位中年太监踩着碎步快速进了大殿,走到赵辅国身边附耳低声了几句,赵辅国闻言眉头紧皱,轻轻挥退了中年宦官,抬头说道:“有人在朝安城一座私人宅院内发现了太子的贴身扈从,人已经死了。”

  “啊!”

  “什么?!”

  众人闻言无不大惊失色。

  “有没有发现太子的踪迹?”胡荃开口发问。

  “没有。”赵辅国道,“不过已经让禁军统领高澜带人在全城寻找了,但不能大张旗鼓,只说是在找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众人闻言不再说话,此时此刻,能做的只有等待。

  王仁才站在人群之中,眼观鼻鼻观心,此时看似昏昏欲睡实际上心如明镜,昨日之所以敢跳出来当出头鸟,不是自己失心疯了,而是在赌,在继位的紧要关头,太子突然失踪,且毫无音讯,这对于一个运转了四十多年,国家机器已经极为完善的的王朝而言,本就是一件极为荒唐的事,凭借自己敏锐的官场嗅觉,他觉得这件事并不简单,而且从始至终,有一个人一直没有说话,所以他在赌,赌大隋朝要真正的变天了。

  胡荃身材高大,作为兵部大佬站在前排愈发显眼,他眼角余光瞥向那位一直沉默不言的老人,心中既沉重又颇有感慨,这些年若不是对方一直站在那个位置,恐怕这大隋朝堂还会更加的污浊不堪,而在这满堂皆浊的朝堂上想要出淤泥而不染是何其艰难,也就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深有体会,所谓的文人浩气,他胡荃是个粗人,是别人眼中的老兵痞,不在乎那些,可倘若满朝文武无一人在乎,那么大隋朝也就真正的无药可救了,也正是因为这个一直都是独自上朝独自退朝的老人,他胡荃才对文人有了改观。

  某一刻,胡荃眼神一凛,视线随着那道身影缓缓移动,他知道,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赵辅国看着面前的老人,问道:“首辅大人,有什么事吗?”

  夏言平静道:“本官思来想去,还是赵大人昨日那句话说的对,国不可一日无君,不能再等下去了。”

  赵辅国眉头微挑,“首辅大人这话什么意思?”

  夏言道:“即可继位。”

  “即可继位?”赵辅国眉头一皱,“太子都还没有找到,继什么位?”

  夏言看了对方一眼,随即转身朝众官说道:“太子失踪,此乃我大隋不幸,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尽快有人登基,既然太子找不到,就应由他人暂时代替,等找到太子再将皇位归还。”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赵辅国眼睛微眯,微讽道:“敢问首辅大人,该由谁来继位?你吗?”

  夏言不以为意,说道:“当然是由皇室一脉的人,现如今唯一人耳。”

  “谁?”赵辅国眉头微皱。

  夏言直视着面目逐渐凝重的白发老人,正声道:“晋王。”

  “晋王?”

  “他?”

  闻言,大殿内一时间议论纷纷,谁都没有想到老人会说出那个人来,但仔细一想,仿佛也没有别人了。

  赵辅国冷笑道:“晋王有何资格继位?”

  夏言道:“晋王乃文皇帝长子,先帝兄长,如今太子失踪,自然是由晋王继位,此法既合祖制也合律法。”

  闻得此言,群臣中开始有人暗暗点头。

  赵辅国冷眼看着这个气势凌人的老人,脸色越来越难看。

  “本官也赞成首辅大人的提议,暂由晋王继位。”胡荃出言道。

  “下官也附议。”王仁才站了出来,此时的老人心中异常激动,他知道自己很可能赌对了。

  “你们?!”赵辅国面露阴狠。

  “赵大人,这也是权宜之计。”夏言正色道,“现如今柔然人在北边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开战,倘若让他们和边军将士知道了我大隋朝竟然国无正主,后果只怕不堪设想,赵大人,你能承担后果吗?”

  赵辅国脸色阴沉至极。

  “本官附议。”徐潜走了出来。

  随着有天官之称的吏部话事人出列,大殿之内附议的人越来越多,只有少数几个坚定的太子党不为所动,但几人都知道,今日之后,这朝堂之上已经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赵辅国环视众人,就在此时,先前的宦官再次匆匆进殿带来了一个消息,一支数千人的铁甲骑兵出现在距离朝安不足五里之处,赵辅国微一沉吟,心中骇然,似乎终于意识到了什么,阴沉道:“都是乱臣贼子!”

  眼见赵辅国气势有异,胡荃厉声道:“赵大人,先帝尸骨未寒,你想干什么!”

  赵辅国沉默不言,片刻之后收敛了气势,这倒不是他真的突然心慈手软,而是察觉到一道陌生气息出现在皇宫内,赵辅国环视一圈之后,拂袖离去。

  朝安城外的一处土坡上,几骑停马远望,远处的城门开了,一骑快马飞奔而出,不多时便来到了几人身前,士卒翻身下马,向领兵的中年武将禀告了朝中情况。

  孙庆堂拉了拉马缰,看不出喜怒,“走吧,咱们不用进城了。”

  次日,朝廷昭告天下,新君继位,晋王登基,年号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