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耽美小说>女友是个渡魂师【完结番外】>第66章 第十卷 繁华落尽与君老(五)

  业镜置高台之上,台下石阶十八层,层层道尽世间因果,台上业风寒彻骨,阵阵吹净魂冥业债。

  “业镜台前自照影,往事前尘尽分明,镜前,开眼!”

  子玉口中念着记忆中的口诀,似乎也是在给自己添几分坚定。

  闭着眼睛,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呼出,随后睁开了双眼……

  业镜内一片云雾波动,云雾平息后,画面闪现:

  清都紫薇,龙楼凤阙,琼楼玉宇,桂殿兰宫。

  王城角落,三五位锦衣绸缎的青年,围住了一位稍显落魄的少年。

  落魄少年无路可走,被逼到墙角,慌张地望着眼前的众位锦衣青年,面露警惕神色。

  “赵政!”一个锦衣青年满脸讥笑,“你不过是个小破国的质子,居然敢和我等同出同进,简直不自量力。”

  “我秦国不是小破国!”

  赵政咬紧后槽牙一脸倔强地回嘴,身体却挤在角落里,明显底气不足。

  子玉在见到赵政的一瞬间,怔在那里,眼中写满难以置信。

  赵政虽为男子,可是眉眼之间,却与镜前的子玉别无二致,子玉心中清楚,这就是前世的自己。

  “你秦国?呵,你连嬴姓都继承不了,还说你秦国,你看你秦国愿意认你吗!”

  锦衣青年眉角上扬,眼中露着十二分的讥诮。

  赵政双拳紧握,咬牙切齿,“我早晚会回去的!”

  “反了你了!你是什么身份,敢在这王城说出这样的僭越话语,给我打他!用力打!”

  那为首的锦衣青年见赵政居然胆敢反驳他,失了面子,叫上众人一拥而上。

  锦衣青年围着赵政一阵拳打脚踢之后,又一哄而散,互相嬉笑着离开了此地。

  只留下赵政蜷缩在地上,紧紧护住头部,缓了半晌才挣扎着从地上爬到墙边,扶着墙勉强站起来,一步一顿地抽着冷气,伤得不轻。

  缓步出了王城内院,朝着民间一间茅屋走去。

  “政儿!你这是怎么了?”

  一名少女从茅屋中跑出,见到赵政脸上的淤青与嘴角的血迹,身上本就单薄的衣衫也被撕出了无数的破口,眼中满是心疼,“他们又欺负你了?真是欺人太甚!”

  “房儿,我没事……”虽然嘴上逞强,但是□□的伤痛,让赵政不由得咬紧牙关,满头大汗。

  赵政逞强着刚要再向前迈步,脚下一软,险些跌倒。

  房儿跑到赵政面前赶忙伸手扶住了他,“快进来,我叫父亲给你处理伤口。”

  赵政艰难点头,架着房儿的肩膀缓缓走进屋内。

  屋内中药柜摆放正中,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式,药捻,捣药罐。

  一如京城里,若兮的药铺。

  房儿将赵政搀扶进内室,就转身出去配些跌打损伤药草。

  房儿的父亲看着满身伤痕的赵政也是无奈叹气,“哎……国力不强就会挨打……”

  赵政扶着自己的膝盖艰难地坐到塌上,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将外边的衣衫全部脱掉,疼得赵政龇牙咧嘴,额上浸出一层薄汗。

  内衫脱下后,只见后背上满是擦伤和淤青,新伤添旧伤,显然赵政并不是第一次被群殴。

  房儿端来棉布和药酒,看到这满背的伤痕,心疼的留下了泪水,“他们怎么下手这样重……”

  将药酒交给父亲,房儿坐在赵政面前。

  赵政看着她的泪水,却强颜欢笑,“房儿,你莫哭,我听娘亲说,很快就有人来接我回秦国了,到时候,我就不用再受欺负了!”

  可是听了赵政的话,房儿却不知为何,哭得更是止不住……

  随后,业镜中的画面一转:

  此时的赵政已经身着锦衣,身后还跟着两名侍卫,而他的身边,跟着已经长上几岁的房儿。

  二人游走在山野密林之中,随从小心谨慎地跟在身后。

  房儿满心欢喜地开口,“政儿,真好,你回到了秦国,恢复了嬴姓,还继承了皇位,我以后都要叫你陛下了!”

  政儿摇了摇头,眼中却是落寞,“只是,孤这个陛下,当得窝囊……”

  “这是为何?”

  “房儿,孤想起你爹曾经说过,实力不强就会挨打,如今……秦国也是如此……哎……”一声长叹,那少年人的容形却有着本不属于这年岁的惆怅。

  没想到走了几步,政儿却突然停顿了脚步,又将脚步移了半寸,随后又惊喜地看着地面,“房儿,你看这青翠幼苗,竟能长成旁边的大树,真的神奇。”

  随后政儿又想到什么,突然万丈豪情自胸中涌起,“房儿,我相信芥子可成参天,国亦可!”

  说到这里,身后的随从突然低声提点,“陛下,该回去了,您这次是偷偷出来的,回去晚了,吕相国要怪罪了……”

  “吕相国,吕相国!孤最讨厌的就是他!”政儿满眼的怒气,愤愤不平。

  房儿却柔声低语抚平着政儿的怒火,“政儿,你一切要以大局为重,如今你身为国君,还是早些回去吧……”

  看着耐心劝阻的房儿,政儿心中的怒火稍显平息,“房儿,你一定要等孤!等孤掌权之后,一定将你带回秦国!”

  业镜中的画面再一次闪动:

  政儿此刻身着铠甲,不过却负了伤,不知为何,不在宫殿之上,却在房儿的药铺。

  房儿坐到嬴政身边,用棉布沾着药酒和草药膏,为嬴政轻柔地擦拭治疗,“政儿,可能会痛,你忍着点……”

  房儿温柔的话语传入嬴政的耳畔,抚平了他内心的焦虑与紧张,就连伤口似乎也变得没有刚才那般疼痛。

  嬴政伏于桌案上,微微偏头,“房儿你莫要伤心。”虽然疼的龇牙咧嘴,但是还是努力地转头,余光看向房儿,“秦国现在已经足够强大,我这次偷偷跑过来,就是想告诉你,你再等一等,等朕多打几场胜仗,定会将你带回秦国!”话语间满是豪情壮志。

  之后又转过头,自顾自满眼憧憬地设想着,“等朕报仇雪恨,房儿,你就是我最心爱的宠妃!

  我一定给你造一座巨大的宫殿,到时候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就叫阿房宫,专门给你一个人住!”

  “政儿,我不求荣华富贵,只求你平平安安。”

  房儿为嬴政上好了药,转身面对嬴政,温柔地地用棉布条环上嬴政,为他包扎好伤口。

  “房儿,我是认真的!”

  嬴政真挚的眼神盯得房儿脸颊发烫。

  “莫说那好听的讨我开心。”房儿有些羞赧的收拾好药膏和棉布。

  嬴政却握住了房儿的手,对视着她的眼睛,眼中溢满爱意,“房儿,还记得那日我们在山中游玩时候见到的幼苗吗?

  你相信我,芥子可成参天,国亦可,我秦国一定会强大的,到时候我也一定会变得更强!”

  画面一闪:

  “房儿!你坚持住啊!”

  此时的嬴政已经脱去了之前的戎装,换上了一身绸缎锦衣,显然境况已经比之前好转了不少。

  但是他的脸上却写满悲伤,此刻正单膝跪在床榻前,泪流满面,手紧紧的握住房儿的手。

  床榻上的房儿面色惨白,显然是久病未愈,如今似乎已然病入膏肓,气息奄奄。

  房儿挣扎着抚摸着嬴政的脸颊,“政儿,我可能坚持不到你为我造大宫殿的时候了。”

  “房儿,朕已经杀了嫪毐和吕不韦,掌握了实权,你一定要坚持住呀,朕这次就是来迎娶你的啊!”

  嬴政悲悲切切,却只能感觉到病床上房儿的体温,如同灰烬中的炭火一般满满的熄灭。

  “你醒醒啊!房儿!朕说要迎娶你,朕说好给你建造大宫殿的……”

  随后嬴政趴在房儿的尸体旁失声痛哭……

  业镜中的画面又是飞速转变:

  “陛下!连年战乱,民生凋敝,此刻建造如此规模庞大的宫阙,恐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儒臣附身跪拜在殿中台阶下进谏。

  “朕曾质于赵,百受欺辱,只有一人肯为朕疗伤,朕曾许诺恩人为之建造宫阙。如今斯人已逝,朕唯有履之承诺,方可聊表慰藉。”

  堂上之人,上衣玄色,下衫纁,冕旒后阴沉的眼眸中,是掩盖不住的悲伤。

  儒臣还不放弃,高声呼喊,“陛下三思!”

  “朕意已决!定蜀山,建阿房!”

  一言九鼎,驷马难追,皇帝下令,无人敢违,选址蜀山,兴建阿房宫,大张旗鼓,兴师动众。

  可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始皇帝站在阿房宫的宫阙内,日日歌舞升平,朝歌夜玄。

  可是外面越是喧嚣,越是衬得内心的孤寂落寞,越是热闹,越显得自己与这纷扰的世界格格不入。

  觥筹交错之间,只剩下一个孤傲难明的只影,眼中的泪水从苦笑的脸颊滑落,心中默默哀思,“房儿,孤平了四海,灭了六国,为你建了宫阙。可是如今,你又身在何方,为何就不肯多等等孤啊……”

  子玉明眸低垂,原来,我与若兮参与到彼此世界中的时间,比想象中还要早。

  这一世我是大秦帝国始皇帝,若兮,原来便是患难之时为我疗伤的赵玉房……

  还未等子玉思绪飘得更远,业镜中,第一次出现了与照业镜之人无关的景色:

  冥府首殿秦广王高坐于秦广殿内,堂下赵玉房的灵魂婷婷站在那里。

  秦广王看过赵玉房生前影像,和颜悦色看着堂下的赵玉房,“堂下灵魂赵玉房,生前你行医济世,造福百姓,积德行善,可以直接轮回转生。

  转生之后前尘往事尽消,但念你生前积德甚多,本殿另外许诺你实现一个愿望。前世你可有什么遗憾,下一世想要满足吗?”

  “有。”赵玉房脱口未出。

  “哦?有何心愿?”

  秦广王很是感兴趣,他想知道,如此善良之人的遗愿,又是何等的令人称道。

  “方才民女照那业镜,想不到我死后,他竟那样难过……

  殿君,生辰不可选,但死期可以,我的愿望便是下一世与他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听了赵玉房的辩白,秦广王面露几分难色,“这……姑娘,我且劝你,愿望只有一个,你可要想仔细了再答复本殿。”

  似乎是担心自己解释得不够清楚,秦广王又将面容调整得和煦了几分耐心解释道:“你可知轮回转世是为求生,是为经历更多的繁华。如今你转生只为求死,如此多少有些浪费你生前的福果。”

  “殿君,我想好了。”赵玉房的语气是那样坚定,那样毋庸置疑。

  秦广王有些愕然,随后叹了口气,“哎……也罢……崔判官,且宣判吧。”

  崔判官将手中判官笔轻放,端起生死簿朗声念道:“堂下灵魂,生前积善成德,造福百姓,下一世转投医药世家,求与今世未满恋人,不能同日生只为同日死,生死簿已写就,且去投胎吧。”

  放下生死簿,崔判官也觉得可惜,最后尝试劝赵玉房回心转意,“姑娘,我也劝你一言,有的时候执意求来的结果,或许与你想象中的样子会大相径庭,你可真的想好了?”

  “大人,我已经想好了。”

  “如此,你且去投胎吧,本官望你下一世可继续种善音,得福果。”崔判官合上生死簿,无奈摇了摇头。

  赵玉房却满心欢喜,对着堂上判官行礼,“多谢判官大人!”

  作者有话要说:

  查了一下资料,我国史料典籍中,关于人参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代。

  所以秦一统之前,一个不懂药理的人,将人参幼苗错认成是普通草芥,应该是合理的。

  (秦王没说过这句话,不用查,“芥子……”那句话是我自己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