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505章 衣带诏
  而贾诩正是看透了李傕想要打压李云义这一点,所以才提出只封虚爵,不升实职这个意见。

  尤其是李傕本就精明,更是听懂了贾诩关于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等人的暗示。

  他这是在暗示自己,如果自己不让李云义在名义上成为豫州和扬州之地的主人,将来就可以通过将这些地盘封赏给其他人,来挑起他们之间的斗争,而自己,则可以坐在长安坐收渔利。

  “哈哈哈,文和说的好啊。”

  李傕哈哈大笑,随后转身,面带欣喜地对汉献帝说道:“陛下可从文和之言。”

  “好吧。”汉献帝点头称是,随后立马颁下命令,草拟了诏书,封李云义为镇安侯,赵云从镇军将军升迁为安南将军,入了三品“四安”之列。

  随后,汉献帝又对这次平叛很有功劳的李云义和彭左也做了封赏。封太史慈为平东江东,从二品,彭左为骁骑将军,四品。

  不过,骁骑将军虽然为四品将,但是因为其名气原因,所以在汉朝历来都是较之其他四品将更高一等的。像是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其实就是汉朝的骁骑将军。

  赵云虽然受了升迁,但是也见到了李傕、郭汜二人对于刘彻的威慑,但是赵云毕竟不是张飞那种莽夫,所以考虑再三之后,还是没有发作,而是安静地一直等到了退朝。

  是夜,赵云正在长安为其准备的馆驿之中,伏案写了一封信,随后交予从军的一个侍军送往豫州府。

  侍从刚刚离开,一个守门的士兵便进来报道:“禀告将军,府门外来了一人,自称为车骑将军董承,想要与将军一见。”

  “董承?”听到侍卫的话,赵云一愣。

  自己与董承素无来往,这深夜时分,他来找自己干嘛?

  赵云犹豫片刻,挥手道:“请他进来吧。”

  侍卫领命而去,很快,一个身着华贵,体型微胖的人便径直走入,见到赵云便作揖道:“深夜到访,是有要事相商,希望子龙勿要见怪。”

  “将军来到,蓬荜生辉,子龙又怎么敢有怨言?”赵云也露出笑容,寒暄道:“不知将军深夜到访,有何要事见教?”

  董承听到赵云单刀直入,也不再卖关子,收敛了几分笑容,露出悲切的神色道:“将军于今日,可看到那李傕、郭汜在朝堂上的作为了吗?”

  赵云点头道:“赵云见也,二人皆有勇武,算是难得的武将。”

  董承听到赵云的话,脸色一冷,起身做出要走的姿态,道:“我以真心示将军,将军为何提防?”

  赵云闻言,急忙拉董承入座,脸上带着歉意道:“赵云非故意说谎,只是远道而来,没有带什么兵马,天子脚下,不敢妄言。”

  “天子脚下.....”董承的脸上再度换上悲怆的神情,语气中也带了几分哭腔:“如今这长安,哪里天子脚下?这分明是虎狼之窝啊!”

  董承说着,越哭越悲,竟颤颤巍巍从怀中掏出了一张黄布来!

  “这是?”看到董卓拿出的这张黄布,其上居然带着许多红色,显然是鲜血所染,赵云不禁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此为天子密诏,将军可展开一观。”

  董承泣不成声,磕磕绊绊道。

  “啊?”赵云惊讶无比,急忙接过诏书来,展开一看。

  只见这张黄布之上,竟然密密麻麻地都是血色!

  很显然,这居然是一张血诏!

  赵云心中更惊,将这封信从头读到了尾,这才慢慢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悲伤的神色。

  “没有想到,我堂堂大汉天子,诏示臣下,居然要用血书!”

  赵云乃是赤胆忠心的忠义之人,脸上当即流出几滴热泪。

  “将军。”董承拱手行礼道:“将军既然是李君侯之心腹,希望回到豫州之时,能够请示君侯,请其领兵征讨李郭二人,不然的话,天子危矣,社稷恐再无宁日。”

  董承一边说,一边泪如雨下。

  ”将军放心,我回去之后,定然会向君侯如实禀报。“赵云点头道。

  “好,既然如此,我便不多打扰了。”董承见到赵云答应了,当即露出放松的笑容,继续寒暄了几句之后,便离开了馆驿。看書喇

  赵云也不耽搁,当即又书写了一封信,将今日所发生的林林总总,尽皆陈述,派人送往了豫州。

  ....................

  豫州。

  却说李云义带着陈群,一路前进,过了过几天,才终于停下。

  陈群跟着李云义下车,当即发出一句感叹。

  只见此地山川俊秀,有流水潺潺,端的是个乱世中少见的世外桃源。

  “长文看此地如何?”

  李云义下车之后,长舒一口气,对陈群淡笑道。

  “是个好地方,只是在下不知,君侯带在下来,是?”陈群有些懵。

  要知道,现在的豫州可是政事繁忙到根本忙不过来,他可没有心情游山玩水。

  “来寻找治国安邦之人。”

  李云义淡淡一笑,随后解释道:“此地便是颍川阳翟。”

  “阳翟?”陈群闻言,皱起了眉头,随后突然双眼亮了起来,仿佛想到了什么一般,问道:“君侯不会是来请水镜先生出山的吧?”

  水镜先生,也便是司马徽。出身司马世家,隐居阳翟,是颍川名士。

  虽然司马徽是个隐士,但是才华卓众,学识广博。精通奇门、兵法、经学,所以颍川一带士子都知道他的名声,甚至还不乏有人从外地远道而来拜访。

  “君侯,请恕长文直言,司马徽隐士之名远拨,只怕不好请得出。”

  陈群叹息道。

  他也是颍川之人,自然知道司马徽的名头,也曾拜访过司马徽,所以更加清楚司马徽的为人。

  此人只爱研习经法,虽然腹有韬略,然而却没有成名之志,所以只是醉心学术,隐居在阳翟。

  在陈群看来,如果李云义是特地来请司马徽出山的,只怕要失望了。

  但是让陈群没有想到的是,李云义听到陈群所说,却是缓缓摇了摇头,露出神秘的表情道:“非也,我这番前来,不是请司马徽的,而是为了另外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