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502章 暂缓改革
  “有此三点,在下看来,君侯若是想要实行这个名为‘科举’的制度,只怕会招致大祸啊。”

  陈群的话,苦口婆心,罗列了现在施行科举制的种种不利情况,让李云义不住地点头。

  “长文说的是,如今虽然是好时机,但若是操之过急,只怕会适得其反。不过,以我看来,世家虽然一定会极力反对,但是未必会招致大祸。”

  李云义看着陈群,眼神意味深长。

  陈群听到李云义的点拨,当即明悟过来,心有余悸地问道:“这便是主公不征兆荀谌、钟繇等人的原因吗?”

  李云义缓缓点头,道:“哪怕现在不施科举,将来也必定施行此制,所以这豫州的内政,更不能让颍川世家插手。”

  忌惮世家的反对,这正是他拒绝启用荀谌、钟繇等人的原因。

  原本颍川世家在豫州的影响力就已经很大了,现在若是大批启用他们管理豫州,只怕反而会让豫州脱离了他的掌控。

  到时候,这豫州到底算是他的,还是颍川世家的?

  况且,科举制这种动摇世家根本的东西,这些世家势力一定不会同意。

  虽然豫州现在内政因为袁术而搞得一片混乱,但是在李云义看来,这也正是将其推翻冲来的好时候。

  李云义打算,就将豫州作为试点。

  毕竟,现在天下的任何一个地方,乎都存在着极其强大的世家力量。看書喇

  而豫州刚刚经过战争,又刚解决饥荒,尤其是袁术称帝之后,让豫州的人们对于之前的旧汉制都产生了动摇,李云义纵观天下,也找不过比现在的豫州更适合推行科举的地方。

  “主公难道....想要直接推行这个科举制吗?”

  陈群这个时候才算是明白了李云义真正的想法,有些惊讶地看向李云义。

  “不合适吗?”李云义点头道,眼睛只是静静看着陈群的表情。

  他当然知道,陈群也是颍川世家的人,而且属于四大家族,是真正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

  只是李云义也相信,如今的陈群和自己,也不单单是世家子弟与主公那么简单了。

  从陈群为自己请命,表示愿意去颍川,并倾尽全力让四大家族归顺开始,陈群就已经将自己世家子弟的身份和自己下属的身份做了一个区分。

  而科举制,李云义是一定要推广的,所以,现在李云义所做的事,就是试探陈群,让他在自己的世家子弟利益中,以及和自己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然而,虽然李云义早有准备,在听到陈群反对自己实行科举的时候,不免还是有些失望了。

  “在下还是认为不妥。”

  陈群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说道:“察举之制,自先秦开始,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君侯骤然改换,只怕会行王莽之事,让天下士子非议啊。”

  李云义脸露不屑道:“王莽恢复旧礼,乱行改革,灭亡亦是其自取其祸,焉能与科举比之?”

  王莽的改革虽然看起来都是为了百姓,但实际上都是在推翻现有制度,改换更加不成熟的旧制。

  而科举制,是察举制的进化产物,自然不能共论。

  “如此制度,难怪君侯拒绝了在下征辟荀谌、钟繇等人的建议,只怕这个制度,他们非但不会拥护,反而会不遗余力地去破坏啊。”

  陈群叹息道。

  熟谙制度规则的他,一眼就看明白了科举制的威力。

  一但科举盛行,世家的衰落便是必不可免。

  这个他能看得出来,这些世家的人,也能看得出来,到时候,若是他们从中作梗,那么以现在豫州都还没有立稳的局面来说,是很危险的。

  毕竟,豫州旁边的刘表、孙策,可都算不上是盟友。

  “既然如此,此事权且按下,等来日再议吧。”

  李云义也知道这件事急不得,况且陈群方才所说的三个原因也各有道理,科举制也许在盛世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现在乱世之中,自己立足未稳,就强行与权贵阶级反目成仇,妄图建立新秩序,这其中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有可能让自己功亏一篑,成为第二个王莽。

  所以李云义犹豫再三,还是觉得暂搁推行科举制的计划。

  现在还不是科举制能够发展的时机。

  “既然君侯不准备推行科举制了,只是现在的问题是,这豫州的内政,要交予谁人处理?”

  陈群提出了现在豫州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人才短缺的问题,才是豫州最重要的问题。

  若是不解决的话,只凭借陈群和袁术所留下的一些旧部,根本就无法完成豫州的恢复工作。

  “长文勿忧,我心中已有方案。”对此,李云义倒是显得十分淡然,仿佛早早就有所考虑:“现在,你可以看看这第二个竹简。”

  李云义说着,向陈群又递过来一个竹简。

  “嗯?还有竹简?”

  陈群接过竹简,正要拆开,却被李云义打断:“长文不必现在阅览,且先跟我出行一趟,至于这竹简之中的内容,长文路上再看也不迟。”

  “啊...好。”陈群脸露愕然,虽然他不明白李云义突然拉着自己出行是要干什么,但是还是立马答应下来,没有多问。

  于是,在李云义的故弄玄虚下,二人即刻起行,坐上了东行的马车。

  ................

  且说长安。

  在李云义的命令下,赵云带着一小支军队,押解着袁术的一家老小到了长安,同时还带来了李云义大胜的消息以及袁术的死讯。

  听到胆大包天到称帝的袁术死了,天子刘协喜出望外,马上下令备好宴席,亲自接见赵云。

  这一天,赵云早早地醒来,沐浴完毕,换上提前准备好的朝服,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来到了皇宫前。

  长安的皇宫,虽然名字叫皇宫,但实际上是州府改建的,所以其内部构造都与其他地方的刺史府、太守府没什么两样,只是多布置了许多只有皇室才能被准许使用的金黄色。

  毕竟汉献帝是被李傕和郭汜劫掠来长安的嘛,又没有事先准备,怎么可能给他准备什么宫殿?

看書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