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227章 司徒寿宴
  “明公,小心其中有诈。”

  众人闻言脸色纷纷一变,程昱更是立刻作揖,面色肃然道。

  所有人第一反应便是鸿门宴,他们家明公李云义若是前往了长安赴宴,焉有活着出来的道理?

  到时候将李云义捏成什么样,还不是那董卓说了算!

  这司徒王允可是国贼董卓门下的头号走狗,这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陈群、枣祗等人也是一脸凝重,深怕李云义头一热,就答应了下来。

  身为穿越者的李云义自然不会答应,即便是在明知道王允就是日后算计董卓,送董卓上路的黑手,知道王允这次办寿宴,就是在召集长安城中,亲近皇帝,却碍于形势,只能屈服于董卓之下的“帝党”,共谋大事!

  毫不夸张的说,这次王允寿宴,很有可能就是董卓即将死亡的警钟之响。

  “可惜不能亲眼看见吕布手刃董卓的首级啊。”李云义低声呢喃了一句,随后对程昱笑道:“仲德你帮我写封信回绝司徒大人,就说......就说我忙于青州政务,无暇入京赴他老人家的寿宴。”

  “是,主公。”

  程昱松了口气,旋即也不敢怠慢,立马就照做了。

  虽说寿贴上的时间是在年后正月十七,可平原县距离长安还是挺远的,一个月的时间那还得快马加鞭的赶过去。

  若是在寿宴前回绝了对方,那于情于理司徒王允都挑不出李云义的毛病来。

  可若是寿宴后的回绝信才到长安,那乐子可就大了。

  诚然此时的李云义已经初次崭露头角,登上了汉末群雄逐鹿的舞台之上,但他能不得罪王允这样的旧派官僚主义的老狐狸,还是尽量别去得罪对方了。

  一时对方是文人文官之首,笔杆子在对方手中,若是给李云义平白无故描一些黑料,虽然对于李云义本身来说不痛不痒,可谁愿意自己的名声不好呢?

  要知道李云义可是胸怀大志,绝不会偏安一隅的!

  再者王允使用离间计,利用吕布干掉董卓之后,也会因为自己的愚蠢与自负,在面对郭汜李傕的反击,致使长安再次沦陷到西凉军的手中,自己也身首异处。

  对于一个将死之人,他李云义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很快,时间飞逝,初平二年就这样远去,初平三年的桃符出现在汉末家家户户的百姓门前。

  大年初一至十五上元节,李云义令程昱准备了诸多肉食,分发给了平原县内年满四十以上的百姓。

  在这个平均年纪不到十八岁的汉末乱世,能够活到四十岁依旧是殊为不易,李云义秉承着前世生长在红旗下的良好传统,他目前虽做不到天下大同,但也不希望自己麾下地盘上的百姓,过不好一个安稳的新年。

  只是让李云义没想到的是,此举在他看来只是微末小事,也算得上是收买一些刚刚迁徙过来的清河国百姓的人心,却不曾想还感动了另一批人。

  他们就是平原郡原先支持黄巾军,对李云义收复平原郡十分抵触的一些地主豪强们。

  这些平原郡的地主豪强们见李云义竟然这么友善,再加上对方也是出身于地主豪强的身份,渐渐的让他们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开始尝试派人接触李云义,还试着将家族中原先佃户们犁地锄地的铁具分发出来,优先支援李云义派发给屯田的农夫们,让他们开垦荒地或是耕地。

  此举倒是让李云义刮目相看了一番,觉得这些人还不算太愚不可及。

  其实按照他的打算,在收复完平原郡之后,对于这些地主豪强的态度,第一反应便是尽数屠戮,用来彰显威严,表示他们才是正规军,是王师。

  抵抗王师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程昱在得知此事后,立马就劝下了李云义。

  他是这样说的:“明公您对族人严厉,可以是从对他们好这一点出发,可对平原县的地主豪强们也这般严厉,一副非要分出敌对、分出生死的态势,或许会暂时平息平原郡上下的诸多矛盾,可是也会引发其他地主豪强的强烈抵触。”

  “莫非明公是想今后,只停驻于这小小的青州,不想去追逐那象征着大业的那只鹿吗?”

  李云义听后,觉得程昱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杀意,给了平原县的地主豪强们一次“以观后效”的机会。

  总的来说,李云义觉得效果不错,至少能够在乱世生存下来的地主豪强们,没有几个是蠢货。

  想要混过乱世,除非有天大的气运,不然能够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聪明人。

  上元节很快过去,时间来到了二月初一,整个平原郡乃至于青州都开始了恢复劳作,就连李云义也不例外,但却有一位特别的人在平原郡郡府外递上了拜帖,想要求见李云义一面。

  “居然会是他......他没去幽州找他昔日的同窗公孙瓒,今日居然找上了我?”

  李云义拿着这份拜帖有些出神,一时间不知道是自己煽动了翅膀,干扰了时间线,还是他的记忆出现了差池,忘记了这段历史。

  “明公,可是有难事?”

  案牍两旁,正协助李云义办公处理政务的陈群、程昱二人发现了李云义的不对劲,前者忍不住小声询问道。

  经过数月的相处,陈群不仅很好的融入了李云义所在的阵营,还和程昱、枣祗等人相处的十分不错。

  三人都是行动派,用后世的话将,就是将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刻进了骨子里,办事都喜欢讲究严谨、效率与执行率。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三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李云义,使其有些偷懒的性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原本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的李云义,不自不觉间,也开始了积极的处理安排着政务,数月的时间让他们习惯了李云义的办事效率,突然看见对方疑似“偷懒、出神”,自然会下意识的询问一番。

  见李云义没有吭声,甚至说没有半点反应。

  三人顿时来了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