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70章 人妻曹的旧例
  片刻后,战斗结束。

  小规模的冲突他们打的得心应手。有心算无心,一阵乱战之后,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支追兵逃出去了几个。

  但剩下的,还能喘气的,都被缴械赶到了山林当中。

  “你们是朱虚汉军?”

  队率刚刚解决一个问题,便被一个年过半百的糟老头子抱在怀中。

  “还请大人救救我家王上!”

  “王上?”

  队率很快捕捉到了保住自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老家伙,说的好像是北海国王。

  “好了,俺不是大人,只是一个队率。你真想王上获救的话,不让去求求我家使君。”

  随后,他将糟老头子推开,一脸严肃道。

  “对,对对。”糟老头子连连点头,从手指上取下一个戒指,塞在队率手中:“救命之恩,来日再报,还请大人速速待我去见使君。”

  路上,队率才知道老头子是北海王刘某的宫令,这让他兴趣大减。不得不说,北海王对于北海百姓而言,毫无意义。

  四百年的大汉将他们都变成汉人,而非是北海王刘某的子民。

  “什么?北海王被黄巾抓了?孔府君不愿意派兵援助?”

  王修如遭雷击,好半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不愿意相信自己听得话是真的。

  因为他的恩主是孔融,是孔融任命他为高密令,一手将他提拔成为大汉的官员,而不是刘某。

  现在孔融做的事情让王修这个饱读诗书,忠君爱国的小年轻对世界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一个老太监连夜出城援救主君,所率百人奋战至死,颇有田横五百士的雄壮。

  作为陪衬,反派的孔融,自然是在老太监越光鲜亮丽,他们就越恶毒,越可恶。

  偏偏,王修知道,孔融做的没错。

  舍小家为大家,舍一人为万人,并非错的。

  等等党也不是不想救了,而是觉得时机不对。

  “府君做的不错,只是李云义未必会与孔府君一样按兵不动。”王修心中自语,骇然的看向李云义。

  他现在终于确信李云义就是改变北海困局的最佳人选。

  “叔治兄,勿要着急,孔府君治下百姓百万,顾虑颇多。咱们作为大汉臣子,正是为夫君分忧而来。”

  李云义老谋深算,他一边安抚王修,一面又安抚起来这个老太监。

  “府君身居昌都,不受黄巾胁迫......”

  “府君之事不急。”王修难得的打断李云义还未说完的话,哂然道:“冒昧了,但修认为云义所言兵贵神速颇有道理。若是能够趁着夜色救下王上,是幸事。”

  李云义微微颔首,王修说的很对,夜色遮掩下,他能做很多事情。

  同时,夜色遮掩的并不单单是他这一支朱虚汉军,还有黄巾。

  他可以肯定,现在青州黄巾并不知道自己的动向。

  青州黄巾的动向,老太监所说的也只是半个时辰前,或是白天的时候。

  “数万大军,这该如何是好。”王修沉默了,他是主战派,却不是傻子。他知道数万黄巾是什么概念,也知道自己一方只有两千人马。

  这一数目足以让他放弃一切幻想,连去昌都的勇气都没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云义也并无太好的办法,他没有退敌之策。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毫无作用。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曹刘联军有五万军队。曹操的大军当中人心浮动,大半都是民夫,真正的士卒不超过二十万。

  这一数目是一比四。

  而昌都城中的汉军有五千,城外有两千。

  青州黄巾则有至少四万。

  这数据是一比六了。

  李云义的额头不断浮出冷汗,他并不担心城外的黄巾战力彪悍,将自己一口气吃掉。他担心的是自己跟城外的黄巾交锋之后,城中的友军不动如山。

  他区区二千人,又不是人人都有三头六臂,想要取胜,难于登天。

  “云义,此计不可行。”王修再度纠正自己的提议,沉声道:“时局变化,黄巾兵力陡然增加,万万不能再度弄险。”

  “经他们这一闹,黄巾必然加强防备,不会再给咱们可乘之机。”

  王修字字斟酌,都是他冥思苦想后得出来的结论。他不相信黄巾经过这样一次夜袭还能睡下去,还让自己有机会救出刘某。

  “这倒不一定。”李云义笑了笑,这类的事情他知道不少。最近的一次就是人妻曹在宛城大败,被贾诩两次骑脸。

  黄巾不是曹老板,在经历了一次突袭之后,他们防备未必会森严。

  “叔治兄可会一日早上,吃上两顿早饭?”曹老板的例子不能举,李云义便举了一个更为贴切的例子。

  “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青州黄巾上下无序,纵然是司马俱坐镇营地,也难以号令到寻常小卒身上,叫他们彻夜不眠,去看管一个俘虏。”

  “这便是你我的机会。”

  李云义目光灼热,看的王修一阵惭愧。倒不是他看到了李云义的决心,而是他已经跟孔融一般,认为援助刘某一人,不符合北海百姓利益。

  现在李云义越坚定,他就越感觉自己多余,是个恶人。

  “若是黄巾加强防范又如何?”王修沉思良久,忍不住问道。

  李云义对此早有准备,他笑眯眯的招来张开:“打仗的事情,不是看阵前谋划多好,而是将士随机应变的能力。我与叔治兄坐镇后方,纵览全局就是了。”

  “能不能打,只有到了才知道。”

  青州黄巾营地在昌都城西,濒临丘陵下的营寨。早先到来的青州黄巾不需攻城,他们便将附近的山木砍伐一空,照着数万人的规模修筑了营地。

  其栅栏都是以直径一尺的圆柱捆绑而成,每个三十步就有一座一丈高的岗楼,配备三五名黄巾日夜值守。

  栅栏内部,每一刻钟便有百人的巡逻队伍走过。

  这都是司马俱的安排,他对青州黄巾的战斗力心知肚明,知道这些百姓桀骜不驯,只会劫掠,不会打仗。

  作为太平道传人之一,他看不上这些似军似贼的军士,却也不得不倚重他们,叫他们为自己效力。

  于是,他就在营地,跟巡守上面下功夫,免得再度出现被汉军袭营的旧事。

  营中黄巾叫苦不休他得见,却懒得解释。有些话说千八百遍,听不见的人仍旧是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