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866章 连弩
  “二千石?未免太多了吧?”

  马均咋舌,世家评判标准就是家族当中三代人是否有人当上两千石的高官。当上的是世家,三代人没有当上二千石高官的是寒门。

  齐公现在一句话便造就一个世家......

  “你三千石。”

  “太多了,臣以为微臣能力寻寻常常。”

  马均心惊肉跳,知道李云义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整个工部都没有确立俸禄品级。往常自己拿的是千石俸禄,现在看似翻了三倍,只是钱粮拿的多了一些。

  可钱粮之外的政治地位一下飙升。没人能够忽视一个三千石的官职,也没人能够给出诸葛亮足够的价码,让他跳槽担任一个二千石的官。

  除了李云义。

  即便是在朝堂上地位最高的荀彧,也只有资格建议,没有资格任命二千石的官。尚书台的权限只有六百石以下官员的任命权,真正批准还得君主过目。

  就目前来说,荀彧拟定的名单李云义不会拒绝,但这一规矩只要存在,迟早会派上用场。

  “不,德衡天赋异禀,才学惊艳,莫说是三千石的俸禄,便是五千石都能担的起。”李云义笑而不解释,大齐官员俸禄一直不少。

  现在将约定成俗的二千石变成三千石五千石,不过是将某些赏赐惯例,提高官员的待遇。

  只有提高待遇,才能让官员吃到胡萝卜的时候,稍微遵纪守法一些。就算是一千个官员当中因为提高俸禄,十个人不在贪腐,那就是好事一件。

  “孤一直都在提高官吏俸禄,这次就从工部开始,你觉得如何?”李云义笑吟吟的,工部对内对外各有一本账册,对朝廷的诸多工程,都是承包者。

  换言之,工部是需要盈利的官方机构。就算在大部分建造是亏本的,但在匠造上赚钱,却也不难。

  无论是白纸,还是工坊打造的农具,都风靡中原,销量不菲。

  工坊有不菲收入,作为掌管着的马均收入不过千石,其他官吏收入更少,必然产生贪腐。

  “臣以为主公应当提高尚书令等人俸禄。”

  “他们的事情日后再说,眼下是提高工匠收入,提高工部地位。德衡不是不想让诸葛亮离开工部?这样,我许他每一旬休沐五日,前往书院当中学习。康成公博古通今,正好作为诸葛孔明良师。”

  马均有苦说不出,明面上自己地位大幅度增加,值得高兴。可偏偏自己身份尴尬,根本不是主流士人。别的士人都是从地方官一步步爬上来。或是从谋士变成郡守,主政一方。

  唯独自己跟诸葛亮两个,一个扶风马氏,一个琅琊诸葛,两个世家子没有治民,就成二千石的官员,已经领架在三公之上。

  若是让天下人知道,口诛笔伐绝对少不了。这样一想,他有些蛋疼,苦笑道:“主公所谋甚大,微臣虽然了解不多。却也知道经学传家的世家的二千石官员入场券被主公破坏,绝对会反对主公。”

  “不不不。”

  李云义摆摆手,都是千年的狐狸,装什么纯情?

  “世家子反对孤是因为二千石官职?他们反对的是他们没有担任二千石的高官。让德衡孔明这样的年轻人先一步进入大齐核心。这样,你有空也去拜访康成公,翁叔公。纵然不能学到多少经学,也能有他们二位作为的依仗。”看書溂

  “这样,你与诸葛孔明怕挨骂的话,孤请河间太守应劭为工部尚书。此人擅长清谈,不善做事。正好你与诸葛孔明做事,他顶在前面。”

  马均闻言大喜,连声道:“主公所言甚是,微臣愿意边文礼佐官,为主公效力。”

  “只是边君未必会接受此骂名,与天下名士对垒。”

  马均起身,心情复杂。工部尚书位置对自己很重要。但比起天下的骂名来说,还是实权更重要。当不当尚书没关系,重要的是还能留在工部。

  “有一就有二,工部之后其他官员俸禄也会增加,无非是时间早晚。应劭若是不愿意来邺城为官,才是怪事。除了工部尚书之外,孤还能许他一年后进入内阁。”

  齐军名士不少,年纪地位都够的却不多。马日磾是汉臣,不能入阁,成为齐军核心治政的几个人。郑玄是大儒,必须跟朝廷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才能地位超然。

  在齐军体系当中大儒除了许靖之外,只有应劭。这位被曹操所杀,兖州叛乱四起,陈宫张邈迎接吕布入主兖州的导火索早在曹操老爹被杀,就立马带着麾下人马奔走青州。

  另一个时空应劭没地方跑,被曹操所杀。青州军异军突起之后,应劭有了新的选择,躲避青州,在太守任上辗转,证明了自己除了清名,一无是处。

  “此事不用再提,上次诸葛孔明说得连弩,研发的如何了?”

  李云义扯开话题,应劭如何应对是应劭自己的事情,想要权势,就得付出代价。名士养望为的是官职,为的是家族未来。

  自己关心的是工坊内部生产,诸葛连弩能够早一步问世,骑战,水战的时候都能减轻伤亡。

  “诸葛孔明一直都在改革,学习,未必有时间做这件事情。”

  马均理所当然的为诸葛亮开解,作为自己手下第一干将,诸葛亮的能力出众,匠造虽然有些拉胯,但在其他方面确实一等一的大佬。

  这样的人放在哪儿都值得重用,不能因为没有造出连弩,就进行责罚。看書喇

  “这件事情主公就不要过问了,微臣会想办法将连弩拿出来,用在军伍上面。”

  马均把胸脯拍的邦邦响,大声保证。

  “微臣拜见齐公,大人。”

  诸葛亮不紧不慢的迈步入内,此处是工坊内部,不缺赤膊黑皮的工匠,李云义这样戎装加身的人犹如夜空中的星火。

  “孔明尽管放心,齐公许你左侍郎的位置,俸禄也提升到了二千石。”

  马均挤眉弄眼,原本对连弩不算上心,也没有抽调多少人力物力研发连弩,加之新年,战争,工坊的人力已经被压榨殆尽。

  在不影响耕种的情况下,根本抽调不出足够的人力进行研发。

  现在旧事重提,他记在小本子上面,上了心,准备尽快拿出成绩。思路是现成的,差的是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