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808章 反击的手段
  天高云淡,温度不断升高,就在豫州逐渐沸腾的时候,李云义却去了长安。

  相比豫州,当前长安更加重要。

  庞统已经率军移师汝南,坐镇豫州中心,身边是李典,张飞。

  再往北的兖州也有冀州驻军随时可以南渡黄河。

  世家唯一的底气,族兵现在还能发挥出几分力气,没人知道。

  大齐战旗在中原腹地一座座城池上面翻飞,百姓叹服,军士更是挺拔威武。

  这一日,大雪纷飞。

  长安城中酒肆纷纷将帘子放下,缓缓将米酒温热,热气腾腾的米酒与各色菜肴让食客们脸色绯红,话多了起来。

  “掌柜的再来一壶酒,咱们今儿高兴。”一个士子面带醉意,脸上却是春风满面。要说书籍便宜,对谁的影响最大,并非是叫的最起劲的世家。

  而是家中有些余钱,却不足以请名师,也没有资格进入拜入世家门下,充当世家走狗的寻常士人。

  他们现在恨不得当齐公的狗,只想诵读更多的书籍。

  原本立在广场上面的熹平石经被战火摧毁之后,贫寒士人已经失去了自己上升的门路,要么像另一个时空那样生于无名,死于无名。

  “二位是买到了齐公督造的书籍?”掌柜的是明眼人,他能经营一家小小酒肆,在战乱之后快速站稳跟脚,就野心不小。

  相对商人,读书人才是人人敬仰的大人物。尤其是他这样的小生意人,太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往日自己没有机会触碰书籍,更没有跟士人说话的机会。现在好了,齐公倡导人人平等,平定三辅后,改名雍州。又迫不及待前往凉州,要将持续数年的羌乱彻底平息。

  这事儿,往日他们想都不敢想。

  现在齐公却信手就能做到。

  或许,自己儿子也能读书,成为士人。

  “正是,你且看看,这字迹据说是蔡公遗留下来,风骨更甚以往。”那士人早就喝醉,此刻一如拿到玩具的小孩,在人前炫耀自己新买的玩具,恨不得人人都夸赞自己几句。

  他们全然不知,这笔迹虽是才蔡邕改善的,真正执笔之人却不是朝中重臣,而是蔡文姬。

  师从蔡邕,对自己父亲十分了解的蔡文姬在书法上的造诣并不强,只比寻常得书法大家强了一些。在李云义答应由她整理古籍之后,许多典籍最初的抄写版本就是按照蔡文姬的笔迹来的。

  一时间,整个邺城,乃至天下流传的书籍,都是蔡公字体。蔡邕名望进一步增强,反而没什么人提及他曾经委身董卓,替董卓说好话的旧事。

  当下时人,诸侯当中,没几个人跟董卓没有牵连,关东诸侯已经被覆灭殆尽,剩下的除了刘璋之外,都是董卓李傕郭汜册封的地方大员。

  反董卓是潮流,但是跟董卓有关系就需要被打倒的话,天下诸侯没一个愿意。大家屁股都不干净,还是装作没看见得好。

  “不错不错。”掌柜的那知道这里面的差别,他根本不识字,倾慕之情却不是假的。他嘿嘿笑道:“既然二位能够抢购到齐公督造书籍,日后必定能够得扶摇直上,成为齐公麾下重臣。”看書溂

  “重臣?想都不要想,我只求做齐公麾下一刀笔吏,看这天下变成另外一副样子。”那人骄傲自矜,心口不一。

  谁都想往上爬,可不是谁都能顺利爬到那个位置。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人人都对齐公敬畏有加。却没有几个人真正能够成为齐公麾下大臣,与齐公同舟共济。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考学之外,现在一郡太守举孝廉,招募郡县官吏,都需要刺史监督。寒门子弟根本拿不到举荐信,只能等下一次考学才能一展胸中抱负。

  隐隐的,士人们已经有了一个共识,要么学识能力能够让太守,刺史满意,成为大齐官吏。要么考学,用自己的能力征服官员,成为大齐的一份子。

  前者很难,后者也不容易。

  但考学终归是看自己能力,而不是看人脉。

  有人脉自然是选择举孝廉,没有人脉就得考学,通过齐公幕府里面的贤臣考校,成为其中一员。

  “敢问二位先生,小人也想让小子读书,不知这天下,是否能行?”掌柜的目光转动,忍不住问道。

  “齐公仁慈,废除士农工商户籍之别,你想读书,便让家中小子读书便是。我与你说,这长安城中日后定然私塾遍地。传闻齐公已经在邺城开办部分烈士子女就读的私塾,唤做小学。这学校当中,不仅仅是军人之子能够就读,你我这样的百姓想要就读,也是来者不拒。”

  “每月只需要缴纳一定的银钱,就能读书识字,开启蒙学。等到数年之后,纵然不能成为官吏,也能写能算,做什么不行?”

  那士人絮絮叨叨,将自己听说的传闻一一道出。

  邺城现在是大齐中心,也是天下中心。齐公所做的一切在天下人看来,都影响深远。

  哪怕李云义随口一提,没有花费太多心思去做的事情,当下都有许多士人甘愿听命,成为齐公李云义手中的刀剑,为他铲平前路。

  “李兄,齐公还要在邺城考校老师,只要学问足够,就能当一辈子老夫子,教书育人,日后未必不能桃李满天下。”

  李兄闻言大笑:“此话我也听说,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这教书育人,哪有教化百姓重要。”

  “这话你就说错了!”

  正说着,有人插嘴。却是披着斗笠,顶着风雪的来客。

  那人入门见礼,拱拱手道:“诸位都是贤才,却未必知道齐公心意。官吏固然不错,可夫子也是衣食无忧,多年潜心教学,未必不能出任一郡,一州教育长。”

  “齐公曾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二人要么等一年考学,要么在立夏之前赶到邺城,前往邺城考校。若是成了夫子,也能寻一个安静去处,每日教书育人,陶冶情操。三五年后,学问精进,要么当上院长,要么重新考学,出将入相。”

  那人笑笑,径直坐下来,在掌柜的殷勤问询当中,点了一壶酒,一斤羊肉,吃喝起来。

  “敢问先生大名?”

  李哥上前拱手。

  “豫州袁涣,表字曜卿。”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