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783章 六部
  “齐公到!”

  随着刻意拖长,更显悠远的呼喊声传到荀彧耳中,他总算长舒了一口气。除了自己之外,只有齐公李云义有资格决定这些人如何擢升,使用。

  这一点,程昱来了也不行。

  “主公。”

  他起身,拱拱手道:“其他科的人才已经敲定,唯独士人当中,有四人抑制豪强的法子各不一样。他们分别引申高祖迁移豪强,也有平分土地,提高税赋种种观点混杂其中。”

  “毛玠,董昭,刘馥,鲁肃?”

  简简单单四个名字凑在一起,却还是有些不同。这些端端正正呈现在白纸上面的名字墨迹很浓,每个字都是微微凹陷下去的。

  “这几个人可以多加关注,一齐录用之后,在与他们详谈,看看他们的抱负,再让他们亲自去做一地为官,从县令开始,给他们机会锻炼。”

  李云义微微一笑:“大汉很大,年轻人也很多,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正好培养后备力量。想要让世家豪族安心过日子,可不易。”

  他翻看着手中更加详尽的对策,倒是对这四个年轻人愈发了解。毛玠锋芒毕露,董昭圆滑,刘馥冷静,鲁肃最为奇怪,他是豪强出身,却又不介意自己的身份,通篇文章当中都是重法律,明刑罚。

  “鲁肃所言精准,但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久。”荀彧扫了一眼,补上自己的评价:“可以他为法吏。”

  “这样的人充作法吏太过浪费,你说让他做廷尉掾,现在廷尉身边学学,日后做廷尉,贯行自己的策略,你看如何?”

  “有的人走着走着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尽管荀彧温润如玉,但他的话语仍旧锋利,似乎内有深意。

  李云义只能假装听不懂,淡淡说道:“只要他的目的是为了大汉百姓,无论过程,只看结果。过程纵然曲折一点,却也不是什么太坏的事情。真正坏的是,自始至终都没将百信放在心上,为的是名利。”

  荀彧与他相视一笑,这何尝不是说的自己。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的目的,也不记得自己的身份。

  这一路究竟是为了天下百姓,还是大汉,他说不清楚。

  两人的注意力很快回到参加考学的士子身上,开科取士还是头一遭,一切未曾有所定论,今日所见一切,都是后来的榜样。

  好与不好,都会被记录一下,作为参照。

  “士农工商军五科其他是否已经拟定?”

  李云义略微回想,道:“各科择选人才并无太多区别,虽不是全部录取,但此番来邺城的多为杰出之士,稍加培养,也能派上用场。”

  荀彧明白自家主公的意思,来的都是客人,能够留下就留下。现在缺的是有上进心的人才,能够从各州郡奔赴到邺城,就是有心之人。

  能力反倒是其次。

  “既然如此,那士人不宜择选太多,从而鼓励士人,百姓去参加其他科的考试。”

  非常好!李云义微微一笑,不愧是跟自己心意相通的男人,怎么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想到一起去。目的性很明确,这就够了。

  有了目的,才能做出选择。

  “这四个人给我,其他的择优录取,优秀者从县主簿,县丞作为起点,其余次之。”李云义再度将名册翻了一遍,发现自己认识的名字,也就这么四个。此番考学的人虽然不少,却没有太多历史名臣出现。

  “正好并州朔方三辅许多郡县有官员缺口,从关东抽调之后的空缺,就用他们填补。”

  荀彧迅速敲定这些人的安排。随着不断扩张,官吏之间的区别愈发模糊。太守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有名望的士人。但县令县长现在有将近十分之一,都是从小吏提拔上来的优秀者。

  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却已经跳出来官吏泾渭分明的界限。

  “其他科择选出来的人才,全都归置在邺城,充作六部。”

  “六部?”荀彧心神一怔,很快反应过来齐公这是要取代三公九卿,用尚书台,六部构建新的体系。

  这些跟三公九卿毫无关系的人才稍加培养,不能成为主官,也能成为干才。

  按照李云义的计划,一切都要稳步推行,才能让朝中抵触最小。从细微之处改革,时间久了,才能撬动大势。

  “六部可以筹备,以干吏填充,以新进之人作为补充。各部尚书,还需要从长计议。”

  “暂时不用设置尚书,工部除外,就让大将造马均担任。其他五部暂且由尚书台负责,你跟郭叔父,仲德公,多多上心,先将农务,工部的诸多事宜转移到六部当中。”

  荀彧不清楚这样改革是为了限制三公九卿,重立官府机构,而是齐公李云义另有想法。但作为臣子,他只能支持。

  李云义没有更进一步,逾越上位。投桃报李,应该自己出面,为李云义清扫障碍。

  他更知道,在这个时代举孝廉之后,最好笼络士人的手段就是考学,足以让自诩有才干的人主动参与进来,从一县之地开始自己封侯拜相的生涯。

  “诺。”

  “放榜吧,明日一早便请优秀之人前来齐公府训话,分配官职。”

  李云义起身离开,考学并不驳杂,难的是这是初创,没有任何规矩。

  第一次考试之后,下一次考学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将考学变成科举,这都需要从长计议,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决定的。

  至少现在,举孝廉的举荐制度跟考学并存。

  是时候开始新的篇章,用造纸术横扫天下,打破垄断。

  “去工坊,看看大将造在何处。”

  李云义看了一眼层层叠叠的屋舍,转身走向城郊。工坊并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

  邺城很大,城中商业繁华,很难容纳一个工业区。在拿下邺城之后,李云义便将工坊迁移在城外,在巨鹿河边,重新修筑一座小城,作为工坊所在。

  无时无刻,工坊都热火朝天,昼夜灯火通明。

  在这时代,马均就发现昼夜不息,消耗一些灯油,就能够让工作效率大大增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铸造最多的器械。

  配合先秦旧有的流水线,简直无敌。工匠的作用被无限削弱,学徒也能参与其中,作为主力。

  工匠可以专心处理一些更为复杂的工作。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