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773章 归来
  秋意渐浓,长安城中早起贩卖葵菜,蔬果的百姓日益增多。原本空置的土地,前后不过两个月,便有了些许产出。

  连续数年都吃不饱穿不暖的雍州百姓日子稍微好转,仍旧将田地当中的产出送往长安,换取几枚五铢钱,也是一桩好事儿。

  以往这些东西要么自己吃,要么烂在地里。斗升小民根本没有贸易这个概念,没事更不会进城。

  倒不是不想,而是诸侯混战,人人都再想办法搞钱。城门税一收,生活在长安城中的百姓进出长安,都得三思而后行,更别说在长安城外,为了斗升奔波终年的小老百姓。

  现在齐公废除城门税,又让小吏军士下乡宣传齐地政策,才有百姓踊跃入城一事。

  过去他们被李傕郭汜祸害惨了,现在有了齐公李云义,立马誓死效忠,将上行下效一套发挥到了极致。

  穷怕了,饿怕了。现在好不容易换了一个统治者轻徭薄赋,赈济百姓,雍州百姓的忠诚度蹭蹭上涨,比中原扬州等地的百姓,对齐公更为信赖。

  对此荀攸最初好奇,现在已经习以为常。

  自从重归故土,荀攸在长安也见了许多往日见不得风土人情,也是大为感怀,愈发觉得自己做的比在大汉做的好了许多。

  这董卓李傕郭汜无道,大汉君主皇帝就有道了?

  灵帝一朝,官宦横行中央,世家豪族横行地方,内外盗贼反贼不计其数,中华大地战火连绵,这是有道还是无道?

  李云义没那么多心思,他跟荀攸王粲司马懿杨修等人在城门口默默观察,倒不是体察民生来的,而是进出城的百姓太多,一时半会儿轮不到自己。

  倒不是不能插队,而是齐公都没插队,其他都甭管有多大的急事儿,都得憋着。

  “主簿。”

  有人到来,将一封急信递给王粲,后者拆开,一目十行之后,挥舞着信封大步走向李云义:“主公,散关大捷,军侯周仓斩首氐人头领雷定,俘虏三千余人。”

  “哦”

  李云义有数了,散关的事儿不算什么大事儿,稍微派出一个良将就能将氐人按在地上打。东汉末年,大汉对于边塞的敌人,还有武器上的优势,装备更好,战斗力更强。

  一边是职业化,武装到牙齿的精锐,一边是临时征召,武器甲胄需要自己准备的边塞民族,哪一个战斗力更强,不言而喻。

  “主公,这几日长安城中用小钱的百姓越来越多,五铢钱反而用的不多。”从蓝田归来的杨修目光灼灼,蓝田的货币情况比长安更加严重,一边是大汉的贸易重镇,光武皇帝的家乡南阳,一边是长安。

  大量小钱让蓝田官员痛不欲生。几乎每天都有商贾拒收小钱,直到长安这边开始稳定生产,兑换小钱之后,这一趋势才有所缓解。

  跟其他州郡不一样,钱庄在雍州已经遍地开花,每一个县都可以自由将小钱兑换成五铢钱。

  在蓝田的时候,他就佩服得不得了。不曾想回到长安,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齐公的厉害。

  在杨修看来,这长安的繁华程度,不亚于中平年间,韩遂边章造反之前。

  大汉经济崩坏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长久的放任自流,吏治败坏才导致的。

  杨修并不知道明末惨剧,却也知道税收的重要性。往日自己家是大汉一等一的世家,得掌控大量土地人口,当然会反对齐公李云义的政策。看書喇

  现在弘农杨氏屁都没有,谁会在乎李云义想做什么?没有利益冲突,他甘愿做齐公李云义的走狗。反正收税收的也不是自己的赋税。

  “正常,这叫信心。小钱币值固定,虽然低贱,终归是钱。老百姓也好,商人也罢都会想尽办法将小钱用掉。实在用不掉,就去钱庄兑换成五铢钱。”

  一群老帽儿,国家稳定靠的是货币?不是,是信心。

  只有百姓对自己,对齐公幕府当中的官员产生信心,才有这样的效果。换成天下其他诸侯,用同样的手段对待百姓,效果绝对不一样。

  现在才哪儿到哪儿,等钱庄便大汉遍地开花之后,才是贸易繁盛的时代。

  “仲宣,你准备一下,使匈奴中郎将赵云大捷,这个可以好好宣传一下,在幽州并州雍州多多宣传,叫百姓知道我们横扫鲜卑,也让不安分的家伙,安分一点。”

  “消减并州常驻军,三分之一回家过年,三分之一调遣到朔方。并州南部司隶治安,贼捕负责,一郡驻军缩减到五百。”

  郡分两种,一种是边郡,郡尉叫做都尉,军事能力要大过行政能力。另外一种则是郡,郡尉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治安,抓贼。

  一个郡五百人,数目不多不少,日后可以增加贼捕,驻军数量只能缩减。

  和平时期,不需要维持太多军队。

  王粲杨修无所谓,荀攸司马懿却是暗中记下笔记,这无疑是对军政体系再度改革。现在青州守备军已经基本被调离,成为太史慈麾下的野战军。

  豫州兖州的守备军,一个调遣到了雍州,一个驻扎南阳。大片州郡,实际上是没有大规模驻军。

  原本规模有二十万的齐军,现在增加大量俘虏,降军,数目增加五万,到了二十五万之巨,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将兵力用来镇压内部叛乱。

  中心空心,军队全在边境线上,才能让精兵简政。

  曹操打官渡,只有颍川纳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遍地反贼的事儿,在李云义治下根本不可能发生。

  地方豪族世家野心家不少,却不是傻子。中原心腹没有太多驻军,可不意味着齐公对这些土地的掌控力不足。

  那些往日连饭都吃不饱的泥腿子,现在就是齐公李云义最忠诚的簇拥,就对不会高举反旗被裹挟造反。

  “诺。”荀攸最先应诺,这是非常合理,对大家都有好处的。

  唯一倒霉的就是一些郡尉,手中权力一下腰斩。

  司马懿眼珠子乱转,倒是想到即将可能发生的变故,不仅跃跃欲试。要是有世家豪族郡尉因为利益受损,密谋反判的话,对自己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地方上毫无波澜,自己想要做出成绩,反而不易。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