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654章 荀攸想收徒
  “起火了!”

  “起火了!”

  杂乱无章的呼喊声将司马懿从断壁残垣的长安城中回过神来,他的父亲司马防曾经是京兆尹,京兆尹乃是三辅之首,长安便是京兆尹的治所。

  他少年时期便在长安呆了数年,及至董卓之乱,方才回到河内家乡。看書溂

  近日在吉安,却是唏嘘不已。

  “泾河水量巨大,速速派人分散各处,取水去。”

  杨修闲庭信步,一桩桩是由分不下去,看的一旁的司马懿眼花缭乱。

  “你大兄有了选择,现在轮到你了。治军不是小事,做的不好,影响甚大,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杨修循循善诱,早就听过司马懿的聪慧之名,对于这个尚未出仕,将被自己提携进入大将军幕府的年轻人,他有心拉拢,事无巨细的说明。

  “懿知晓了,多谢德祖兄。”看書喇

  “无妨,你我世代通好,自当多多亲近。”

  “主公,杨主簿到了。”

  李云义脸色铁青,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西凉军鱼死网破,在粮仓被攻破之前,就已经开始放火烧毁粮食。

  他捏紧拳头,看着火焰当中仍旧在拼杀不休的关羽,却是半个不好都说不出来。

  将士死战,却敌不过西凉军鱼死网破的决心。

  “城中存量数目一定要探查清楚,弄清楚损失之后,找李傕要账!”李云义深吸口气,调整情绪之后,才见到杨修与一个年轻人,一前一后入内。后者更为年轻稚嫩,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主公不必惊慌。”杨修板着一张脸,严肃道:“西凉军囤积粮食的重点并非是长安城,而是郿县。长安城一旬之前,还在李傕郭汜争夺当中,并无太多储蓄。眼下城中积蓄的粮食,不过三十万石。此人乃是负责粮仓的文吏,对粮仓知之甚详。”

  “孤不缺粮食。”李云义冷冷看向火焰升腾之处,咬牙切齿:“孤是痛恨这等做法。下邳城破之后,曹操不曾将粮食府库摧毁。西凉军残暴也就罢了,如今种种做法,是以为孤不敢杀他?”

  他恼怒,道:“升帐召集众将,留下一员校尉负责清理粮仓大火,绞杀不愿投降的西凉军。”

  “诺。”

  杨修来不及介绍司马懿,便被一连串的事物砸在脑袋顶上:“仲达,时间不等人,你速速去城东请荀军师前来。”

  “诺。”

  杨修又接着吩咐,数骑奔出之后,才松了口气。

  “主公,是否要提前进攻西凉军?”他问。

  李云义摇摇脑袋,拿下长安与否,对局势影响不大。此处重要的是政治意义,而非民生。

  世家豪族看来,百姓死的再多,也没那一个消失不见的皇帝重要。

  齐军恰恰相反,所有人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没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寻找皇帝。对他们所有人来说,这个皇帝不要也罢,死的比活的好。

  “按照原计划一点点吃下长安就行,眼下关键的是百姓。那一批迁移到蓝田等地的百姓如何了?”

  “传闻原上白鹿出没,是为祥瑞。真假无人知晓,但百姓信服,已经在蓝田种菜,准备种植冬小麦。”

  白鹿?李云义一怔,不知道这是不是异世界的相逢,竟然如此巧妙。

  “此外便是,河内司马公,前京兆尹之子朗,懿抵达长安。”

  “司马朗,司马懿?”李云义沉吟,倒是没了一开始的那么惊讶。他有收集癖不假,可手下五虎将,五子良将,奇谋不断地军师,已经收集许多。

  一个司马懿,短期内的作用,还不如司马朗。

  “司马朗的话,他在何处?”

  李云义看着站定不动的杨修,想到刚才紧随而来的只有一个,看其年轻,应当不是司马朗,而是十六七岁的司马懿。

  “司马伯达一心为民,见到臣,便请求协助百姓东迁去了。”

  “这样的话。”李云义微微颔首,倒是有一个位置安置司马朗:“姑且给他一个长安县丞的官身,协助你迁移百姓。若是做得好,来日正好升任一地县令。”

  “至于司马懿,他不曾去治民,便去堳县协助李典,姑且在孤的幕府当中,挂一个参军。”

  临时构建的齐侯府中,杨修看着不动声色的主公,只是拱手称诺。

  “还有就是,汝父如今还是大汉的司徒,长安平定,过往官员,都要前往长安,重建朝廷。”

  杨修微微惊讶,也不好与李云义直说,不要重建朝廷,直接称帝就是。

  大汉是讲规矩的地方,还是要从封侯,封公,封王,一步步往上爬。

  爬到顶点,才是皇帝。

  “臣这就去处理。”

  荀攸最先赶到,他到的时候杨修刚刚离开。

  “这杨德祖倒是一员英才,能够短短时间将军中诸多文书,庶务处理得当。”

  荀攸不吝赞美,他是军事人才,治民也不错。唯独不擅长的便是数不清的庶务。有的人天生就擅长处理琐碎小事,有的人则擅长大方向。

  现在有杨修事无巨细的处理小事,他能正大光明的划水,日子过得美滋滋。

  “杨德祖的确不错,为人聪明,又会审视识度。”李云义笑笑,对杨修也非常满意,想到自己没有孩子,杨修不可能卷入立储之争,更不可能因此杀了杨修。

  杨修聪明,但他绝对不是死于聪明的,而是他的资源用来支持曹植,曹家必然内乱。继承人上面,曹操十分谨慎,最后还是选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植跟他的党羽,不断被清洗,杨修出自世家之首,死的最惨。

  “他推荐的司马仲达也不错。”荀攸提醒:“最近数年的少年郎比见识不浅,能力更是不俗。若非他是胡公弟子,我有心收他为弟子。”

  “这样也不错,多一个老师,多学一点东西也不是坏事。干脆公达你来我的幕府当中如何?”

  “主公所愿,不敢不从。”荀攸大笑。

  幕府是李云义自己开衙建府,里面人都是李云义的臣子,而非汉帝的臣子。

  像荀彧荀攸等人现在的身份便是大汉的太守将军,这些任命来自于朝廷,而非李云义。

  将他们转入幕府当中,他们效忠的就只是李云义一人,而非大汉天子。

  这其中的区别,荀攸一清二楚。

  只是,现在就得迈出这一步。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