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561章 独眼将军
  “杀!”

  张辽瞳孔收缩,一边低吼,一边张弓搭箭。

  “咻!”

  箭塔当中的曹军捂住脖子应声而倒,临死前也不敢相信敌人的箭矢,如此精准。

  “啊!”

  有人惨叫,倒在壕沟当中。

  壕沟深浅不一,埋有木刺,背后是高耸的寨墙,圆木捆束在一起制成,仓促间难以翻越。

  时间不等人,张辽顾不得查看落入陷阱的袍泽弟兄,而是奔向寨门。

  寨门前并无壕沟,而是层层叠叠的据马,据马后面是数个箭塔。

  不幸当中的万幸,星夜下,箭塔变成岗哨,七八个值守的脑袋在上面呼呼大睡,只留下一个倒霉蛋彻夜不眠,被张辽射翻。

  “先杀岗哨。”他呼喊,当即有善射之人张弓搭箭,学着他优先对着数十步外的岗哨出手。

  虽在万分危急之客,曹军精锐仍旧点燃火把,想要将战场照亮。或近或远的呼喊声,有南方口音,也有北方口音,但都是在召集部将。

  “直娘贼!”

  张辽痛骂一声,在黑暗当中无声无息的潜行已经失败,曹军有了防备,想要杀入营寨,难度犹如登天。

  曹军不会蠢到自己的战刀抵在他们的脖子上面,他们才知道反抗。

  时间不等人啊!

  “咻咻咻!”

  曹军的箭矢来的很快,在张辽挥动战刀,想要砍断寨门之间的麻绳,破空一个小洞,钻进去的时候,犀利的箭矢便飞射来。

  几声闷哼落在张辽耳中,他心中愈发着急,他清楚这是自己身后的骑士强忍着痛楚发出来得声音。

  曹军箭矢来的那般急切,怎么可能浅尝即止。他们要的是杀人!

  “将军,我射术稀疏,我来。”

  这时,有人抢了过来,不管不顾肩膀上的箭矢,挥动战斧,想要破开寨门。

  张辽愣了愣,猛地醒悟过来大家同生共死,来都来了,不多杀几个曹军,怎么也回不去。

  千辛万苦的潜入,怎能过门不入。

  “乃公跟你们拼了。”他咬咬牙,往后一退,如鹰的眸子死死盯着营地当中智慧的伍长什长,连续数箭之后,曹军的箭矢总算稀疏。

  “将军好箭法。”不断用身体撞击寨门的汉子咧嘴嘿嘿笑着,重重一脚踹出。

  终于,经受诸多折磨的寨门一角被折断,实心的圆木任人揉捏。

  “刷刷”几刀,寨门终于有了缝隙。

  “冲!”张辽低吼一声,第一个钻进去,猛地抬身,便出现在营寨里面。

  他回首,飞快的解开锁住大门的铁链,将后续的袍泽弟兄放进来。

  “贼人不过数百人,尔等不想被问罪,就速速与我一道杀贼!”

  曹军的呼喊声再度响起,夏侯惇刺耳的声音落在张辽耳中,让这沙场悍将难得的有了笑容。

  夏侯惇,果然还有大鱼留在淮阴附近。

  “夏侯惇,可敢与我一战!”

  夏侯惇闻言一怔,定睛之后才发现自己面前的敌人赫然是吕布麾下大将张辽。

  他是知道张辽的,当下也狞笑一声,挥动环首刀便杀了过去。

  “铿!”

  两柄战刀碰撞,张辽虎虎生威,夏侯惇却是大吃一惊。他少有与人厮杀的经历,陡然遇到张辽,便心中发苦。

  “再来!”

  “你这逆贼,力气倒是不小。”

  张辽发出一声冷哼,接连数刀,刀刀致命,杀的夏侯惇疲于招架。

  “就这?”张辽再度嘲讽,已经摸清楚夏侯惇的水准。夏侯惇此人刀法不错,只可惜战阵经验不足,太过稚嫩。

  当下他不再犹豫,换了一种打法,不再顾忌自身安危,刀刀都是冲着的夏侯惇的要害杀去,为的就是斩将。

  夏侯惇心中大骇,身体紧绷,已经问候了张辽祖宗十八代不知道多少遍。他咬着牙,脸上火辣辣的,吕布军已经被大兄杀得只剩淮阴一座孤城的时候,自己却被张辽这败军之将杀得险象环生,这是耻辱。

  他大恨,下意识的左顾右望,期待的援军,却是未曾出现。

  “夏侯惇,去死!”

  张辽冷笑不止,挥出致命一刀,捉对厮杀,这家伙居然还敢分神,简直是活腻味了。

  果不其然,夏侯惇分神之后,下意识的格挡始终慢了一丝,战刀碰撞当后,夏侯惇连退数步,一手捂住眼睛,手指缝隙当中,血流不止。

  “只有这么一点青州军吗?”

  与此同时,营地一角,黑暗当中。

  郭嘉若有所思的看向淮阴城,已经明白,这是高顺最后的依仗——青州军。

  “只可惜,我早有准备,等不到高顺那厮,逮住一个张辽,也不亏。”

  “军师,士卒已经集结完毕。”郭嘉身侧,江夏人李通拱手请命,他去年投效曹操,自带部曲,而受重用。他受夏侯惇节制,是淮阴城外的三号人物,仅次于夏侯惇,郭嘉。

  正如李云义徐庶猜测的一样,曹操已经火急火燎的离开,此处留下的曹军日益稀少,每天都有数千人开拔。

  夏侯惇所部是诱饵,也是最后一颗棋子。如果不能引诱高顺出城,也只能悻悻北上。

  这一次,在淮阴浪费的时间太多,不能继续等下去了。

  “左右各置一军,绕营地而行,切勿盲目出击。青州军多良将,或还有骑兵潜藏黑暗当中,以逸待劳。那张辽不是武夫,不会蠢到以数百人冲击我大军营地。”

  “请军师放心,末将知晓轻重,这就去安排。”李通一听,心中大定,再无疑虑。

  他也担心营寨外面还有青州军出没,才会过来请命,想听听郭嘉的分析。

  “不要着急,除了青州军之外,你还要分外注意淮阴城中的高顺,此人未必会在城中等死。”

  “军师放心,末将早有安排。那高顺贼子不出城也就罢了,一旦出城,我便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提及高顺,李通也是气的牙痒。

  月余的围城生活让他十分疲惫,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高顺。

  他不理解,为什么吕布跑了,高顺还能死守淮阴,这人疯了!居然不怕死。

  “你做事,我放心。”郭嘉哈哈大笑,李通为人忠谨,值得信赖。

  相反,夏侯惇做事太过马虎,更适合做文官,而不是武将。

  只可惜,别人是主公的亲戚,自己是外人。

  他忍不住摇摇头,看向朗月。

  “尽人事,听天命。老天爷你要我死,嘉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