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五岁就全能的我被妈妈直播出去了>第420章 半生半世之说
  第四百二十章半生半世之说

  白校长说完这番话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瞪着白校长。

  这个时候,所有人恨不得就闭上白校长的嘴巴,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恶了,不懂就可以装作不懂的时候发什么言啊?

  对于他们来说,红楼梦是续写的,还有红楼梦,只有108回,这就已经够颠覆他们的三观了,如果再抛出一些什么观点的话,那么,他们恐怕会疯掉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们恨不得塞住白校长的嘴巴让这个白校长闭嘴。

  不过这个时候,韩立却笑呵呵地说道:“其实我还有一个不成熟的研究,只是一个不成熟的研究而已,不能够说一定就是真的,不过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一下。”

  听到这个不成熟的研究,大家的心里面都咯噔了一下,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不能够让这小子讲下去,如果再让这小子继续讲下去,那么很有可能会继续颠覆他们的三观。

  可是虽然心里面不想让这小子讲下去,但是,脑子里却有一种期待的感觉。

  这或许就是又菜又爱玩的表现吧!

  虽然这些人的心里面都是拒绝的,不想要让韩立继续讲下去。

  但是没有人开口,韩立继续说道:“其实这个说法呢,也比较偏激,大家听听就好。”

  “那就是红楼梦的作者,不止曹雪芹,我说的是红楼梦的前80回的作者,不止曹雪芹,还有一个人,和曹雪芹一起完成红楼梦的著作!”

  听完这番话之后,在场的所有人如同霹雳霹雳。

  林校长,这个时候立即开口:“不可能,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的,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写的,绝对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写出来的,其实已经有很多历史证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里一点是无论如何都推翻不了的。”

  后40回不是曹雪芹写的,就已经让他很难以接受了,如果这个时候再让他接受前80回是曹雪芹和其他人共同完成的,他的心态就已经崩溃了。

  其他人的心态也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他们都纷纷摇头,说着不可能,不可能。

  可是韩立开口道:“大家有如此反应,我也能够理解,不过大家先听我一下我的解释,然后再辩论,我说的是不是真的。”

  “当然,请大家记住前面我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我说的只是我个人比较偏激的看法而已,至于是不是真的?大家见仁见智,听听就好,不要当真。”

  韩立说完这番话之后,大家的心里也比较好受,这只是大神的一厢情愿的看法而已,接不接受是他们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情就放松了下来,总听一听的态度,看看对方到底能说些什么?

  韩立看着众人继续说道:“其实我说红楼梦是两个人写的,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这四个字,就是作者的“半生”、“半世”

  “首先曹雪芹多大年龄写得《红楼梦》,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来分析一下,曹雪芹确实没有赶得上过他小说所写的荣国府生活,即使给他增寿八九岁,也无济于事。

  因为在曹寅死后,曹家已每况愈下了。

  到曹頫时,更因无力归还亏空的公款而屡遭严谴。在他获罪被抄家时,全部财产,除房屋、家具、田地、人口外,只有几两银子,而当票倒有百余张。

  此后,他们一家迁回北京,靠发还‘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养‘两世孀妇’。曹家从此败落。”

  《红楼梦》从开始写到写成用了十年,应该是二十岁之前开始写,在三十岁之前写完。

  很多人讲好像年龄不大一点写不出来,但是我想这是完全可能的,对于曹雪芹这样一个天才来讲,十八九岁开始写,写到二十八九岁,十年,他初稿都已经写完了

  有人说这个太早,有人说十八九岁写到二十八九岁,这么伟大的小说能写出来吗?

  不相信也合乎情理。

  曹雪芹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或者是二十岁之前开始写,就写不出来?我觉得这是根本不成其为理由的。”

  说到这里之后,韩立顿了顿,然后看着在场的人继续开口,“让我们看看作者在《红楼梦》中关于成说过程的楔子是怎么说的:“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韩立解释道:““所有之女子,......皆出于我之上”、“我之罪”、“我不肖”中的“我”都是作者。

  在“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之后,蒙府本有脂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这里的“传”是“传记”的“传”,“他”指的是她们,“我”指的是作者,或者说是批者(批者即作者)。整部《红楼梦》,贾宝玉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所有人都围着他转,据凡例和脂批,其实真正的主角是这一群女子,贾宝玉是顺带着传一下,所以红学中有《红楼梦》为“闺阁昭传”之说。

  更重要的一点,“因何而撰是书哉?.......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此时则自欲将已往......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很明显,罪在前,书在后,先有“半生潦倒之罪”,后有《红楼梦》。这是作者写《红楼梦》的缘由和动机!”

  说完这番话之后,在场的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对方要说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