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凤舞九天之一品女帝>第二十四章 后以
  今天的玉京城与往常不太一样,大街小巷都贴满了一张关于昨天风雨楼交易的纸张。

  一时间满城风雨,被一个小小的土豆搅弄了起来。

  “皇上,如今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传单,这土豆虽小,却是可为一国之根本,不管是不是谣言,微臣请旨彻查。”

  一个年轻的官员手拿传单,慷慨陈词,似乎结果已经注定,他将名留青史。

  常同天看了一眼,这个官员是他上任后提拔的,一直养着。

  “还是太年轻啊……”常同天心里说到。

  “诸位大人有什么意见。”常同天没什么表情,照常发问,但未免也太有表情了一点。

  本来想有意见的一群老油条也是没有意见了。

  到是一群新晋官员在那里大放陈辞,引经据典,最后提到了天子封禅的高度。

  “工部侍郎高发明,你有什么意见。”

  一片乱糟糟中,常同天点了高发明的名字。

  顿时这高发明蒙了,他刚才也准备慷慨激昂来的,毕竟昨天皇帝就夸奖过他了。

  但是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一时吃不准的他也是有点踟蹰不前,而这一被点名,不说皇帝,周围的一群工部同仁便频频对着他看,包括工部尚书。

  这小子是不是要撬老子位置了?

  “微臣……微臣认为这是大好事,请皇上彻查。”

  举棋不定的高发明此时心里后悔无比,不该贪恋那些红酒什么鬼,老老实实窝在衙门研究自己的小东西不好吗?

  等会散了朝,肯定要被尚书大人责问了。

  “说得好,吏部尚书可在。”

  “微臣在。”

  “岭南是否还有从三品以上的空缺?”

  “这……回圣上,岭南并无三品以上的空缺,倒是甘陕西北缺一位按察使。”

  “按察使么……”常同天嘴里轻轻咀嚼了一下。

  “好,高发明……升你去甘陕做按察使可有信心?”

  有……有个鬼的信心,那按察使每天和刑事案件打交道,老子就是爱喝点酒,搞搞小东西罢了,去做什么做按察使啊?!还是甘陕那鬼地方。

  不过……

  “微臣愿意……!”

  高发明低下头苦着脸说到。

  常同天听出来了,笑到:“昨日说过给你升官,今日你还不愿意了,按察使可是一地最高长官。不过你不愿意朕也不为难你,就去岭南做知府吧。”

  常同天执意让高发明去岭南,其实今天在封了舒兰园之后,就有准备了。

  他调阅了高发明的卷宗,这个人父亲是中原人,母亲是因船被毁,流落到岭南海边的洋人。自小被母亲抛弃,跟随父亲在海边长大。

  一路能做到工部侍郎是因为他发明了一个小玩意,可以存住声音,一时间得到当时的首辅周文宾的喜爱,被举荐至工部。

  从此就在工部扎根,一干就是十多年,没有什么建树,却也没有什么污点。

  常同天看中的就是没有什么污点,能在京城呆十几年还是正四品的官员,没有污点就已经是强项了。

  这次让他回岭南一是去给宁不缺帮忙,二是他对岭南熟悉,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

  岭南那个地方,重视没多久,民风被散养惯了,很彪悍,历来官员都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这突然出现的一个岭南籍的官员,让常同天也是很高兴,能解决一点岭南的问题是一点吧。

  干的好了,到时候再将他调回来。

  高发明一听,回去做知府,也只能无奈接受了,他知道皇帝陛下是铁了心要把他调走了。

  可这为什么呀……自己哪里错了嘛?

  他是当局者迷了,看一看周围同仁的神色他就清楚了。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说,不听话,就调你走。

  所以都不想走,在京城当官可比外地舒服多了,就算官再小,那也有人时不时孝敬一下。

  调外地人生地不熟不说,要去了那些山沟沟里面,那不要亏死了?

  是以就算是那些新晋的官员们,也是冷静了不少。

  高发明一归位,是以事情就好像告一段落了,就连张师郎也是张了张嘴,却是没有说什么。

  有几次他都感觉到心凉,不知道为什么?

  “敢问陛下,是以为何铁定相信这土豆就是谣言?!”

  有个新晋的官员憋不住了,这些新晋的官员大多是寒门弟子,对饥饿的感受最深,虽然做了官,还是京官。

  但总不能说,没有一个有情怀了吧?

  “朕当然知道,其实过程朕比你们还清楚。但朕不愿意做那巧取豪夺的强盗,因为这是国师最痛恨的事情。朕的大周虽然差了一些,但朕依然时时刻刻都在努力。这土豆不管真假固然好,但朕最好。朕的大周,更好!”

  常同天演技全开,听的底下的朝奉天直咧嘴,您这表白的也太心急了。

  不过他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因为皇帝陛下知道,只有自己了解他的心意,必须得自己出面替皇上分忧了。

  “吾皇英明,皇上此言好比日月,照我大周河山以光明,臣认为为了不引起百姓恐慌,应将圣上之言拓印,且告知天下,吾皇的决心!”

  朝奉天上前一步,决然的跪下,然后拍了一通马屁。

  常同天一听,这心里舒服的呀,当时就想给朝奉天升官,还是奉天懂我啊。

  不过一想,昨天好像升过了……还是算了吧。

  “朝爱卿平身,朕所言不过一腔心意而已,不必如此浩大,劳民伤财,如此不好。倒是你身为武英殿大学士,今日之言,到也有大学士的风采,看来朕封的不错。”

  常同天微微一笑,拒绝了朝奉天的建议。

  “启奏圣上,臣有话说。”

  常同天话音刚落,只见礼部尚书上前进言。

  “准奏。”

  “臣认为兵部尚书之言有理,百姓日苦,不免真的恐慌,圣上若是不想大动耽搁,可以只在京城张贴,以显我国主英明,令百姓心服。”

  常同天听了微微一笑,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两位丞相呢?”常同天看了一眼两位丞相,眼神不由一冷,那是真的冷,冷到了极点,却只有一瞬间。

  “臣认为礼部尚书言之有理,虽然我大周朝国力日盛,但尤有或缺之地,臣认为应当拓印。”李相一听皇上问话,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位存在感日益减少的相爷,大概想的就是混混日子,然后功成身退吧。

  “张师郎……你呢?”

  常同天问到,语气没有变,但语速却是不太稳定。

  “微臣认为君心既民心,君心既定,亦当通达民心。但此物甚重,如再遇之,微臣恳请圣上先万民之心而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