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穿越之金光闪闪缓缓掉在崇祯面前>第231章 皇后办案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怪只怪抚恤标准定的太高,

  几百两银子再加一个无需测试即可入学的名额,就算后世,查的那么严,高考也有人冒名顶替,又何况这个时候?

  这年头,人命不值钱,你们还拿这么多?

  是可忍,孰不可忍,有些人就像见了腥的猫,扑了上去,

  后面的几十家周皇后就没有亲自去查,反正到了这个时候,谁还敢再做手脚那就是自寻死路,

  到了下午,情况汇总回来,值得庆幸的是,只发现了五起,

  这么大的事,你们这些人居然没发现,还要本宫亲自出手,周皇后兴奋不已,

  这里又脏又乱,一边吩咐继续寻找赵家人,一边向各位夫人询问,附近有没有宽敞安静点的地方,

  “有有有,我家就有!”

  “我家有个院子离的特别近!”

  看到皇后娘娘要审案子,这些夫人们都觉得新鲜,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周皇后看了一下谁家的官大,就选了她家的,乐的这位夫人喜笑颜开,赶紧派人去通知,

  消息就这样逐渐传播开来,市井小巷茶楼中的各路记者很快有人得到线人消息,近卫军出了大事,周皇后亲自调查,

  这可是个大新闻,时报的记者扔下茶钱就走,千万不能让别人抢了先,

  这年头,只有拿到大新闻才能升首席,只有升到首席,才能进编辑部,

  当了编辑就轻松多了,坐在办公室里审稿,那叫一个轻松愉悦,总之不拼不行啊!

  “让让,让让,我是记者!”

  听到这话,门口看热闹的连忙闪开一条通路来,周皇后没有办案经验,也没禁止乡民们观看,

  人越多,不正好显得本宫明察秋毫!

  当黄得功被人通知,要把那几个经办军官送到周皇后那儿的时候,心里连说不好,

  这事怎么着也轮不到皇后来管啊,所以一边拖延时间,一边赶紧派出心腹去报告崇祯,

  心腹一脸为难,“师长,我到哪去找皇上啊?”

  嗨,黄得功一拍脑袋,急的糊涂了,“你拿我的牌子,先去找王承恩王公公!”

  就这么绕了一大圈,等崇祯得到消息的时候,周皇后已经开始审问了,

  坐在案椅后面,周皇后一拍镇纸,权当惊堂木了,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刘承思,老实交代,你是怎样贪腐近卫军的抚恤银子的?”

  听到这这话,不知详情的围观群众惊呼起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夹杂在人群中的记者高兴坏了,暗暗掏出小本本,准备记录下来,

  皇后娘娘,大庭广众之下不能这么问啊,

  跟着周皇后的两个日报记者急的要死,两人低声商量了一下,一个去找英国公夫人,一个回去找领导汇报皇上,

  好在刘承思经过近卫军的严格训练,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变色,

  你是皇后那又怎么样?你得拿出证据啊!坚决予以否认,

  好啊!

  没等周皇后开口,周围一帮夫人就义愤填膺的指责起来,我们都听那些家属说了,就是你跟他们说,只有三十两,现在你竟然还敢抵赖?

  刘承思一口咬定,“按照规定,的确给他们发足了抚恤金,票号账目上清清楚楚!”

  “还清清楚楚,票号的账房已经跑了”

  一不留神,周皇后把底牌给亮出来了。

  这下子,连黄得功也急的跺脚了,心里疾呼,王承恩怎么还不来?

  京城里没有真正的秘密,现在有好多高级官员已经知道,崇祯上午在小朝上露个面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交易所,和那帮商人们斗智斗勇,

  那几个和崇祯互为对手盘的商人们后来也知道了这个情况,啊呀,我们是准备来赚皇上的银子的,现在皇上知道了,这该如何是好?

  但是后来发现,崇祯也没什么坏心眼,就是每次在01快要拉到一两的时候大笔的卖出,

  这是咋回事呢?皇上的本金就是一两啊,为什么不想拉上去?

  他们哪里知道,崇祯这是享受到了掌控一切的快感,

  朕要让他涨,他才可以涨,朕要让他跌,他就得跌!

  这种感觉,真是爽啊!看書溂

  更何况,崇祯现在也摸索出来了,我高价砸,低价再买回来,账上股数不变,可用资金却增加了一点,还是赚了,

  所以现在好像形成了一股不成文的默契,大家都在点六附近买,一两不到的位置卖,俗称震荡,就看谁动作快了,

  哼哼,尔等就以为朕只有这一招吗?

  崇祯心里有个大计划,就是等待这些商人在票号贷出的银子快要到期的时候,放出一个大利空消息,直接把价格砸趴下,

  嗯,要不要考虑修改一下规则,可以允许负价格呢?

  到时候看你们撑不撑得住,哈哈哈,崇祯得意的笑着,就看见王承恩快步走了进来,汇报了周皇后在搞事的事情,

  崇祯气的一拍桌子,妇联的事情,朕就不和你计较了,

  你现在搞的哪样?成何体统?朝廷颜面何在?

  二话不说,赶紧让王承恩去传口谕,这事周皇后你就别管了,交给大理寺,又由于牵涉到近卫军,那就叫上太子陪审,

  所以正当黄得急的跳脚的时候,外面传来天籁之音,“王公公到!”

  来的正是时候啊,王承恩见到外面这么多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低声和周皇后细语了几句,

  周皇后叹息一声,在古代,女子想做点事情,就是这么难啊!

  为了避免坊间舆论,王承恩大声宣布,此案择日三司会审,太子殿下陪审,今天诸位就散了吧。

  人是散了,舆论却没有散,第二天,除了日报之外,其他两份报纸头条都是,近卫军出现贪腐大案,丧尽天良,近卫军军官黑手伸向抚恤金此类的惊悚标题,

  他们经过指点,全部把矛头指向了近卫军,忽略了周皇后。

  而皇家日报请示了一番之后,傍晚出了份号外,也没有多提周皇后,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近卫军英勇善战,抚恤金极高这两点上,

  周皇后看了这两份报纸,本宫呢?为什么没有本宫的名字?

  气的把这几份报纸撕成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