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白马将军闯汉末>第385章 挺进长安
  董旻得知此般消息后,刚忙跑回去告知与董卓,哪想董卓闻言非但不以为意,反还哈哈大笑道。

  “叔颖啊,你却是不知,城外叛将之所以会如此行事,乃是因为其没有必胜的把握。你放心,某方才已经命人再去调拨吕布,勒令其务必率军返还长安救援,待到吾儿奉先杀到,管叫那些叛将,无一生还!”

  董旻听得董卓此言,虽然心中还有担忧,可却也只得作罢,不敢再言其他,匆匆拜别了董卓之后便率军行将下去,同时其又命心腹之人守卫在这宫门两侧,待到又巡视了一周之后方才离去。

  董卓的确是小看徐晃了,同时他也小看了城内那些文官对自己的意见之大,就在他信誓旦旦地与董旻诉说着无事之言语时,在那城中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之中,太尉杨彪与司徒王允已经召集了各方死士,密谋着刺杀董卓之事。

  “诸位,先前因有吕布与徐荣等人守卫城中,是以我等只好迫于董卓威压,不敢行动。如今吕布率领大军驻扎萧关,徐荣也已然身死,放眼长安城内,便只有他董卓董旻董越三人在,且城外又有燕王大军窥伺城池,董旻董越日夜领兵在城墙守卫,董卓老贼身边无人把手,此乃天赐良机啊!”

  “王司徒所言甚是,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本官已经打探清楚,今夜董旻董越皆在城墙守卫,董卓老贼宫内无人把守,正是我等行事的大好时机!”

  “今夜就要行事,是否有些太过激进了,何不等到三日之后燕军攻城之时我等再来相助。”听杨彪说今夜就要行事,在场一众官僚有些人并不理解。

  听得众人如此疑问,杨彪未曾讲话,只听其身后有一小子说道:“诸位有所不知,若等三日之后,人人皆知徐晃要来攻城,必定会加强守备。而与之相反,在此三日期限内,守城将士以为距离攻城还有时日,是以定会守备松懈,所以如此才是我等最佳的行事之机。”

  听得此话,在场众人方才有所感悟,随后纷纷说道:“还是杨公子懂得多,是我等不察了。”

  原来方才出言之人,乃是太尉杨彪之子杨修,此子为人恭敬好学,有俊才,知识渊博,极聪慧,虽还年少,不过在此群僚之中也称得上是首脑人物了。

  待得安定好官僚们的情绪后,杨修则便占据此场谋划的主导位置。只见其拿出纸笔,在上划了几划,又将各家官僚所带来的死士统筹一番,最后则是觉得,命王允及袁槐领众入内袭杀董卓,自己则与父亲在外接应。

  与其说是接应,实则是为城外燕军打开城门,因为杨修判断,徐晃会在今夜前来攻城,且其不在宫内行事,一旦计划失败,其与父亲也好逃脱。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入夜,过不多时,夜幕下降,董卓继续酣睡在寝宫之中。

  不过今夜的皇宫有些不同,除却董旻为兄长安排的一干心腹外,更还来了许多不速之客。

  只见司徒王允与太傅袁槐引领各家官僚死士浩浩荡荡向这皇宫袭杀过来,见得这许多死士杀来,那些董旻心腹当即发喊道:“不好,有刺客,速来护卫太师!”

  一声发喊,在这寂静的黑夜之中显得格外清楚,当即便有无数兵将四面八方杀将过来,将那王允袁槐等人围在中间。

  那王允袁槐哪经历过这般阵仗,看到那些兵将手持明晃晃的刀剑袭来之时,当时就吓得哆嗦了起来,好在死士之中有几个有胆色的,看到周遭兵将聚拢,便当先发狠,抽出长刀杀将过去,带动一众死士向前厮杀。

  不过此般厮杀却也引得皇宫大乱,那董旻与董越二人即使身在城墙之上进行护卫,也同样得知了皇宫之中的动乱。由于知晓徐晃大军将在三日之后袭来,是以董旻董越二人将指挥权下放给将领之后便纷纷带队前去皇宫救援董卓。

  就在那董旻董越离开之后,杨彪杨修父子则在街巷角落露出身影来,看着那大队官兵所去的皇宫方向,两父子冷笑道:“那王允与袁槐怎连如此简单之事都做不好。”

  杨修闻言,则是说道:“父亲不要在此叨扰,如若不是有那两位替我们引开董旻他们,我们又怎能赚开城门呢?”

  果然,听得杨修此言,杨彪当即喜笑颜开道:“还是吾儿聪明,走,我们这就去为燕军打开城门。”

  说罢,其父子二人便领着一队死士向那城门行将过去,到得此间,只见早有杨修暗中收买的将领在此等候,见到杨修父子到来,先跑过来与杨修见了个礼,随后便命手下将那城门打开。

  此时在这长安城外,只见徐晃张辽当真引领军兵催马上前,才刚行至这长安城下,便是见得有一侧门被打将开来,见此情景,诸将都有些疑惑。

  随后则有一子自那城内行出,见到城外大军当即大喜,随后拜道:“将军辛苦了,小子乃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在此恭候多时了,还请将军入得城来,剿除了那奸贼董卓,还我等一个明朗长安!”

  听得此子所言,徐晃虽有疑惑,可毕竟眼下大军已经行至城外,既然城门已开,还是该早些抢入城内才是,于是徐晃当即下令,大军全数压上,随同杨修入城,同时自己则与张辽关羽二将手提兵刃,加强戒备,不料倒还真是一路畅通无阻,真个叫他们进得城来。

  随后徐晃也不矫情,当即分拨兵马,一路向上占据城墙,又遣一路骑兵直奔皇宫杀将过去,定要取得那董卓性命,而另外一路,则四散奔走,将燕军已入城池的消息传播开去,同时更还命人喝喊,各家各户不要出门,只等夜尽天明,静看长安更换天日。

  由于白天百姓们已经得知了徐晃所众之所愿,是以此时听其消息,皆愿听从吩咐,甚至更有些军兵也选择在此晚当做一个寻常百姓,只躲在家中闭门不出,哪去关顾什么董卓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