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进城种地后豪门权贵都想拜我为师>第568章 想想现在的油价,众人都有些心塞
  刘三军的老岳丈看着起码也有六七十岁了,居然还能挑得动担子。

  黄角村托了刘三军这个当官的女婿的福,是最早一批搞油料作物订单化种植的,全村都种花生、种芝麻。

  这个季节正是二茬花生收获的季节,全村老少都忙着收花生,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堆满了花生秧,地上还晒了好多带着泥巴的花生。

  “现在村里机械化种植搞的怎么样了?怎么老乡们还是用传统方式收花生?”

  赵德馨指了指黄家院子里放着的一个打花生的桶问道。

  这种半机械化的花生桶,赵德馨以前下乡的时候见过。

  把花生秧理顺了,尾部朝下,塞进一个口子里,花生就打下来了。

  不过这种机器还需要人工辅助,而且打得不干净,打完的花生秧上面还会有一些漏网之鱼,需要人工再摘一遍。

  按理说这边花生种植规模这么大,不应该还用这么原始的采收工具啊。

  赵院长有些疑惑,怀疑地方上在农业机械化上是不是数据造假了。

  “嗐!大田里早就用机器收好了,这些都是老乡们种在边角地里的,机器不好下地,只能自己收。”刘三军解释道。

  “不能用小型农机吗?”考察团里另一位教授问道。

  “小型农机确实不贵,但烧油烧不起啊,你们想想现在这油价……”刘三军肉疼道。

  “嘶~”考察团集体开始牙疼。

  因为行业原因,他们这帮经常需要去野外考察的农业人,基本没有买电车的,现在开的都是油车,那发动机一开,油表蹭蹭往下滑!

  想想现在的油价,众人都有些心塞。

  他们这还是有学校交通补贴呢,可以贴补一部分油费,农民种地,给农机加油的开支可全部都是自己的!

  “买什么小型农机?就那么几块地,全家人一起上,辛苦几天就收回来了,不耽误卖花生的!”刘三军的老岳丈擦了擦汗,放下扁担,赶紧把众人引到自己家。

  黄角村这些年靠着种花生,家家户户条件都比以前好了很多,黄老汉家就是三层带阁楼的一个大别墅,一楼有一个很大的堂屋。

  知道女婿要带京城的考察团过来,黄家人早就把堂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地砖都用井水拖了好几遍!

  三张四方桌,呈品字型放在堂屋里,桌上摆着喜鹊登梅的搪瓷果盘,里面放着农民自己种的桃子、黄花梨还有本地小枣。

  江梦筠老远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桃子香味。

  凑近了一看,果然是她以前在老家种的那种毛桃,树上自然成熟后,表面会裂开,这时候的桃子糖分最足,脆甜可口!

  “咦?这枣子也不错啊,多少年没见过了。”江梦筠拿起桌上洗干净的小枣子看了看。

  现在市面上卖的最火的就是冬枣和牛奶枣,但说实话,这两种枣子江梦筠都不太爱吃。

  她最喜欢吃的还是以前老家自己种的小红枣,好像学名叫金丝小枣。

  这种枣子个头没有冬枣大,但皮薄、肉厚、枣核小,树上自然成熟后,味道特别甜!

  就是有一点不好,熟过头了吃着有一股果酒发酵的味道,而且特别招蚂蚁!

  现在的果农已经很少种植这个品种的枣子了,卖不上价格,而且卖相也没有冬枣和牛奶枣好看。

  但江梦筠喜欢呀~

  她不光自己吃,还想找村民采购一批枣树苗带回去。

  “江老师要多少?要是不多的话,不要钱的,我叫我儿子到后头地里给你挖几十棵带回去!”

  “这玩意儿咱们庄头上多得是,那枣树根到处乱长,我们还要费工夫把长到地里的枣树苗挖掉呢。”黄老汉的语气里简直说不出的得意。

  说完还怼他儿子:“我说什么来着?咱们这祖辈传下来的枣树,那结出来的枣子味道就是比外面卖的好吃!”

  “你还不信!还非要把那些枣树砍了种猕猴桃!”

  “那玩意儿酸唧唧的,没熟的时候不好吃,软了一股烂柿子味儿,哪有咱家的小枣子好吃?”

  黄老汉的儿子被老爹说得脸上有些挂不住,嘴里嘟囔了两句,求救似的看了姐夫一眼。

  到底没敢出卖姐夫。

  他爹根本就不知道!其实是姐夫跟他说的,种猕猴桃经济价值比枣树高,那他也想多赚点钱嘛~

  但是大姐打人也很痛,还是不要出卖姐夫了。

  刘三军满意地看了小舅子一眼,转头去跟江梦筠拉投资去了——

  “江总,您看我老丈人这边,一年能收两茬花生,特别适合作为油料作物的育种基地。”

  “我看咱们的项目规划里,不是还要找几个花生、芝麻这些油料作物的育种实验基地吗?江总您看,咱们这儿咋样?”

  此言一出,满屋子的人都看了过来。

  种了这么多年的经济作物,他们也隐约感觉到,好像育种确实比种粮食更赚钱。

  就拿他们种花生来说,一年两茬花生,一年中九个多月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辛辛苦苦一整年,挣的钱还不都给卖种子农药化肥的赚去了?

  要是他们也能跟着搞育种的话……想到这其中的利润,在场的村镇干部们心头一阵火热。

  看着江梦筠的眼神,简直就像在看一个活的财神爷!

  “这个以后再说,今天我就是作为家属,陪我师父来探望老友的啊哈哈~还不赶紧给我杀鸡宰羊?”江梦筠傲娇地表示,鸡,她只吃现杀的!

  那边,黄老汉和一帮村里的老人们,已经热络地和赵德馨攀谈起来。

  赵院长为人随和,年轻的时候就跟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现在看到这边的规模化种植发展起来了,心里暗暗欣慰,想着难得回来一趟,又忙着问黄老汉和村长黄勇,现在村里搞订单农业,村民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这订单化农业,确实比咱们自己胡乱种多赚点,这两年花生油价格一路上涨,连带着咱们这一片种花生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黄勇先捡好听的说了两句。

  看到赵德馨对他们村的经济发展确实挺关心的,咬咬牙,忍不住把村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说了出来——

  “我也不懂啥期货不期货的,就是听说花生行情涨了,这种子也跟着涨起来了。”

  “咱们现在用的花生种子,已经连着好几年只涨不跌啦。”

  “这样下去,咱们这种子都快用不起啦!”

  “赵老师,听说你们那个农学院也有育种基地,您看,能不能帮我们买点便宜的种子?”

  “现在这个种子,是真的用不起啦!”

  黄勇一开头,老乡们也忍不住跟着抱怨起来。

  什么情况?

  江梦筠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