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皇帝:我有昏君模拟器>第271章 天圆地方,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被天子点名,诸葛亮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不管他日后会有怎样的成就,现在的他依然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面对天子的目光,有些慌张是很正常的。

  也因为聪明,他看得出来,天子的目光并不严厉,反而有些温和。

  诸葛亮鼓起勇气,说出了心中的答案,

  “回陛下,学生认为天是圆的,就像一个圆碗倒扣。地面是方的,就像一张很大很大的席子,不过这个席子上,有山川,河流,丛林,草原这些布置。”

  他虽然年幼,但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

  善于思考的他,会经常仰望天空,观察星辰。

  他发现,自己站在高楼上,看四周的天空。

  天空和地面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才有了天圆地方的思想。

  虽然这个回答并不对,但依然让刘辩觉得很神奇,“你是怎么知道,天圆地方的呢?”看書喇

  诸葛亮道,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中提到: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

  “学生爬上高山,亲自印证了前人的总结。故而可以确定,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额,

  恕朕孤陋寡闻了,居然还有这样一本书?

  他还以为,诸葛亮自己能够发现这个自然现象呢,那太厉害了。

  不过,

  一个十岁的小孩,居然敢对前人提出的观点产生质疑,并且亲自去验证,这一点比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做得好。

  “你说对了一半。”

  刘辩微微一笑。

  蔡邕等人,都疑惑不解。

  天圆地方这个观点是曾子提出来的,曾子可是伟人,他说的怎么会有假呢?

  再说了,诸葛亮亲自验证了啊。

  “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

  刘辩认真的解释了,地为什么是圆的。

  因为刘辩说的观点,对于他们而言过于惊世骇俗,所以全程,他们都听得很震惊。

  “陛下,您说地面是一个球形的,那那些站在四周的人岂不是会掉下去?”曹昂皱着眉头,十分担心的样子。

  众人的脑海中,都出现了一个画面。

  自己站在一个巨球的顶端,而其他人,则站在球的旁边。

  想一想,都替那些人担心。

  刘辩笑着道,“这一点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会有一股力量吸引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跳起来会落下去,就是因为这股引力。如果没有这股引力,我们跳起来就会悬浮在空中。”

  “你们担心的掉下去,也是因为这股引力。当我们身体站直在地面的时候,这股引力和我们的身体是呈一条直线的。”

  刘辩找了个球,拿一些棍子当小人插在上面,给大家认真的解释。

  大多数人已经听明白了,而有的人则完全是蒙的。

  因为他们年龄还小,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四维。所以,刘辩说的东西,不需要推翻他们原有的认知,因此很容易被接受。

  蔡邕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孩子们已经领悟了。

  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

  很有趣!

  “说到地球的引力,我再提一个问题。”

  看他们听得这么认真,刘辩讲课的兴致也越来越高,干脆多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东西,勾起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说不定这么做,能够让华夏的理学知识领先西方一千多年。

  一听又有问题,所有人都直起身子,认真聆听。

  他们觉得,陛下讲课太有趣了。

  比起水镜先生枯燥的之乎者也,有趣多了。

  “一个一斤的铁球,和一个半斤的铁球,同时从高空坠落,你们觉得哪个铁球会先落地。”

  刘辩笑着朝蔡邕等人看去,“你们也可以参与思考。”

  这也叫问题?

  “陛下,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吧,当然是一斤的铁球先落地。”

  典韦不假思索,并且十分肯定。

  “你们也这么认为吗?”

  刘辩看向其他人。

  不少孩童点了点头,孙权歪着脑袋,一脸认真,“大块头将军说的没错,肯定是重的铁球先落地。”

  “蔡卿,你觉得呢?”刘辩继续询问。

  蔡邕觉得答案没这么简单,可是,又觉得典韦说的没毛病。

  思考了好一会儿,方才道,“臣与典将军的想法一致。”

  “陛下,难道会是小的铁球先落地吗?”

  司马懿好奇的问道。

  刘辩微微一笑,

  “到底是哪个铁球先落地,咱们亲自去试验一下就知道了。”

  “大家随朕一起去城墙,存孝,你去找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来。”

  刘辩带着一群孩子走出教室,来到室外。

  不少百姓也很好奇,跑过来围观。

  当他们得知陛下要探索的问题时,都非常笃定:肯定是重的铁球先落地。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个答案。

  很快,李存孝带着两个铁球过来,刘辩让他站在城墙上。

  而刘辩则带着神童们,站在城墙下面。

  “大家注意观察。”

  刘辩提醒了一句,然后对李存孝喊道,“记住,一定要同时松手,可以开始了。”

  李存孝将手探了出去,

  然后,

  同时松手!

  “啪!”

  两个铁球同时落在地面上,只出现了一个声音。

  所有人,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呼,

  “居然是同时落地!”

  “为什么不是重的铁球先落地,重的不是下落的速度快一些吗?”

  不是重的先落地,也不是轻的先落地,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这个实验,直接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陛下,这是为什么?”

  蔡邕不解,孩子们和周围的百姓也一脸疑惑。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肯定是重的东西下落速度快。

  “这个涉及到比较深奥的力学知识,朕现在给你们讲解,你们也未必能够理解,留个作业给你们自己思考吧。”

  确实一下子过于深奥,对他们的帮助不大。

  “陛下,如果下落速度和重量没有关系,那为什么一片树叶和一粒石子同时下落,石子会比树叶先落下呢?”

  诸葛亮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和一粒石子,同时松手。

  树叶在空中飘荡,而石子则直接落了下去。

  这个,又怎么解释?

  刘辩看着他微微一笑,还真是一个喜欢举一反三的小家伙。

  “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那么由你来找答案吧。”

  “相类似的还有一个问题,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用同样的力度推出去,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谁长谁短?铁球和铁块呢?你都可以去试验一下,等你们有了结果,可以告诉朕。”

  在今天,人们都知道和摩擦力有关。

  但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摩擦力的概念。

  刘辩觉得,直接说出来,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找出来。

  虽然,刘辩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物理学家,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对于开发他们的能力极限,会有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