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皇帝:我有昏君模拟器>第269章 小韩龙的毅力,诸葛亮的套
  看到大多数人都已经倒下了,祝公道请示刘辩,是否要进行下一阶段训练?

  刘辩摆了摆手,

  “不要打扰他,看看他的极限是多少?”

  他拿起手表看了一下时间。

  按照祝公道说的,他应该已经坚持十分钟了,还能保持一动不动,不光说明他的平衡能力极强,而且他的力量和耐力都很不错!

  这小子,是个好苗子!

  刘辩对他的能力产生了兴趣。

  “陛下,此人名叫韩龙。天生神力,而且头脑灵活。”

  “臣发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四个成年人抢夺食物。他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不输给成年人的力气,将四个成年人打的满地找牙!”

  “臣觉得他是一个当刺客的好料子,所以就带了回来。”

  祝公道对韩龙十分满意。

  虽然是统一训练,但他已经把韩龙收为关门弟子。

  “韩龙?”

  刘辩有些惊讶。

  他刚才用帝王之眼查看了两个小孩的信息,都是不认识的人,所以没有全看。

  没想到,

  还真有名垂后世的人才!

  他记得这个韩龙,只身入大漠,刺杀了统一鲜卑的大单于轲比能!

  轲比能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自身武力不凡。

  而鲜卑王庭,更是防备森严。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龙依然能够把他杀了,并且全身而退。

  可见韩龙的能力是相当强的!

  现在,又把他招到了学院,有这么多名师培养,他的成就将难以估量。

  “陛下认识韩龙?”

  看到刘辩的反应,王越和祝公道有些惊奇。

  他们只是在路边随便捡到的一个小孩,身份背景都调查的非常清楚,和陛下八竿子打不着。

  陛下,不可能认识吧?

  刘辩微微一笑,“朕只是看他与众不同,有些好奇。”

  “此子有大才,你们要好好培养。”

  淡淡的,叮嘱了一句。

  二人铭记于心,“喏!”

  在第十七分钟的时候,韩龙坚持不住,身体晃了一下,往旁边倒了下去。

  “韩龙,你们过来。”

  祝公道对他们喊道。

  小孩们纷纷走来,他们看到刘辩身穿龙袍,都很好奇的抬着脑袋看他。

  “不得无礼!”

  王越连忙喝道。

  直视天子,这个动作是很没有君臣礼节的。

  “这位就是你们要已死效忠的陛下,还不行礼!”王越提醒道。

  众孩童虽然很好奇,

  这个年纪并不比他们大多少的人,竟然就是传说中的皇帝陛下?

  但这几个月给他们灌输的忠君思想,让他们的身体做出了本能的反应,

  下跪!

  “见过皇帝陛下。”

  他们的声音依旧稚嫩,可是动作却非常标准。

  刘辩摆了摆手,“都平身。”

  都是一些小孩子,刘辩没有给他们讲大道理,也没有画饼。看書溂

  因为,

  他们的思想里面,已经只剩下忠君二字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将重复枯燥的日子,训练,训练,训练!

  刘辩期待,他们成长起来的那一天。

  韩龙这是第三批。

  前面还有两批,第一批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总共十二人,八男四女。他们本身具备能力,因此训练起来比较容易。

  当然,他们的成长空间也十分有限。

  第二批是十五岁左右,这个年龄段都已经懂得道理了。

  在大汉十五岁,已经可以结婚生子了。

  女孩到了十六岁还没有出嫁,那可是要收大龄剩女税了。

  所以,他们的能力培养比较容易,但是忠君思想洗脑相对较难一些。

  这三批,总共不到四十人,是特工学院全部的学子。

  然而他们的资源,占了武学院的一半。

  武学院部分,则是正常的培养军官将领,比如徐盛,孙策,马超,王凌等人,就是在这里学习。

  曹纯,夏侯杰,皇甫郦,朱晧等人,也都时常来武学院进修。

  这一届培养的军官人数,达到了三百一十一人。

  参观完武学院,刘辩顺便参观了一下隔壁的文学院。

  这里文学气氛浓厚,大家不论身份背景,不分年龄长幼,都在努力学习治国之法,统兵之法,军事谋略。

  尤其是那些寒门出身的学子,更是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恨不得把一个时辰,掰成两个时辰来用。

  看到这样的学习氛围,刘辩十分欣慰。

  从蔡邕那里了解到,还有一些人表现特别突出,比如诸葛瑾,鲁肃,陈登,卢毓,何晏,刘和,陈群等等。

  大汉的人才培养,已经走上了正轨,再也不用担心教育资源被世家控制,人才被世家掌控。

  当然,表现最优秀的还是神童院的那些神童们!

  这些神童,可都是后世鼎鼎有名的人物!

  他们表现不好,才让人意外。

  比如司马懿有一次跑到文学院,和大人们驳论,把那些大人们说的哑口无言。

  比如诸葛亮想了一道题,把文学院给难住了。

  他们的一系列表现,让神童院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而这些孩童,他们的未来注定不凡!

  “诸葛亮出了一道什么题,把文学院的才子们给难住了?”

  听了蔡邕的介绍,刘辩也很好奇。

  蔡邕道,

  “有一次,诸葛亮在街上,看到有一个猎户提了一个笼子,笼子里面装了几只山鸡和野兔。”

  “于是,诸葛亮回到文学院,提出了一个问题,他问大家:一个笼子里有山鸡和野兔,共一百八十个头,四百八十只脚。问,笼中有鸡几何,兔几何?”

  说出这个问题,蔡邕也是一脸尴尬。

  因为他虽然做出来了,也是用最笨的办法,一个一个套出来的。

  听完问题,刘辩嘴角露出了笑容,“这个猎户收获可以啊。”

  这是很经典的鸡兔同笼题,后世某考试经常会考到。

  只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就很容易做出来,要是找不到技巧,那就只能一个一个去套了。

  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二元一次方程。

  蔡邕苦笑道,“我们后来才知道,被诸葛亮这小子给耍了。”

  “他把当时看到的山鸡和野兔的数量,都提高了二十倍。”

  原本只有三只兔子,六只鸡。

  结果诸葛亮出的问题算出来,有六十只兔子,一百二十只鸡!

  摆明了,就是防着这些人一个一个往里套呢。

  刘辩听了之后,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么小就知道给别人下套了,这小子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