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我真没有坏心思>第169章 鞠氏商号名满天下
  寒冷的冬季,京城古玩圈出了一件热闹事,有权有势的主争着抢着从赵侯爷手里大钱购买琉璃装饰品。

  宁原毫不藏私,把钱都交给了皇帝,再下发到推广摊丁入亩及种植土豆等农作物的州。

  新村迎来大改革,红砖泥泞路上铺上了一层水泥,还掺杂许多碎小的鹅卵石,各家内室的墙壁、地面也铺满水泥。

  此外,宁原大手一挥,一栋栋精致的水泥楼房拔地而起,玻璃窗扇装扮,拉起大院子,里面有假山溪水,种上桃树、梨树等。

  朱幕毫不客气的挑选一栋,却从来不住,用他的话讲...本官可以不住,但不可以没有。你瞧瞧,这就是太子范。

  转念间,两月过去。

  京城富商大贵再次疯狂,嚷嚷着要皇家地产给他们打造新村之屋,田管家秉承宁原的告诫,把心里价钱往天上说,然后再提高十倍。

  冬季即将落幕,骚动的春天开始催促人们脱衣裳,春节将至,大红灯笼挂满京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给孩儿置办新衣裳。

  春节时分,举国同庆。

  乘国放假七日,文武百官不用上朝,如有官员远方老家尚有亲人的,可适当延长假期。

  过年了,当然要拜年。

  宁原也没闲着,先是去皇家忽悠,再去三老家忽悠等等,许陀佛、许阿弥、道女带着徒弟离京,去拜见长辈,江湖人这点江湖气节比较重。

  吃荤的十八罗汉留京,他们要保护宁原安危,除掉饭量大其余都好,不闹事,还听话。

  相比之下,来宁府的更多,就连赵铿野都来了,还没有架子。

  毕竟宁原多次去赵府,不服气的赵铿野冷脸对待宁原,接着就是被脾气粗暴的赵老侯爷暴揍。

  直到把他揍的以为不是亲生的,这才放下芥蒂,觉得宁原其实挺不错,平易近人。

  许陀佛等带走了徒弟,柳絮儿、宁无、莫无言,尤其柳絮儿家,柳母哭泣不停,还是柳老看得开,懂得江湖有江湖的规矩。

  大哥宁北望和二哥宁堰也从离州回京拜见,而后又匆匆离去,宁原对大哥很满意,对带兵的二哥心有不满。

  回京的二哥,明显飘了,宁原找到鞠娘子让离州的暗影手下,多关照二哥,可以飘不可胡来,否则直接秘密带回京城。

  宁霜终于得见情郎,整天腻歪的宁原都烦,让他们潦草完婚,简单两家父母见证下,吃个饭拜个堂了事。

  云彧像套马的汉子,威武又雄壮,宁原从家姐走路的姿势就能看出端倪,唉...年轻人就知道挥霍,等年老才懂的珍惜。

  宁福儿总算像个丫鬟了,跟着宁原身旁忙前忙后,小丫头聪明伶俐,把宁远和宁蓁哄得咧嘴乐呵不停。

  苏秀秀特别宠她,把珍珠首饰不要钱似的塞给宁福儿。

  宁原暗暗摇头,心想苏秀秀也有大富人家夫人的作风了,喜欢谁就不停送东西送钱。

  果然,夜里歇息的苏秀秀贴在宁原胸膛上,柔声道:“老爷,你看福儿怎么样,我觉得和适儿很般配。”

  宁原翻身压下,配不配老爷不知道,但老爷知道黑漆漆的夜里,床上的男女就应该做般配的事情。

  半夜澜平总会摸过来,养成了良好习惯,总是打扰宁原的好事。

  原水师军宁家军带来消息,宁家军已有五万余人,预估不到一年时间就能拿下小捣国。

  皮特精气神特别好,尤其擅长偷袭,带兵打仗,宁原也渐渐明白,这货以前就不是商人,活脱脱的海盗出身。看書溂

  田虎回来,贾湘潭很高兴,可田虎在宁府遇见庆兰后,一见钟情,还让宁原给他说媒。

  宁原头大,田虎救下贾湘潭,贾湘潭对田虎念念不忘,而田虎觉得百姓出身找一个官家小姐不合适,也就没往那方面去想。

  如今,田虎看上庆兰,宁原试探下发现,庆兰觉得曾经青楼出身不好,配不上田虎,没表露心里真实想法。

  而柳家和贾家又在暗中凑合两个互不喜欢的柳长舟和贾湘潭,对此,宁原觉得比很久以前看的婆媳剧还精彩。

  算了,你们就去折腾吧,老子不管了。

  春节结束后,转眼就是一年。

  鞠氏商号打响,鞠娘子按照宁原的说法提供各种技术,让从商的商贩百姓等都可以加工制作香皂、水泥、红砖等等。

  鞠氏商号负责提供技术以及廉价原料,签署承诺书后便可入伙,三七分成,鞠氏商号就要三成,但若违背承诺,后果自负。

  皇家地产也挂在鞠氏商号之下,提供造房技术,有新村培养的造房小能手纷纷前往各州支持,而玻璃楼房成为鞠氏商号各分地的标杆建筑。

  当然,只要钱到位,玻璃楼房同样对外出售以及量身定制。

  如此,红砖和水泥以及衍生的水泥路,渐渐发展起来,但铺路进展太慢,百姓更喜欢房子,铺路都是鞠氏商号出钱出力。

  琉璃也就是玻璃技术,宁原暂未向外公开,各种琉璃制品相继诞生,如玩具琉璃球,女眷用的琉璃镜,书生用的琉璃眼镜等等。

  鞠氏商号以鞠氏琉璃铺最为盛名,可谓供不应求,千金难求。

  随着琉璃货紧俏,制造琉璃的技术也向外分享,入伙不仅要出钱还要签订协议,然后是五五分成。

  又过两年,乘国除去曹家商号就是鞠氏商号,成为商市两座大山。

  曹家掌盐,鞠氏掌铁,炸药开采铁矿石,炼铁经过三年时间,空前壮大,但多用于军队,民用不多。

  这一年,宁原二十四岁,孩子四岁,尤其是宁远让宁原操碎了心。

  从一年前开始,宁原便常驻太子军,甚至不去早朝,皇帝知道他在做大事,也不计较,如今鞠氏商号打响,国库跟着鼓起来。

  摊丁入亩三年多时间,基本上覆盖了各州,土豆等种植也推广的很顺利,一切都向着欣欣向荣发展下去。

  十一州已经丢失四年,宁原有些等不及了。

  收复失地必将引来战乱,干着急也没用,所以宁原窝在太子军营地打造最强军队,同时秘密了联络宁家军与桑家军,等待合适的机会向除国谈判,收回十一州。

  桑寒带领两万桑家军,经过牛痘免疫天花后,进入巫州找到了消失的四十万桑家军。

  宁原很难想象,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当初的老兵已经渐渐老去,可在巫州落地生根,让自己的儿子也去当兵,始终保持着四十万编制。

  巫州相对贫瘠,外围又是天花瘟疫滋生,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十多年。

  桑寒带领四十万桑家军按照宁原说的,只骚扰不打仗,时不时出现在除国边荒骚扰两下就跑。

  除国出兵少就打两下,除国出兵多就用炸药炸,借机逃跑。

  李璇玑隐隐猜测这是宁原或者说乘国的主意,可探子回报,乘国按兵不动,在偷着搞发展,这让她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