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我真没有坏心思>第133章 凑银子
  月下黑衣,东湖上荡起欢呼,这杂技绝了。

  岸上,众人喝彩,他们都把黑衣人当做是刷杂技的,助兴中秋。

  鞠娘子冷声道:“拿下!”

  奴仆惊叫,可眼前黑影一闪就被控制住了,接着黑衣人冲到阁楼内架起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几女暗赞确实比自家那位生的俊俏。

  鞠娘子点头,一个黑衣人把一千两黄金也带走了。

  宁原几人听见阁楼外声响,便出身观望,此时船舫游水,不远处一个静止的船舫上一个丫鬟坐在船上,脸色煞白。

  宁原见苏秀秀擦拭泪水,抬眼看向鞠娘子,见鞠娘子默不吭声,又看向其他几女,月奴碎步过来,贴着宁原揽着胳膊道:“我家爷说了,没事。”

  苏秀秀点头,鞠娘子默声,几女也不多嘴。

  宁原一愣一愣的,什么叫我家爷说了?

  朱幕醉酒三分,他只关心孙瑾瑜,见孙瑾瑜和贾湘潭低头轻语,也不好冲过去假装醉酒来一个霸王抱。

  佳人伴,美酒不醉。

  插曲略去,几人喝醉畅谈,几女相伴赏月。

  夜晚。

  宁原跑到苏秀秀的房间,旁人不知他做的啥,一个下不了床,一个走不动路。

  早朝时,宁原躲在殿外,两腿直颤。

  皇帝发话,乘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离王作乱后国库愈加紧张,试问众爱卿有何良策。

  左相史糜统领百官,自然首当其冲的发表言论,

  “臣所知,陛下有祥瑞之物,若乘国百姓家家户户得到推广,乘国将粮草充足,百姓再也不会挨饿,但臣惶恐啊,臣怕加税祸于百姓。”

  按理说,百姓收成增加,自然要增加税收,用来充足国库。

  右相没有提出良策,却反过来建议不可以加税,但可以推广土豆的种植。

  户部尚书齐文宣启奏,“臣斗胆,臣认为国强则民强,征税是为了天下百姓。”

  “臣等附议。”

  百官中不少官员附议,推崇先强国后富民的政策,右相垂眉,这帮左相残党,虽然爱国却不爱民。

  皇帝闷不吭声,如今左相空缺,少了左右相相争,两个派系的关系依然水火不容。

  太子朱幕近日心情舒畅,想也没想便说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扩充国库一事,儿臣定当全力以赴。”

  皇帝挑眉,你不说也逃脱不掉,既然你说了,父皇岂能不如你所愿。

  宁原叹息,你丫的躲都躲不掉,还亲自上门。

  右相出列,“臣认为不妥,殿下还需多加磨炼。”

  右相心里苦,太子整天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只要皇帝说有事,他就敢上,从来不考虑什么事,史糜甚至怀疑太子压根都没听清皇帝在说啥。

  二皇子犹豫了,齐文宣向他使眼色,皇位不争就算了,立功的事不能不争啊。

  扩充国库,只要增加各项税收即可,最有效也最快。

  二皇子朱颇见有人挺他,仰着头说道:“儿臣也愿为父皇分忧,处理国库一事。”

  皇帝抬眼,看向殿外,姬公公见状,大声道:“东宫詹事宁原进殿。”

  宁原暗骂姬公公,文武百官就你能,没事就喊一嗓子。

  皇帝见宁原拉着腿,心里暗赞,不错,看这贼样有朕年轻时的风范,不过也是注重身体,过度消耗可不好,犹记得......

  宁原撇眼看向太子,太子挺着胸脯,那意思是说...尽管说本宫挺你!

  “宁爱卿有何良策?”

  皇帝都问了,宁原抓抓头,看向齐文宣说道:

  “臣认为,扩充国库的前提是百姓安康,要吃饱穿暖,不能急,要慢慢来,这是一个慢长的值得期待的事情。”

  皇帝蹙眉,说的什么玩意,朕问你有何良策不是听你画大饼。

  宁原还是看着齐文宣,搞得后者后背发凉,你个坏胚子休想打本官主意。

  “臣认为,第一步就是募捐,百官出钱扩充国库,为百姓谋福利,土豆需要推广,那就需要很多钱,所以为官的都要出一份力。”

  狗日的,齐文宣暗骂,募捐就募捐,你一直看我作甚?

  皇帝看起来面不改色,心里疯狂艾特宁原,给他三十二个赞,百官中朕就服你。

  皇帝心里清楚,文武百官富有的很,作为君主岂能开口向百官要钱,如今宁原提倡,甚合他意。

  皇帝一脸为难,犹犹豫豫的道:“这...众爱卿意下如何?”

  宁原咂舌,这皇帝真够损的,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心里怕是乐开了花吧。

  太子心里一突,他在谋算东宫还有那些值钱的玩意,想来想去,值钱的差不多都卖了吧,他这个太子被皇后看管的也够惨的。

  紧接着太子瞟眼望向宁原,后者立马领会,心里暗骂,别打老子的主意,老子的钱都是辛辛苦苦从鞠娘子手里拿的。

  右相史糜第一个说话,“臣附议,臣认为富国先富民。”

  宁原又看向齐文宣,“这第二步...”

  齐文宣立即道:“臣附议,至于第二步,臣认为尚且早了些,不急。”

  齐文宣说完,擦擦头上的汗珠,宁原那贼为何始终看着老夫啊?

  文武百官犹犹豫豫的,最后只好点头附议。

  皇帝顺着说道:“朕知爱卿们家有老小,不必刻意募捐,意思意思就好。”

  然后又道:“朕就将扩充国库之事交于太子统管,宁爱卿全力配合太子。”看書溂

  “儿臣领旨!”

  “臣...领旨!”

  退朝后,金銮殿外,齐文宣一本正经的找到宁八斗,直言他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想问问宁原所谓的募捐有没有具体的数目?

  为官之道,最讲究官礼,那就是大官捐的要小小官多。

  宁八斗干咳,他也懵逼啊,宁府本就不富有,以前有宁淑妃娘娘照着,后来宁淑妃被冯家陷害进了冷宫,宁府就落寞了,若不是宁原杀出来怕是更惨。

  但这也是一两年的事情,冯淑妃死了,宁淑妃现在也只是宁妃,宁府这近两年内只是抬起了头,并不富有。

  ...

  ...

  太子和宁原来到了凤和殿。

  只要太子逞强,皇帝派遣任务,皇后便第一时间把他们两个叫来。

  皇后看他们两个挤来挤去的,就生气,微怒道,“堂堂太子与臣子挤来挤去的,成何体统,作为臣子岂能不知礼节!”

  宁原与太子瞬间分开,转过头,就好像从来不认识一般。

  皇后噗嗤笑出声,“好了好了,本宫就不罚你们了,说吧,打算出多少银两,本宫手里还有些银子。”

  太子摆摆手,理直气壮的说道:“母后不必了,宁原有钱。”

  艹!

  宁原:“......”

  皇后见宁原苦着脸,“也好,就让他出吧。”

  皇后心里清楚宁原哪有钱,还不是鞠娘子的,鞠娘子的钱还不是她的,真是赔了女儿又赔了女儿,还得赔上银子。

  遇臣不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