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最狠崇祯>第323章 一箭双雕
  伸手将手中的奏疏放下,朱由检也不笑了,端起旁边的水喝了一杯,看了一眼旁边的王承恩,伸手将奏书递给他开口说道:“你看一看吧,这是下面弹劾你儿子的。”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把奏书接了过来,快速翻看了一遍。

  良久之后,他脸上的表情有一些尴尬,整个人都不太好了。这份奏书上的内容倒没什么新鲜的,只不过用词比较狠了,骂的实在是太狠了,

  说起来文人杀人不用刀,这份奏书就有了体现。

  人家说了一大堆,而且是拐弯抹角的,把你骂的就一个狗血淋头,什么词都用上了,结果你看起来就像是没说脏话一样。

  看完之后你才知道,骂你阉狗都是客气的。

  “奴婢惭愧。”王承恩说完这话之后就把奏书放在了桌子上。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表情严肃的开口说道:“你以为我让你看这些是让你想什么呢?是让你觉得惭愧的,他们在这里面说的事情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让你看这个,只是想告诉你他们着急了。”

  “骂的越凶他们就越着急,他们越着急就证明咱们做的越对。告诉王忠不必担心,把事情好好的做好,这些事情不用他操心,朕不会把他如何的。”

  “你也可以明的告诉他,狡兔死走狗烹,那种事情朕不会做,让他放手去做,不要有什么顾忌,把事情办好了,比什么都强。”

  “是,陛下。”王承恩连忙低头说道。

  与此同时,东厂。

  王忠坐在椅子上,在他的旁边摆了一张桌子,下首坐着的则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崔应元,两个人坐在一起,似乎在商量着什么事。

  崔应元一脸笑容的陪着王忠,手里面端着茶水开口道:“公公,咱们是不是缓一缓?”

  “你有什么想法?”王忠看着崔应元笑着,把手中的茶杯放下,问道。

  两个人在西北配合的也算默契,毕竟崔应元一直都在巴结王忠,做什么事情都听他的,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只不过这一次回到京城之后,崔应元有一些害怕了。

  在张家口的时候他做了一把刀,那是没办法,谁让自己以前是跟着魏忠贤,别人都已经死了,自己还能够活着,做刀已经是轻的了。

  那个时候他明白,这他也不害怕,做的理所当然。

  虽然得罪了一些人,可是也不要紧,那些人做的事情谁也不能说什么,即便事后有人想报复也不要紧,毕竟那些人都被自己给收拾掉了。

  真有人帮他们的忙,也不会太多,更不会尽心尽力。

  人走茶凉,人死如灯灭,这两句话崔应元都是深有体会的。基本那些人如果活着生意还继续做,那他们的能量是非常非常大的。

  估计他们不但有钱,而且还有人脉,相互勾连产生的就是质的飞跃。

  可是他们人一旦死了,生意也没了,就全都白瞎了,什么人情什么势力全部都会在那一瞬间灰飞烟灭,所以他也不害怕,他也敢去做。

  在西北也是一样的,那些人也没有什么不敢收拾。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这两次事情办完,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下来,在锦衣卫当中也有了一定的威望,至少所有人都知道他倒不了了。

  这对崔应元来说就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回到京城之后,他就想着好好的休息一下,巩固一下自己的实力和势力。可是谁能够想到这刚回到京城就接到了任务,而且还是这样的任务。

  查找那些生意,抓那些人,这是得罪人的事。

  虽然不知道那些人背后都是谁,可是崔应元却知道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要么是那些文臣,要么是那些勋贵勋戚,调查他们根本就落不下什么好。

  即便事情查出来是真的,又能怎么样呢?

  你真的把事情牵连到他们的身上,牵连到他们的身上,皇帝就真的一定会处置他们?如果牵连不到他们,他们也会记恨你,事后一定会找你报复。

  牵连到了他们,皇帝不处置他们,事后他们也一定会小心翼翼的报复你。

  这根本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在崔应元看来,在京城做事和在西北不一样,安安稳稳的把事情做完,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

  没有必要去下死力气,否则事情还没办完,自己先完蛋了。

  他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自然就想和王忠说,原本他以为王忠和自己的选择是一样的,可是两天下来才发现对方居然要干真的。

  真的抓人牵扯到谁就抓谁,这可不行。

  无论是军中还是六部,在外面有买卖的可不少,大部分干的还都是见不得光的买卖,在这样的情况下,得罪人太多了。

  王忠则是看着崔应元,等着他给自己一个答复。

  迟疑了片刻之后,崔应元开口说道:“公公,京城这么大事情这么多,咱们两个人即便想要把所有的事情全都查清楚,也是有心无力,陛下还在等着咱们呢。”

  “在我看来,不如先查几个大案子报上去,一来咱们有活干,二来也稳一下宫里,,那些比较小的案子,咱们能放的就放一放,这样咱们也能集中精力办大案子。”

  听着崔应元的话,王忠自然而然的就笑了。

  这话说的有毛病吗?一点毛病都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小的案子就先放一放,回头再收拾,可他这里面可没有说回头还是不是继续收拾?

  关键是什么样的案子是小案子,什么样的案子能放?什么样的案子是大案子,什么样的案子又不能放?这是谁下的判断谁说的算有什么标准?

  事实上没有判断,没有标准,就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这样一来他们的权利就来了,甚至还能够从里面贪污不少钱,因为事情变成了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对上边立功,对下边勒索好处,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