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最狠崇祯>第248章 拼命赚钱
  “说说看吧。”朱由校坐在椅子上,手指搭在桌子上,随手敲打了一下桌面,缓缓的开口说道:“看看能不能让朕长一长见识,说起来有一段时间没听这样的事了。”

  “也不知道这些有钱人赚钱的花样有没有改?”

  朱由校的语气很平静,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很随意,还带着一些不太在意。语气之中也有一些调侃,可是王承恩却听出来了,皇帝很生气。

  对这些人,皇帝心里面恐怕永远都不会真的待见。

  即便对方是国丈,恐怕皇帝也不会轻易放过,于是王承恩向前走了一步。小心翼翼的开口说道:“果然家里面的第一笔财来自什刹海的店铺。”

  “当初这些店铺放出去的时候,他们拿了好多。”王承恩说到这里小心翼翼的看向了朱由校。

  “你给的吧。”朱由校没好气的问道。

  整个什刹海的店铺都是不卖的。这些店铺都是皇帝用来开发的,所以大部分都是出租出去的,有一些干脆就是皇家的店铺。

  当初负责这件事情的是王承恩。

  把店铺出租出去了,拿到一大笔钱,这些钱朱由校早就已经花掉了。不得不说那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当初是的的确确起了帮助的作用,而且还是帮了不小的忙。看書喇

  王承恩有些尴尬的低下了头说道:“是奴婢给的。”

  朱由校一点也不意外。

  那里地势很好,以前之所以没有开发出来用作商业用途,一方面是因为紧临的皇宫,皇宫不同意没人敢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那里是朝中一些勋贵勋戚的地方。

  你不要说你有钱了,你有什么那个地方你也动不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一直耽搁下来了,皇帝给开发了之后,那就引起了疯抢。所有人都知道那里是一个好地方,如果能买的话,那就是传家的家业。

  虽然后来说不能买,只能去租,那也没有挡住大家的热情。

  那里是皇家的地方,只要租下来,那就是祖祖辈辈的事,朝廷不会赶人走,也是能够传家的。况且那种地方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为家里添一条财路也是好的。

  于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有权的,什么都不想出,大家都想在那个地方捞上一块,于是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身为皇后的娘家人,那自然也盯上了那块肥肉。

  来的时候理直气壮,他们家要租店铺而且还没钱,对于王承恩来说这种事情就不太可能答应。最后人家直接找上了皇后,皇后找上了王承恩。

  我们家要租跟别人家一样,也不是不给钱,怎么不能租给我们呢?

  人家是皇后,同等规则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租?王承恩自然没有理由,于是就把一些店铺给了他们家。他们家没有钱就先给店铺后给钱。

  于是拿到了店铺之后,然后娘家转手就把店铺租出去了。

  他们当了二房东,那边收到房租之后再转交给宫里,自己一分钱没花,就从中赚了一大笔,这笔钱的数目可不小。

  朱由校看着王承恩问道:“他们拿了多少?”

  王承恩的表情有一些尴尬,最后咬了咬牙说道:“一共拿了十二间店铺。”

  朱由校冷哼了一声说道:“胃口倒是不小,怎么这十二间店铺全都是皇后给他们挑的吗?没想到皇后还有这样的眼光。”

  “回陛下,可不是。”王承恩连忙说道:“当时皇后娘娘来了,只是说家里面困顿,又不想让他们做些贪赃枉法的事,就想给他们找一个营生。”

  “让奴婢租他们几个店铺他们也照常给钱,剩下的皇后娘娘就没说什么了。”

  “他们原本挑了二十几个,老奴阻拦又劝说,这才变成了十二个。这十二个铺子他们租出去了八个,自己留在手里面四个,也的确做了些生意。”

  “除了经营茶叶丝绸之外,也经营一些其他的买卖。”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这些事情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那块地方是自己的,铺子也是自己的,无非就是自己少赚一点,分给他们家里一点。

  说白了,就是妻子拿自己的钱补贴他们家里了。

  可如果真的是好老丈人,朱由校也不会心里不平衡,想到自己那个老丈人的为人,他心里面就恨得牙痒痒。怎么可能愿意拿这么多钱去补贴他们家?

  自己现在捉襟见肘的,赈灾都没钱。

  西北的百姓一路走过来吃的也很差,甚至衣服都已经残破了,鞋子都已经走丢了,脚都磨出血了。自己前些日子刚筹集了两万双鞋送过去。

  可即便是这样子,也是杯水车薪。

  如果把他们家的钱拿出来的话,得救多少老百姓?这些钱花在他们家的身上,让他们拿去吃喝玩乐,自己心疼。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朱由校语气随意的说道。

  “他们做生意的时候,从南边往北边运东西,打的皇后家里面的旗号直接走驿站。运送这一路上基本上不花什么钱,全部都是吃朝廷的,用朝廷的。”

  “除此之外,他还帮着别人运货。”

  朱由校听了这话之后,眼睛瞪得老大,转头看过去,脸上都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一副震惊的样子。心里面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个老丈人是个人才呀。

  王承恩低着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朝廷在各地有驿站,主要作用就是各方传递功能,以及给行走赶路的官员们歇脚用的。基本上只要拿着官员的文书或者是官印,就不用花钱。

  穷苦的读书人也可以住,只不过要花钱买点干粮。

  这一部分是朝廷拿钱养着的,所以每年都会有一大笔开销,这也就使得很多人开始从这上面动小心思了。

  走的时候弄上一大堆商品,然后到京城去贩卖。

  路上住朝廷的,吃朝廷的,人脚马背的,什么钱都不用花,就把东西送到京城卖了,能够大赚一笔。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物流成本,那绝对能吓死人。

  省下这一大笔钱就能够赚很多钱。

  这笔钱基本上就是朝廷出了,这也就使得朝廷每年在这上面都会有一笔非常大的亏损。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人会向崇祯皇帝建议裁撤掉驿站。

  因为驿站已经成为了官员们卡朝廷油的一种方式。

  甚至后来发展成了,只要有商人拿着一个帖子在驿站住下就不花钱。商人们去找那些官员们拿帖子,或者是干脆与官员们结伴同行,给官员钱来省掉这一部分钱。

  可以说这就是在公开的挖朝廷的墙角。

  把朝廷给他们的便利,当成了他们经商的途径,曾经最有名这么干的人就是孔家。孔家的衍圣公每年都要去进京朝拜皇帝,而且一年去两趟。

  每一次都是上百辆大车的,拉各种东西到京城去。

  去回人吃马喂的全都是朝廷掏钱,给朝廷弄的光他们家的开支就几十万两,整个朝堂上下,头疼不已。

  张居正直接下旨给他们家,以后你们不用来了,皇帝不想你,你也不用来看皇帝,这才让他们家不再来了,但是官场上这种风气还是没被扼杀住。

  现在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连皇帝的老丈人都这么干。

  自己运货也就算了,他还给别人运货,他运货运的越多,皇帝亏的越多,这简直就是在把皇帝家的银子不间断的往他们家里搬,贪得无厌。

  朱由校的脸非常的黑,目光恶狠狠的盯着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