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薄刀谍影>第264章 牛角岭3
  九号地形,两侧山地上。

  那辆满载草捆尾号27的日军军车刚晃晃悠悠向牛角岭开过去时,宋裁缝在一个哨兵的带路下,从一条小山沟上爬上来。

  带路的哨兵指了指山梁上一个人,说道:“首长,那就是我们的方营长。”

  听到身后的动静,那个伏在山梁上的青年人一回头,看到宋裁缝,马上就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咧嘴笑了起来。

  隔着有些距离,战地静穆不能大声说话,两人便用笑脸和眼神对起话来。

  “方志红?”

  “宋书记!”

  确定来人就是宋裁缝,方营长赶紧将身上的伪装草皮一掀,麻溜的从山坡上滑了下来。

  老友相逢,宋裁缝笑得眼睛成了一条缝。不过,满头大汗的他顾不上喘口气,冲着那个正向他飞奔过来年轻人举手伸出两根手指,然后竖起食指又拐了一下。

  27。

  对方心领神会,也边跑边冲他眨了一下眼。

  宋裁缝知道,自己这一趟紧赶慢赶,所幸没有误事,这才一屁股坐到一块山石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此时,日军军车的汽车马达声音,正远远的从山谷间传过来。

  ----

  早在三个多小时前,在漕镇西边一个小村落里等着的宋裁缝,接到了胡大原从货场那边发过来的消息:日本人四辆军车出发了。两辆载着大约一个中队兵力的军车先走,尔后,从货场那边又开出来两辆满载着草捆的车。

  负责在漕镇码头货场边上观察的胡大原心很细,他觉得,这一前一后出发的四辆车,应该是将同路的。所以,他发出了四辆军车出发了的消息。

  两辆草捆车同时出现,胡大原想起曹顺的话,这一批药品数量并不是特别多,几十箱。照着这个数量,根本不需要装两车,所以,他判断,两辆草捆车,肯定是一虚一实。

  胡大原就挨着货场大站边站着的,身畔是那头养家糊口的骡子和牛车。和他站一起的,还有另外几个等着进货场拉货的人。

  虽说是日本人占领了货场,但那些南来北往需要在漕镇中转的货物,依旧不得不从这里走。这个将货场及码头军民合用的决定,是日本人“大东亚共荣”的一种安抚策略。他们知道,如果这个码头及货场完全封闭了的话,将有成千上万的生意人将无法生存下去,这帮人,兴许会成为抵抗组织中的一员。

  当然,民用归民用,货场还是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货场里的货物,只能由码头苦力们运进去或者搬出来,包括货主在内的其他人不得入内。

  因此,码头货场大门外便成了一个小市场。

  有货物到了,苦力们就会拉到大门口来,等货主们凭单认领之后,再由像胡大原这样的牛车拉走。有些货主,干脆就在大门外就交易开来了。

  尽管日本人向生意人展示出“友善”的一面,但相比较以前的生意兴隆,现在漕镇货场的生意只能用“惨淡”两个字来形容,所以,为了抢到极为有限的运货生意,牛车车主们总是天不亮就在这里排队等候。

  胡大原虽然不算是这里等生意的常客,但他也是张熟面孔。此时,他的出现,依然是不显山不露水。况且,他不是奔生意来的,还怕有货要拉,不得不离开这里,所以,他故意排在牛车队伍比较靠后的位置,更不引人注意。

  这样的位置,反倒使他有了更为有利的观察位置。

  “麻批,小日本还搞了这么多花头精。”看着眼前两辆难分真假的草捆车,胡大原开始担心起来,心想,“万一前方设伏的部队拦错了车,那麻烦就大了。我必须得想办法凑到跟前去侦察一下,或许能够看到两辆车的不同之处来。”

  想到这里,胡大原悄悄拿出藏在棉衣里的小刀,往自家骡子的屁股上扎了一下。

  骡子一受痛,“嗷”的叫了一声,突然就向前窜了出去。看書喇

  “牲畜,吁--站住!”

  胡大原大喝了一声,装作生怕牛车会撞到军车的样子,一路快跑着过去拦住正向军车狂奔而去的骡子。

  这几步紧跑,胡大原就到了头一辆载着草捆的军车边上。借着这个机会,他抬头装作不经意的样子瞄了一眼,还真有了意外的发现。

  随着车厢摇晃,草捆露在外面的草有些晃动,胡大原发现,在这辆草捆车的车厢板边上,居然似乎有好几个十分隐蔽的小洞口。从洞口大小及形状判断,似乎是射击孔。小洞口外有稻草遮挡着,路人轻易发现不了。

  “八嗄!你的,死啦死啦!”

  很匆忙的一眼,只能感觉那是形似射击孔的模样,孔胡大原正想看仔细点,但从大门边赶过来的哨兵,已经用枪抵住了他的脑袋。

  没机会再偷看了。

  “太,太君,我家,家骡子惊了呀--”

  刚才,骡子突然受惊窜出去,以及胡大原冲出去拦骡子,哨兵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冲过来的两个日本兵也没有太难为胡大原,只是把他赶到一边就完事了。

  一副惊魂未定样子的胡大原,看着远去的两辆草捆车,一边默默记下车牌号,一边心里就琢磨开来。

  “这两辆车,轮胎承重不相同,说明车里装的东西不一样。

  后面这辆,尾号27,吃重深,而且遇到颠簸时,左右晃动幅度大且上半部有移位震动的感觉,有点头重脚轻,说明所载货物是上下一般重。因为堆得高,所以重心上移了。

  相反的,前面那辆车,尾号10的,轮胎吃重浅,左右晃动起来时没有移位感。”

  胡大原是老车把式,对车载货物摇摆规率自然不陌生,所以,他心里很快作出了判断:

  “前面辆车,表面上看,也是堆着高高的草捆,其实里面应该是有铁架子框住的,且是上轻下沉,上下装的货物重量不一致,甚至有可能上面是空心的。弄这么大动静,布置面一辆空心的车,那里面自然是藏了士兵。这间接证明了射击孔存在的可能性。而后面那辆车,才是上下都是装着同样的货物,即全是草捆,里面夹了药品的草捆。”

  于是,躲到边上一个茅厕里,胡大原快速掏出炭笔写了一张纸条:四车,一个中队兵力,尾号27车是货,尾号10车里面极可能有伏兵。

  然后,他从大棉衣里面掏出一只信鸽,把纸条卷好,塞进小竹筒里,封好口放飞了出去。

  信鸽扑楞而飞,在漕镇西南一百多里远的一个山村小院子里,信鸽飞落了下去。

  信鸽飞的是固定路线,所以它只认识这里,所以,宋裁缝一直在这个院子里等着胡大原的消息,怕的就漕镇那边情况有变。

  接到鸽信之后,宋裁缝才知道日本人不仅有一个中队的士兵护送,还有两辆草捆车一虚一实,这让宋裁缝为伏击的部队担心起来。

  小山村离伏击地点,足足有二十里山路。

  这个时候再向部队传送消息,只能是靠两条腿开跑了,不过,此时宋裁缝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时间让他多想,只是把院门一关,转身就往牛角岭方向跑。

  一场两条腿与四个轮子的赛跑。

  虽然宋裁缝抄的是山梁近路,但是,二十多里山路,平常要走三个多小时的,他愣是不到两个小时就赶到了。